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3节 风云宋报(7)(1 / 1)跳动的蛤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古瑞忙扶起他,道:“我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云空兄也不要客气了。只要你们敢保证报道的是真事,或许我还可以想想办法。”

几人立即又向古瑞拜谢。

第二天,崇政殿。

王安石早就与宋神宗赵顼沟通过汴京报的事情了,所以早朝结束后,赵顼专门将王安石、古瑞、曾布、邓绾、冯京、刘庠等人留了下来。

赵顼手中拿着几份汴京报,问道:“诸位卿家都看过这个汴京报么?”

众人齐声答是。

“那诸卿有何看法?”

邓绾立即道:“陛下,臣觉得少数学子靠汴京报妄议朝政,实在不宜留存,建议陛下下旨取缔。”

原本冯京、刘庠等人一向是新党反对的我就支持,新党支持的我就反对,但此次却是例外。因为他们一向守旧,不太能接受汴京报这种新生事物,况且汴京报也曾报道汴京城外青苗法实施状况,颇有赞誉之词,虽然这个青苗法已经不是王安石等人以前的青苗法,而是经过古瑞改进过的,但心中总觉得有些隔阂,所以此次见邓绾要求取缔,也就没有发言。

王安石也没有发言。

古瑞站出来道:“陛下,臣以为不宜取缔。”

赵顼向邓绾问道:“卿因何缘由认为该取缔?”

邓绾恭敬道:“禀陛下,汴京报有许多关于朝政的报道,有许多都是妄议。比如新近报道的‘避保甲训,民自断指’,明显地诋毁保甲法,误导大家以为保甲法是大大的恶法,实际上众所周知,保甲法是富国强兵的良法。”

刘庠闻此言冷哼了一声,很是不屑。

邓绾没有管它,接着道:“长此以往,汴京报颠倒是非的报道必将严重阻碍新法以及其他朝政的推行,所以必须取缔。”

赵顼又看着古瑞,微微笑问道:“古卿为何以为不宜取缔?”

古瑞道:“若是真的颠倒是非的胡乱报道,当然应该取缔。不过臣闻汴京报的报道确有其事,当然一个个例根本不足以否定保甲法。就像臣一向强调的:只要绝大部分人觉得保甲法是良法,那便是良法。再说回汴京报,臣之所以觉得应该保留,不宜取缔,原因有三:一则我大宋一向广开言路,在朝堂之上上书言事,御史弹劾官家、臣工都是常事,此以保我大宋不会闭塞视听,十分重要。而汴京报虽然在民间,但却能够让陛下、让臣工了解民间的声音,或许有些声音让人觉得不舒服,但跟御史弹劾一样,总是需要的。”

邓绾不客气地打断道:“汴京报并不是民间的声音,而是一家之言!”

古瑞笑道:“这正是我要说的第二点。”他看着王安石,道:“王公时常教导我,不要因循守旧,汴京报作为一个民间的新生事物,能够向广大子民传达朝廷的消息,能够收集民间的信息反馈给官家,目前看来并无大的过错。至于邓大人所说,汴京报乃是一家之言,我也承认。所以我们更不能取缔,不仅不能取缔,还要鼓励民间多开办报纸,避免汴京报成为一言堂,这对于教化子民也是极其有利的。而且不仅民间可以办,我们朝廷也可以办报。现在朝廷不是已经有邸报了吗?稍加改进就是一份官方的报纸,正好可以正本清源,让我大宋子民看到正统的朝廷信息。”

邓绾被古瑞气的说不出话来。

赵顼问道:“那古卿想说的第三是什么?”

“第三,我们可以新定律例,专门规范报纸的发展。比如要求报纸的报道必须客观公正,如若违法立即取缔,甚至按照刑律判罪。这样一来,朝廷也就不用担心报纸搬弄是非了。综合说起来,报纸能够起到上传下达、提升我大宋子民素养、增加娱乐消遣等功用,实在是值得规范的发展。”

赵顼听完点了点头,道:“照古卿这么说,确实是不宜取缔。”他看着王安石和冯京,问道:“二位卿家可有什么看法?”

冯京道:“禀陛下,臣以为古瑞所言有理,只要制定律例规范发展,严格惩处,应能避免报纸的不足,发挥报纸的作用。”

王安石道:“臣附议。”

赵顼道:“那就依古卿之意吧。由古卿草拟报纸律例,对申办、编稿、刊印等进行规范。拟定上书后早朝再议。”

关于报纸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原本以为是一件十分简单的小事,却不料引出了后面极大的乱子,一是邓绾因为此事开始对古瑞不满,二是新旧两党私底下兴办各自的报纸相互攻讦,当然这又是后话了。

从崇政殿出来后,古瑞第一时间到汴京报报喜。

何云空等人听到古瑞带来消息,原本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从主编何云空到郭骏等编委,无不对古瑞感激涕零。

古瑞却不似他们那般高兴,问道:“汴京报要想长期发展,总要考虑费用的事情。我冒昧问一下,眼下贵报的售卖收入是否能支撑报纸办下去?”

几人没有想到古瑞会问这么一个问题,都愣了一下。过了一会儿,何云空才笑道:“不瞒吉丰说,眼下我们一直是亏空运营。光凭报纸售卖的收入很难支撑汴京报运行。我们都在想办法,好在我们几人家中还颇有些资产,能够支撑着汴京报继续办下去。”

“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古瑞道。

“吉丰有什么办法?”何云空问道。

古瑞原本想说刊登广告,但转念一想这个事情好像朝廷律例也没有规定,不好直接告诉他们。他准备回去仔细思考一番再定。他皱着眉头道:“我眼下也没有想到合适的办法。”

何云空等人都叹了口气。

回到家里,吴亏正拿着一柄大刀在院子里练武,看到古瑞回来立即停了下来,笑着招呼道:“大人回来了。”

古瑞笑道:“敏速兄这武艺可是不错。”

吴亏道:“哪里,也就一般。好久没练了,随便舞两下免得生疏了。”

古瑞突然想起吴亏是戍过边的,应当知道火器在战争中的表现,对于改进应该十分具有发言权,因问道:“敏速兄,边关战事用火器的时候多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