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情况之后陈悦马上开设了培训班,培训班的位置就放在他的农家乐,方便现场教学。参加培训的人几乎是暴满,最后是布继录出面,分成三批进行培训才解决这个问题。
程洪的人事调整果然如何明所言下来了,新来的副镇长是从邻乡调过来的。平调到大镇工作,看得出这个张乐泉副镇长有些不愿意。
他与张乐泉也算是认识很久了,何明把他挖过来倒是找对了人。如果说程洪是五根筋,那么张乐泉至少是三根筋。也是不太受人待见的主,也是把眼睛看着下面而不盯着上面的人,也是硬气起来犟得象头牛一样不服输的人。
当然,这并不代表他就是傻蛋一枚,在乡镇混了那么久,就没有傻蛋。多少还是能看透一些人和事,这心也就没有那热度了,只想着如何稳稳当当地混到退休。
对于前车镇这种大合并镇的工作都是了解的,那事可不是多一点点,从一个中等乡调到前车镇这种大镇工作,谁心里愿意?可是挂上组织安排这个牌子,谁又敢不服从安排?他思想上的问题还得何明来解决,他也相信何明能解决好。
程洪也算是轻松了一些,至少从繁重的应酬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不管是政协、国土,还是农经都是很实在的工作。当然国土和农经也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国土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是关系县、镇、村收入的重要工作,农经的土地确权和清产核资工作也都是国字号的工作。何明还是前瞻性地把重要工作交给了程洪。
这样程洪呆在合江村的时间也就多了起来。同时也开始关注松树、李塘和何家三个村的情况。松树的银耳磨菇在陈悦的技术团队支持下发展了很多的品种,已经开始向农户推广种植。鲜货也嫁接到了配送中心。李大中也忙得有些脚不落地。
李塘村的豆然这些天都泡在了陈悦的基地里,他这个老园艺大学生也当起了学生,学习新的育种技术。虽然花卉这个项目是他提议的,但李塘村的花卉种植还没有合江村的规模大。而且他还设想做香精的提炼,只是因为技术难度和资金压力一直没有实现。
陈悦也给他打了强心剂,在局势稳定下来之后陈悦也有意在这方面投资。花卉的种植也将不再局限盆栽,进而向鲜花行业进军。有了技术团队的支持,陈悦的想法也越来越胆大。
何家村的荷花种植也将再一次扩大面积,伍万荷也开始引进花卉和银耳种植。近水楼台先得月,这话说得没有错。他凭着程洪这个小圈子也在大胆地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
他们的工作远比合江村轻松,受到合江村村民的影响,三个村的村民观念都在改变。他们也暗中鼓励群众之间的学习交流,享受着合江村变革命的成果。
红塘、月华、马子坪三个村就没有松树村他们那么方便了。虽然得到了何明的支持和程洪的帮助,但产业发展上很零星,比合江村晚了好几步。影响还是有的,就差时间上的问题了。
程洪也参与到听课的行列,他也要学习。这是专门给四个村村干部、工作队和驻村干部办的培训班。同时也是交流学习班。
从技术到管理经营,最后是讨论方向性问题。授课有技术专家,也有陈悦和程洪、皮作家这些理论家。这一方法程洪又是学习何明的。
得让干部们明白,他们明白了才能让群众明白,都明白了这些道理工作就好搞了。得让意见统一,意见统一了就能形成工作上的合力,更有利于推动工作。
很多时候大家都认为学习只是一个形式,心里就不那么重视。实际上这样的培训是让人升华的一个过程,就看组织者怎么去处理这个问题,很明显程洪是一个合格的组织者。
这个冬天很冷,特别是山区的天气更冷。但合江村的热情有些象火一般,又近年关,大家都热情地准备过新年。
文化局的帮扶责任人都来到了村里走访。出乎意料的是这些帮扶责任人大多数都留宿在了合江村。晚上还来了一辆戏台车。赵百胜局长还把何明和李明轩给拉到了合江村。
程洪这个重要人员是最后才知道文化局要在合江村搞一台联欢晚会。这也不怪赵局长没有通知程洪,是走访的帮扶责任人与贫困户临时起意要搞这个联欢会的。
因为舞龙队、舞狮队、舞蹈队、鼓乐队都是文化局那些帮扶责任人带出来的,这师傅来了谈起这事就来了兴趣,兴趣一到就提出搞一台联欢会,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这事报告到赵局长这里,赵局长马上就拍板要搞,并且安排县剧团把戏台车也给调过来。都是行家,节目单也分分钟就搞定了。
