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四章 方向与条理(1 / 1)乐江渔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配送中心有了老马一家的加入变得更热闹。程洪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不少。老马嫂为了感谢程洪,把他的生活都给承包了。老马也每天都围着程洪转,除了帮助儿子种花卉,就是跟在程洪的屁股后面。

“何书记前天是话里有话呀,我这么搞合适吗?要不还是让孩子回厂里去?”老马担心地问道。

“有个兄弟喝酒聊天打屁。他说发展经济,这是屁事。我不象你城里娃,我最希望农村富起来,我的兄弟们也不用在外面漂泊。”程洪一边摆弄着盆景一边讲述故事:“可我没有办法让他们赚钱?我要有这能力,我就先让我的兄弟们富裕起来。

我承认我有私心,但这不恰恰证明现在农村的现状?自己都不能富起来,怎么带领群众富起来?我农村里长大的都没有办法,你这城里娃就更不要说了。就这样吧,土地里刨不出金块来,还不如在外漂泊多赚几个钱。

我不服气,我就想呀,怎么才能破这个局。我自视太高......想不出办法。一切只能是理论,城里娃不懂农活。不说这个......

我们反过来想,干部怎么发展农村经济?党的大方针没错,需要致富带头人。可我们城里娃和乡下娃都不能成为致富带头人。培养一个?不现实呀,人家能信你吗?你担风险,让人家赚钱?我程洪没有这觉悟,我也亏不起。

招商引资引个老板来投资,资本嘛,以赚钱为目的。他们难免会顾前自己赚钱做出有损群众利益的事情来,不能得到群众拥护,就会在当地站不稳脚,很多人都失败了,或者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而且政府给优惠政策,付出与收益就成不了正比,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所以,我们一部分想干事的干部只能把这个理论先让亲人们试验了,赚了,给亲人找一条路。亏了,也是为了亲人。算是能找到一个心里平衡。我程洪不是第一个这么想的,我只是想到了,但有人却是去做了。

豆燃、李大中,他们俩就走在我们的前面。他们成功了,带动整个村或几个村的人赚钱了。要是失败了呢?豆然他们就亏大发了,亏的是他们自己的钱。

所以,我不认为他们违纪了。所以老百姓也不认为他们违纪了。他们有功于李塘和松树村的群众。评判标准是什么?你所做的是否有利于维护群众的利益,是否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取群众的利益或伤害群众的利益,是否通过不正当的手段私吞或获得国家利益。

李大中和豆燃并没有赚群众一分钱,也没有套取一分国家的补助补贴。个人反而资助了很多的群众。你老马只要不越过这些红线,谈什么违纪了?

过一两年,你儿子儿媳妇学会了技术。回到老家做产业,带动的是一个村或几个村的经济发展。你只要仍然坚守这些红线,多帮助群众。谈何违纪?

干部也是人,党员也是人。他们的家人也要生活,也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力。坚守评判标准和红线,你就没有错,没有错你还担心什么?”

“你为什么不告诉何书记?”老马有些不解地问道。

“他会想明白。如果他不能想明白,告诉他又有什么用?”程洪无奈地摇头说道:“何明同志不简单,敢冒这么大的风险推动合江模式,就说明他差不多想明白了。说实话,我也有私心,他想明白了,谭书记也就想明白了。

谭书记想明白了,就是全县群众的福气,也是干部们的福气。纪委在执行纪律的时候就多了一条解释,评判责任时就有了一条明确的准绳。干部做工作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也不用吓心吓胆的不敢担责了。都发展了,就不会有人老是盯着我,我也轻松了。

老马,我们也要总结呀。工作能不能搞好,方向最重要,正确的方向决事业成功与否。其次就得看条理是否清楚,条理不清楚就乱了,乱像丛生,事倍功半。我们俩从合江村到何家村,就凭着这两点把事业给做成了。

最近呀,我看了很多党的理论方面的书。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其实呀,我们应用的只是很简的一些理论而已,却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

问题是我们的干部,要么就是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要么就是歪嘴和尚把经给念歪了。很简单的事情,搞得那么复杂,静下心来想想就明白了,纯属庸人自扰。”

“你不也是现在才想明白?”老马坏笑了一下。

“......”把程洪能堵住了,良久才叹了一口气:“其实呀,所有的干部都得发配到这配送中心来。你看看,黄书记都把自己发配到这里住了两个晚上。”

“得瑟吧。”老马翻了一下白眼:“每天好吃好喝着,还发配?只要你开口,镇里很多领导都会赖在这里不走。你看何书记,都惦记上你的酒了。

你呀,也别发配培训上瘾了。刚折腾四个人来这里,还要把领导折腾到这里来。招骂呢?还是想给自己添堵?”

