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9章 扶贫策论(1 / 1)乐江渔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八个人都在翻白眼,程洪视而不见地说道:“实,就一个字实。我们的资料先从扎扎实实摸清底子开始。日期什么的暂时不予以填写,等上面确认了之后再说。

我这些天也在想这个问题,扶贫档案里贫困户的底子都不实,填什么手册?这不是乱搞吗?所以我让你们先不要动。

再有,老刘在合江村走访时反馈了一些问题。贫困户的评选不准确。那么就不符合六个精准的要求。

如果说这标准答案,实际上国务院和省里的已经出来了。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六个精准。五个一批。

第一个内容就是贫困户入档出档的标准,也是我们扶贫工作的核心内容。第二个内容就是工作要求,第三个内容就是工作方法和措施。

扶贫工作中一系列的方案都必须紧扣这三句话来实施。考核中的三率一度的问题也很重要,是检验脱贫成效的标准。至于贫困村退出和贫困县退出,那不是我们要操心的事情。

所以,根据全县贫困户入档的质量来看,重新按要求评定清理贫困户是必然的,那么我们就等着吧。当然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作,就是从实来摸清家底。

一个村上百户的贫困户,那来这么多贫困户?一旦有钱发了,矛盾只会更加尖锐,群众怎么会满意扶贫工作?这满意度的问题将是我们扶贫工作中最困扰的问题。我们只能先以公平公正的原则评选出最困难的人进入贫困户。

这才是将来工作的基础。当然,只能说是相对的。相对困难的,刚才我就说了事实上没有那么多真贫困户。如果说划分清楚,能够吃得上低保的、五保户属于第一类,子女就读居住困难的属于第二类,先从这两类人中选,还不够,然后再根据家庭情况从相对困难的群体中选配齐。

这要是没有村干部把关,选出来的结果肯定强差人意。我也清楚,估算了一下,调整比例应该在百分之十到二十之间。我希望大家不要怕得罪人,因为这是很关键的一步。识别不精准是原则上的问题。

人员大量调整档案也就要做相应的调整,接着才是扶贫手册的问题。信息采集也要讲实字,虚的就得重作,将来巡查检查几乎都会覆盖,不要侥幸,所以重作是必然的。

事情看上去很多,但只要我们理清头绪把基础工作做扎实,那么后阶段就没有那么多的反反复复的麻烦了。事情也就相对来说轻松多了,也有时间做更多发展方面的事情。下面说说第三条路。”

“还有第三条路?”何家村支部书记何录华惊讶地问道。

“对,还有第三条路。”程洪高深莫测地看了八人一眼说道:“脱贫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群众富裕起来,如果我们通过发展让群众全部富裕起来了,资料还有那么重要吗?如果我们四个村联合起来发展,打造成产业示范区,资料还有那么重要吗?

就算是领导前来检查工作,这产业就让他们看花了眼,谁还有兴趣看你的那些资料?过得去就行了。我们可是真正的让群众脱贫了。

将来所谓的资料无非就是为了佐证,我们政府通过积极的措施和手段正确的方法让群众赚到了钱,并达到脱贫的标准。通过资料来证明我们的贫困户脱贫没有问题。

三率一度中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群众的满意度还有问题吗?与其花费大量的心思计算着每一户能不能脱贫,还不如多花心思让群众赚到大把的钱。群众赚到钱了,这满意度还存在问题吗?

说得简单一点,形式主义少搞一点,多搞点务实的事情。结合第二条路子,把基础资料做扎实一些,那么整个扶贫工作中,我们绝对比兄弟村少几倍在资料上的工作量。

第一条路是下策,第二条路是中策,那么第三条路就是上策了。我们走第三条路已经具备了条件,就看我们如何用心地去经营。”

老刘朝程洪伸出了大拇指,其他人也向他伸出大拇指。程洪得意地继续说道:“所以说,就对当前工作就一个办法,实,务实。每一项工作都要认真地落到实处。

乡镇工作十多年来是欠帐阶段,现在是还债阶段。这个时候可不能玩花样。在这特定的大政治背景之下,也容不得我们再玩花样了,迟早会出问题,迟早会有人被玩残。兄弟们,我们一起努力吧。”

