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峰外面正是西方诸国当中卫国的国土,只是卫国在西方诸国当中始终处于中流水平。
且卫国之所以没能被霸主级别的卫国吞并,意思非常明显的就是想要把卫国当做大秦帝国冲击西方诸国的屏障。
就像是昔年的南周外面的那几座小国,按照南周睚眦必报的性格,加上南周那种毫无礼义廉耻,只是想着增强自身实力的无耻,怎么可能放任那几座小国继续存在南周之外。
到底还是有着别的打算,那就是作为大秦帝国或者同属西方诸国阵营的越国对南周的进攻,算是起到短暂反应的阻碍时间。
没办法,虽然南周在千年来得到西齐天池的扶持,综合国力得到非常巨大的提高。
可是面对大秦帝国和越国这种老牌的强国,南周仍旧没有足够的把握,说起来南周连是面对西齐国和魏国的实力都没有。
之所以能始终支撑他们在西方诸国第一等的阵营,无非就是西齐天池刻意的扶持,连是大部分的资源都向南周倾斜。
但是面对越国这种南方的老牌强国,越国建国的时间在千年前,比南周略微早那么一丢丢。
可是因为越国地处南方的偏僻沼泽当中,有着山林遮蔽,非常适合练兵之类的事情,再是加上越国本身建国的时候就有着不俗的战斗力。
到了现在这样的发展,资源丰富的越国自然而然成为西方诸国阵营里面第一等的国家。
至于大秦帝国,南周更是没办法比拟,毕竟大秦帝国地广人稀,拥有着非凡的战斗力。
即便是千年前建国的时候,西方诸国阵营里面霸主级别的魏国想要插手东方的事情,都是被剑南道世家给阻拦下来。
单单是一座道州的世家战力就可以阻挡魏国进攻的脚步,可见大秦帝国当时的八大道州加起来拥有着何等样的恐怖势力。
而后面又是陇西道世家直接扫荡东方,建立起大秦帝国,可见陇西道世家的实力远远高于其他世家,面对这样天生就拥有极高战斗力的帝国,南周自然更加畏惧。
恰好若是不算上那些西方诸国南边的小国,南周就算是直接和越国以及大秦帝国接壤,对于南周而言,这种危险系数实在是太高。
因而在不断思考和壮大的途中,南周选择对南边的那几座小国听之任之,只要他们在南周的掌控之下,那就让他们继续存在。
毕竟他们到底是国家,面对越国和大秦帝国的攻击的时候,还是可以直接抵挡一阵子,到时候南周可以得到充分的反应时间。
不至于被打的措手不及,只是现在的南边小国被灭掉,南周算是直接和大秦帝国接壤,危险系数直线上升。
自从十几年前战争结束,南周就开始在他们的边境城池大量部署军队,目的非常明确的想要保卫南周的国土。
大秦帝国的道州还是有些可怕,在千年前,单凭剑南道世家的势力就可以抵挡魏国想要进攻的野心。
现在大秦帝国道州合并,有着更急强横的实力,已然成为世间诸国当中最强大的存在,排在第二的则是漠北王庭。
西方诸国号称世间最强大的联盟,但是面对大秦帝国仍旧有着怯弱的一面。
没办法,西方诸国的国家在千年前或许很强,可是随着千年来西齐天池的统治,反倒是曾经霸主级别的西齐国和魏国有着衰败的趋势。
再是加上曾经周朝覆灭的战争,几乎波及到西方诸国阵营的全部国家,虽然最后周朝覆灭,诸国得到好处,可是他们的实力都没有得到恢复。
又是受到西齐天池野心的打压,有了西齐天池想要统治西方诸国的野心,渐渐西方诸国开始衰败起来。
以前的西方祝贺随便拉出来一些国家都可以和世间诸国抗衡一二,现在唯有整体的西方诸国阵营方是可以和大秦帝国以及漠北王庭抗衡。
说起来真是有些可笑,南周有着自知之明,他们知道他们南周根本不是帝国的对手。
再是加上之前柳如逝率领山南道守军把南周的边境给破了,同时灭掉了作为南周屏障的几座小国,导致南周无险可守。
因而只能选择找西齐天池求援,而西齐天池的目的则是非常明确,那就是想要再次卷土重来对抗大秦帝国。
没办法,现在来看,西齐天池的道义至今没有征服的就是东方的大秦帝国。
漠北王庭虽然没有臣服他们,可是漠北王庭之内都是传播着天道的道义,算是和西齐天池一脉同宗,可以勉强认作。
但是大秦帝国始终避讳西齐天池的道义,对仙林和西齐天池而言都是不可容忍的事情。
因而他们想着对帝国出手,不仅仅是想要征服这片土地,更是想要拿下这里的信仰,成为他们新的传教的地方。
西方诸国面对帝国仍旧有着畏惧,同时他们对于大秦帝国的仇恨没有太深,国与国之间不可能存在永远的仇恨,只有永远的利益。
而大秦帝国明显是很好的利益集合体,按照魏国他们的想法,完全可以和大秦帝国化干戈为玉帛。
只是明面上掌握西方诸国的西齐天池有着很深的仇恨,那种对于大秦帝国的嫉妒,让西齐天池没办法容忍。
于是西齐天池携带着西方诸国想要和大秦帝国决一死战,可以说诸国简直民不聊生。
但是没办法,他们没有任何能力能颠覆西齐天池在西方诸国阵营上空的无礼的统治。
说起来,到底还是西齐天池掌握着绝对的武力,那些诸国的皇帝都是害怕离奇的死亡,自然对西齐天池唯唯诺诺。
而魏国则是不同,有着魏都书馆和三顾庐庇护,西齐天池都不敢对魏国皇帝下手。
可是随着魏国实力渐渐衰败,魏国皇帝即便明面上想要和西齐天池叫板,都是担心群起而攻之。
没办法,要是西齐天池不主动出手,而是叫诸国对魏国出手,恐怕诸国会非常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