“算了,为你考虑,反而弄个被你挤兑。不说了。”程洪只好认真地摆弄着他的那些盆景,不是他的,应该说是豆燃家被他抢过来的。何明联系合江村的事传到合江村,不仅曾正明他们高兴,合江村的群众也都很高兴。

他来到合江村就差没有把乐队给拉上了,与李明哲的待遇可以说是天地之别。贺玉华不好意思地叫了一声何书记。

“小贺,你来对了。得感谢李镇长。”何明很热情地回应。贺玉华没听明白,尴尬地低着头不敢回话:“改变了,成熟了。这是好事,得感谢给你挫折的人。”见贺玉华没听明白,何明只能进一步解释。

“谢谢何书记,这胸襟值得我学一辈子。”贺玉华真诚地说道。

“老刘,这是你教育的?这马屁拍得肉麻不肉麻?”何明马上批评老刘了。

“开窍了好事呀。越来越像知生了。”老刘笑道。贺玉华马上腹黑起来,像?好象我不是老爹生的一般,连削带骂的,得回去告状去。

“合着我老爸就一拍会马屁的货?”打定告状主意的贺玉华还是低声抱怨。

“哈哈.......”大家都笑了起来,闹得何明都翻起了白眼。

“说正事。”到会议室坐下来之后何明正颜起来:“准备得还不错呀,除了少数几户之外,都整齐划一了。群众没少投入钱呀。没把群众的家底都掏光吧?”

“是呀,每户平均投入十万以上。算下来就是几千万的资金。”老刘感概地解释:“比起政府投资搞的那些旅游项目要有效率得多。放心吧,生产资金还是充足的,老百姓过日子都会打算好。没存款的事情谁都不会干。”

“嗯。量力而行,不能乱来。”何明点了点头:“在控制好发展节奏这个观点上,我跟程洪是一致的。不能急于求成,造成混乱。又不是要我们这一届就必须得搞出大花样。对还没有改造的农户得扶持,让他们赚到钱再搞。”

“何书记放心,都是自愿的,我们都没上门做过工作。”布继录忙解释:“目前我们也没有搞什么花样,一切按程主任当初制定的计划发展着。新增的品类都是嫁接在乡里妹子网站,合作社和村里的管理重点放在质量上。”

“呵呵,你们做便是了。”何明满意地笑了笑:“这事我都得听程洪的。我也不会过多的干涉你们的工作。今天过来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让你们放心。告诉你们,现在掣擎没有了,大家可以放开手脚干事。

你们也知道我没有那么多事情来村里,我还得管着其他二十六个村呢。有什么事电话里汇报或者到镇里找我汇报都行。对你们这班子人,我还是放心的。”

“何书记,中午一起吃个饭?我请客。”曾正明忙说道。

“行,但不要请程洪过来。”何明开始报复程洪了,这丫的有吃有喝的也不叫上他。

“就村干部和工作队。”曾正明有些尴尬地说道。他原本是想请程洪一起的,既然何明都提出来了,他只能作罢。

随后谈了一些合江村的经济问题,党建工作问题,扶贫工作问题。何明只是听,没有发表什么意见。他还真不想干涉合江村的工作。程洪做得漂亮,把工作制度化了,那怕是九年十年之后,这里的架构都非常合理地高效运作。

然后再谈到打擂台的问题,何明也挺关心的。这事儿关乎面子问题,如果李明哲在这里他不会在乎合江村能不能赢,现在他联系合江村了,当然希望合江村不要丢了他的面子。

还得砸钱呀,何明心中早有计划。得再搞一些基础设施,才能配得上当前的村庄美化,为菊花节再添一些仿古新景。他今天只是打个前站,接下来就是拉领导过来表态投钱了。会议很短,更多的是看现场,看那些地方投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