“嘘”顿时嘘声一片。

“还有什么意见吗?”程洪厚着脸皮问道。

“懂了。就按程镇长的意见去落实吧。”伍万荷第一个站起来走出程洪办公室,接着其他人都跟着出去。

程洪心中叹了一口气坐下来,然后点燃了一支烟抽了起来。这一切他并没有跟何明说,不是他有意隐瞒,而是他这三策中上策要求太高。除了他四个村还有条件能做到,其他的村几乎是无法实现。

至于中策,程洪也体谅何明的难处。镇里要与全县一盘棋,除非能说动谭书记和鲁县长,要不然你就得跟着走。那换届时程洪说过的过河理论的比喻是骨感的现状,但又无法改变什么。

在省里、市里的领导面前,就算是谭书记鲁县长都很难应对,也很难改变什么。他程洪更没有办法改变什么。程洪看得透想得通,他就知道自己当不得大官,他应付不了这类事情,还不如扎扎实实地在乡镇为群众办点实实在在的事。

能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不错了,程洪权衡之后做出决定。随后丢了还没有抽完的烟起身走出去。近一百多个项目还得他去监管质量,这次受灾之后,很多在建工程都受到了影响,也得要把情况统计出来,拿出补偿方案。

曾志标兴冲冲地找到正海高兴地说道:“正海,好事呀。”

“什么好事?”顾正海放下手头的事情问道。

“镇里在建工程灾毁补偿的方案出来了,我们这个项目有五万补偿,我们终于可以不用亏本完成工程了。”曾志标有些激动地说道。他们俩计算了一下,整个工程要完成,他们得亏七八万块,也就是没得一分钱赚还得亏一点。

曾志标当时想停工不做了,但顾正海坚持就算是亏本也得把工程做完,甚至提出他一个人承担所有的损失。曾志标当然也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来,一边继续施工一边等待镇里的决定。

实际上是县里的决定,镇里那有这权限。资金是定额的,项目也是定额的。这补偿钱当然得县财政出钱。

全镇的项目也并不是全额补偿,资金计算上很紧,受灾项目一至五万不等。由于顾正海的项目受到泥石流的影响补偿金额大一点有五万。至少可以不亏本了。就算能赚到自己做工的钱顾正海也心满意足了。

“而且第一批资金提前拔付,按工程进度我们可以先预拔百分之六十。资金问题也解决了。”曾志标高兴地补充道:“镇里要我们这两天就办理好。你看”

“这事就你去吧。还是老方案,算出工。”顾正海笑道:“你身体还没恢复好,这跑外勤的事都你办。”为了照顾曾志标,采办材料和跑外勤都让他来做。工地上的管理都是顾正海自己来做,他还得自己动手干活。他就这样的人,从来不亏待伙伴。

“那我走了。对了,把银行卡给我。”曾志标拿着顾正海的银行卡离开。顾正海终于笑了笑,压在心中的石头终于搬开了。对于他来说每一分钱都很重要,一下子亏这么多说不心疼是假话。

为了弥补顾正海的损失,应二道沟群众的要求,曾正明把灾民重建的项目也交给了正海做。他得把这里的工程赶好,等土地整理好之后马上要组织灾民重建项目上马。

这个项目不要走程序,虽然是集中安置,但这是灾民自建项目,他们给谁就谁做。村里只负责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招投标。

几十幢房子,这些天还在组织施工队伍。以他几个伙计得干到猴年马月?现在他找到了当老板的感觉。把灾民项目完成,明年他就有资金可以改建自己的房子了。

老刘戴着老花镜,带着顾莲正在整理扶贫资料。皮作家要管理网站,还得准备他的,每天忙不开,根本就指望不上。

陈悦不仅要管理蔬基地,还要负责扩大种植规模上的工作,还有配送中心他也得兼顾着,更是指望不上。曾正明忙着项目上的事。布继录也分担着几个项目,还在为他的粉皮厂忙碌着。胡强得管理网店,布承涛得协助陈悦布置产业方面的工作。

顾兴琼这几天又去了学校完成论文,随后还要去玉虎公司,把合江网的服务器转移到以她的名字注册的公司里的服务器上去。只能让他这老将出马整理资料了。幸亏程洪把事情布置得条理分明,暂时没有其他的事情来烦他,静下心来做也不是很难。

再加上他已经走访过两次,笔记本上每家每户的情况都记得清清楚楚,还有顾莲的帮助工作进展很顺利。有数据上的误差再集中走一次就可以解决了。

他一直坚定不移地执行程洪的工作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务求数据采集的真实性。也筛选出一批需要进贫困户和应该出档的贫困户名单,只要通过会议讨论就可以定下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