返回第47节 风云宋报(1)(1 / 1)跳动的蛤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古瑞最不喜欢听到的就是这种事情,因为这不仅意味着世道不稳,更意味着百姓流血牺牲。他皱着眉头问道:“怎么不太平了?”

王雱叹道:“庆州发生了兵变,陛下又想攻交趾。”

“兵变?”

见古瑞疑惑,王雱解释道:“庆州吴逵部造反了,有人说是韩绛逼的,又有人说是吴逵投靠了西夏,反正莫衷一词,但无论哪种说词,吴逵确实是造反了。”

“那陛下怎么又突然想起要攻打交趾?”古瑞迷茫道。

“这是翰林学士承旨王珪建议的,其实已经说了好久了,只是一直被我爹拦下了。我爹认为眼下我大宋首要该做的事情是富国强民,而不是外出征讨。但是最近这件事又被提了出来,因为有人报告说交趾最近被占城国今柬埔寨打败,军队已不足一万人,我们可以趁机迅速攻破交趾,是千载难得的机会。”

古瑞叹了一声,郁闷道:“这世道。”

王雱道:“我之所以对吉丰说这些烦心的事情,是因为自从上次契丹使节来吉丰展现了震天雷的巨大威力后,陛下便日日惦记着。眼下战事频繁,我估计陛下更会催促你加快研制的进度。”

古瑞道:“这谈何容易?”

王雱道:“我也知道不容易,但是眼下对吉丰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若是吉丰能迅速拿出成熟的震天雷制作工艺,运用于战事之中,陛下必然极为欢喜,那时吉丰在朝中的地位绝对不可同日而语。”

古瑞苦笑。

王堇从书房中出来,看王雱和古瑞神神秘秘的闲聊,问道:“你们在说什么呢?”

王雱笑道:“没什么,在讨论朝堂上的一些趣闻。”

王堇微微笑了笑,道:“哥,吉丰,你们都在朝中做事,千万要小心一些,朝中总有一些小人喜欢四处惹事,动不动就弹劾这弹劾那,你们可千万不要得罪了这种人。”

王雱道:“妹妹,小人岂是你想避开就能避开的?况且我们眼下跟着爹爹推行新政,那些迂腐的顽固派要告我们,让他们去告就是了。我们岂可因为害怕而退缩?”

王堇道:“总之你们要小心一些才是。”

她的眼神之中满是关心,让古瑞觉得很温暖。他自打莫名其妙地到了这里,遇到的真心朋友不多,主动关心他生活、关心他工作的人,王堇更是唯一。而且她还经常帮助他,无论是帮他编辑图书,还是为科学书院出谋划策,她总是尽心尽力,不求任何回报。她的心思古瑞当然明白,他也觉得她不仅长得漂亮,而且知书识礼,是在这陌生之地可以长相厮守的人……

“吉丰……”

古瑞不知不觉看着王堇走了神,王雱忍不住笑着叫了一声。

“啊……”古瑞忙答应了一声,自己竟然红了脸。

王堇也俏脸微红,小声问道:“吉丰,你在想什么呢?”

王雱笑意更甚,装模作样地起身,道:“我……不方便在这里,先回去了……”

“哥。”王堇娇羞又不满地叫了一声。

古瑞正了神色,道:“我想择日请人上门纳采,要是王相公没有意见,就择吉日下定礼。”

“好呀!”王雱高兴叫道。

王堇脸色更红,小声道:“这些事情你去家里和我爹娘商议就是了,怎么说给我听……”她羞涩地转过身,急急忙忙离开了厅里。

王雱大笑道:“我这妹妹呀,这有什么害羞的。”

第二天,管家刘结找了据说是整个汴京最厉害的媒婆来,古瑞简要的将事情说了一遍,媒婆听闻是要上宰相家说和,又听说事情九不离十,高兴的合不拢嘴。她心中暗道:“促成这庄姻缘,我章媒婆以后便名扬汴京了。”

古瑞道:“对于纳采、下定等礼仪,我不是很懂,家中又没有长辈,一切还指望章婶儿多帮衬。”

章媒婆笑道:“古大人这说的哪里话,这是我应尽的本分。古大人就等着好消息吧。”

古瑞请管家送媒婆出去,赏了几贯钱,章媒婆更是喜的合不拢嘴,连连道谢。

刚送走章媒婆,刘结便急匆匆地跑了来,道:“大人,门口不知何时躺了个人,看那样子已奄奄一息,大人看怎么处理?”

“躺了个人?”

人命关天,古瑞想都没有想,立即跟着刘结到门口查看。果真看到一个三十来岁的汉子躺在门口,他的身上有伤,有一两处已经溃烂了。他的脸上还有一条长长的疤,看上去有些瘆人。古瑞蹲下身来,听到汉子细弱蚊音的呼救:“救我……救我……”

“快,把他扶进去,叫人找大夫!”

听了吩咐,刘结立即叫了人来,七手脚地将这汉子扶了进去,又慌忙去找大夫。连续医治调养了几天,汉子终于从鬼门关里逃了出来,虽然还是很虚弱,但至少没有性命之虞了。

章媒婆那里进展也很顺利,不过才几天的时间,求婚、交还草贴、交还定贴等仪程就已经完了,接下来便是择吉日下定礼了,这个事情急也急不得,得等到黄道吉日才行。

古瑞的想法很简单,他想先与王堇定亲,等到王堇二十岁的时候再正式完婚。不过这也不能全由他说了算,因为在这个时候,二十岁成婚已显得太晚了。只能到时候再跟王相公家商量了。他反正不太愿意娶一个十几岁的姑娘回家,那样总觉得自己有些邪恶。

经过长达一个多月的筹备,抗新社的第一份《汴京报终于出版了。

古瑞第一时间就派人去买了一份回来。这份报纸总共分为了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朝廷时事,多是从邸报上摘抄的,中规中矩,都是客观的事情,没有发表议论。第二个板块是汴京风闻,记录的是街坊间的一些新闻和趣事,是最吸引人的板块。第三个板块是文人学子投稿的诗词文章。

总体而言,这份报纸对于这个时代而言是很前卫、很先进的东西,但是对于古瑞而言,这份报纸则很一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