工作队、村干部都动起来了,程洪倒象一个局外人一样,站在后山坡的大樟树下吹冷风。让他有一种功成身退的感觉,可惜现在还不是功成身退的时候。他得站在这高处,看着远方,守着这事业。他不是守护神,只能说是守护者。
傍晚,整个合江村都热闹起来,合江村大广场上聚集了近千人。顾正海把玉荷也推过来了,几堆篝火把整个广场都照得通亮。把松脂灯这种老古董都搬出来挂在四周,那路灯的炽白被火红的光线给压下来。
戏台上戏台下都齐活了,开场就是欢快的广场舞,接着舞龙、舞狮在鼓乐声中出场,精彩的表演引来阵阵欢呼。接着是戏台上的活,文化局的人齐上阵亮歌喉,台下载歌载舞。
剧团的鼓乐声与合江村的鼓乐声一唱一合,让整个广场都沸腾起来。人群围着几个篝火跳了起来。这是学着电视里那少数民族的舞蹈。
何明拉过程洪,程洪拉过赵局长,赵局长拉过李明轩,四人也加入到欢乐的海洋之中。搬上米酒的布继录和曾正明也手拉着手加入到四人的身边。皮作家就忙着摄影和拍照,晚上他估计又是通宵加班。
参加的人越来越多,慢慢地演变成狂欢。大碗地喝酒,兴奋地跳舞。老人乐呵地看着,也有些人加入进去。孩子们也学模学样地在外围跳了起来。还有些孩子在篝火堆里烤红薯。
没有领导讲话,没有走任何形式。就是狂欢,就是放纵地欢乐。酒不醉人人自醉,程洪醉了,被老刘扶着回到村委会的住处。
凌晨才曲终人散,当程洪起来时,看见文化局的人都笑呵呵地意犹未尽地乘车离开合江村。他暗叹了一下,还是城里人会玩,文化人更会玩。接着一想,不对,现在合江村人也会玩了。
他程洪反而成了一个古董,就象那挂着的松脂灯。他低头想了想,思路还是对了,他在这合江村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合江村的群众小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就象昨晚的篝火一样火红火红的,他只默默地做一个添柴火的人。
突然想起顾正海的邀请,今天顾正海将搬回新房子,中午请他吃顿饭。他忙拉起老刘、皮作家、曾正明和布继录朝正海家赶去。
别墅主体已经完工,与正春和正秋家联成了一排,一楼已经装修好。因为时间赶不及,后面的工程只能放在明年再搞。程洪到房间里看了一下,装修得规格不低,品味也出来了。
没有摆宴席,仅仅只有名中夫妇和已经回来的正卫和正兵,再加上程洪他们刚好凑成一桌。一旁坐在轮椅上的玉荷的脸激动得有些红,那喜悦全都写在脸上。
“程镇长、老刘、曾书记、布书记。谢谢你们。”顾正海端起酒杯激动地说道:“去年这个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我能有今天。是各位领导给了我们机会,给了我们希望。让我们一家梦想成真。”主人敬酒致辞,客人们都要回应,这是合江村这一带的风俗。
“顾大哥,是你生了一个好女儿。”程洪笑道:“这一切都是在琼丫头找老刘时开始改变。我还记得这丫头当时怯生生地站在老刘面前,讲她的想法。
我也没有想到呀,合江村能走到今天。说实话当初我还想着怎么稳定合江的局面就不错了,而曾书记也是多次动了辞职的念头,还与家顺叔定了个什么三年之约。老布呀,还想着怎么算计正明当上这个总支书记呢,哈哈
从大局来说,机会是平等的,能抓住这个发展的机会,是合江村的群众。”布继录老脸一红,这小人他做过,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能成功地帮助别人,也是帮助了自己。这话我一直记着呢。说到底我们也都是在帮助自己。”程洪仰头把酒干了。
“搞得我都不知道说什么了。”老刘摇了摇头:“正海,当初你有两个选择。第一选择异地搬迁,你家四口人就是十二万,建个一百一二十平的一层楼房不是问题。第二个选择就是自己努力赚钱建房子。
第一条路多容易呀,十二万,可以轻轻松松地得到,就算是我都眼红着呢。可是你选择了第二条路,一条很艰难的路。说实话,我没少做你的工作,可你就是拒绝了,当时我不理解。
十二万块钱买不来孩子们的尊严,买不来孩子们自强不息的品质。我明白了,你看得比我远。孩子教好了,这十二万算什么?琼丫头四个月的工资而已。老弟,哥服你!”老刘把酒喝完。他说得在场的所有人都低头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