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齐确认了一遍王老的话语,王老点头应允,
“学习做菜不难,学好烹饪不易,”
“‘烹’为煮,‘饪’是熟,烹饪看似只是将食材简单加工成食物,但高级的烹饪是把食物制作的更美味、更悦目、更营养,甚至是能养生、能治愈、能救命,这才是烹饪的至高境界。”
“正所谓煎烹食德,各有风味;荤素大义,俱称经典。”
“天地之美,得益山川日月之馈赠,食色之欲,取于杯光著影之交辉,三餐延香火于百代,一宵觞食话以千秋。”
“论食说吃之道,宏微俱致,饮性食趣之理,无有不精,或采集之蔬,或渔猎之兽,或畜牧之美,或农耕之粮,或海洋之精,皆可下锅一烩,甄别风采。”
王老详要简介的讲述着食材烹饪的至高境界,黎奇也听的格外投入认真,而一旁的刘乐则是听的一脸茫然,疑惑不解,他只得继续“消灭”着桌上的菜肴。
王老开始讲述他所熟练擅长同时不断挖掘探索的菜系——鲁菜,
“鲁菜既为山东齐鲁风味菜肴,鲁菜在中国传统大菜系中唯一的自然发展而出的菜系,是历史最悠久、技法最丰富、难度最高、最见功力的菜系,被誉为大菜系之首。”
“鲁菜讲究精细、融合、健康,其“蒸、煮、烤、酿、煎、炒、熬、烹、炸、腊、盐、豉、醋、酱、酒、蜜、椒”奠定了中式烹调技法的框架,明清时期大量山东厨师和菜品进入宫廷,使鲁菜雍容华贵、中正大气、平和养生的风格特点进一步得到升华。”
黎齐认真的听着,手中的勺筷却不停歇,他虽对鲁菜史比较感兴趣,但无奈桌上的饭菜实在诱惑力太大。
王老看两人还在奋筷疾吃,似有所为难的边吃边听,他笑笑停下了口中关于鲁菜的讲述,王老先生让两人继续享受美食,自己则也盛了一碗银丝海鲜羹细细品味。
两人终于撑得实在是吃不下去,方才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此时桌上菜肴几乎盆干碗净,酱色瓷瓶的茅台酒已经肚也空空,杯也空空了。
三个人的战斗力着实超群,除了银丝海鲜羹还剩余少许,那也是实在吃的太撑,装不下肚而已,其实准确的说应该是两个人,王老食量不大,饭菜基本都是黎齐和刘乐两人消灭干净。
黎齐在酒足饭饱之后再次深切感谢王老先生的热情款待,刘乐更是在美食的滋养下极尽溜须拍马之能事,逗得王老两眼笑开了花。
王老虽然不打算收刘乐为徒,倒是很想让他当自己的干孙子,没事陪他喝个酒下个棋什么的。
刘乐和王老聊天欢笑的空荡,黎齐的思绪慢慢飘离,他开始梳理沈阳道的这些神奇经历。
先是自己“变异”的鼻子,随后是厨神级别的王老出现,现在又是王老要收自己为徒,王老是看中了自己的天赋么,还是看重自己诚恳实在的为人?
黎齐努力思考,王老的话语打断了他的思绪,
“小黎,今天时间不早了,你们回酒店休息吧,明天你们再来找我,我教导你一些全新的知识。”
“王爷爷,明天我们就要回石了,其实今天晚上我们就打算走的,实在是喝了您的好酒,没法开车回程,”刘乐不好意思的和王老说道,满脸的失落和不舍。
“这么着急,不能玩两天再走?”王老失落但平静的询问道,
“明天我就上班了,公司就给了我五天的假期,”刘乐依旧无奈而又失落的回复着王老,王老的脸上似乎也显露了一些失落的神情。
“要不这样,齐齐你就别走了,你现在还没有工作,就跟王老安心学习,我明天自己回石,等我休息了再来天市找你,”刘乐说出了一举两得的解决方法,黎齐略微犹豫。
王老目光凝聚在黎齐脸上,黎齐看老人一脸渴望神情,最后答应了两人的安排。
时光飞快,转眼功夫已是下午5点,黎齐和刘乐告别王老,一同回到酒店,老王告诉黎齐,让明早5点到天市向阳便民菜市场集合,看来黎齐的特别集训只有不到12个小时就要开启。
黎齐和刘乐就在附近的宾馆又住了一晚,原本和刘乐分手的小女友又微信联络起来,看来两个小情人依旧纠缠不清。
黎齐也懒得管他们,毕竟明天就要跟随传奇厨神学习高超技艺了,黎齐在兴奋之中快速睡去。
第二天凌晨四点半钟,黎齐带着行李直奔向阳便民菜市场,他给刘乐留了短信后,便独自离去。
出租车将黎齐送到了向阳便民菜市场正门西侧,交完车费黎齐便向约定地点走去。
时间未到5点,王老已经在约定的摊位前吃起了早餐,王老拿着烫手的炸糕在摊前吞吐的吃着炸糕。
糯米捏成面团包裹着现炒的豆沙,豆沙绵软细腻,炸糕金黄酥脆,单看上去就已缴械投降,毫无抵抗力可言。
黎齐上前,王老已经早早看见他,王老随手将一个新炸的年糕递给黎齐,黎齐也毫不客气,立马开动起来。
滚烫的糯米,烫的黎齐嘴唇直颤,但就是趁热吃才最美味。
“小黎,吃的出都有什么材料么?”王老边吞咽边提问着黎齐。
“呃…江米、黄米、红小豆,还有红糖。”黎齐听到王老的提问,赶忙咽下口中的炸糕,立刻回答道。
“只对了一半,我是问你所用的原料都是产自哪个地方的什么食材。”王老吃完了手中的炸糕,他拿过老板递过来的淡黄色油纸擦了擦手上的油记继续给黎齐讲说。
“这太难了吧,红小豆好像是南方的,应该是云南地区的?”黎齐半猜半品的回答道,语气并不肯定,说出口倒好像是在反问王老。
“对,确实是云南的,红豆出自云南以西的红小豆,生长在海拔5401000米的平原、沟底混交林内,是当地农民特殊栽培的优质小豆。”王老明确肯定的回答,听的黎齐一阵惊惧,这也可以,舌头开挂了吧!
黎齐说出自云南也只是因为云南气候湿润,地理位置优越,加上充沛的水量应该能生长出比较好的红豆,至于为什么是云南,主要还是因为那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提醒得来。
“您怎么知道的,也是靠舌头么?”黎齐惊讶的询问着王老,王老淡淡一笑回答道,
“没错,就是舌头,”
“当你把全舌练就到一定境界,你的舌尖会发展出不同区域,适合品测不同的口感和味道,你能够尝出食材的产地、生长周期,甚至是经过了何人之手。”
“不过,如果一道食物,经历过太多次加工,或者是二三次发酵,舌头的感受就会逐渐减弱。”
王老一点点详细的给黎齐介绍着自己是如何品测出红豆是出产自云南。
“莫非,这就是您给我讲过的‘帝王之舌’?”黎齐惊讶无比,原来帝王之舌竟有如此神奇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