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剑雄说出自己的计划,周志坚惊讶地看着他。这还是他儿子吗?什么时候也开始想事了。周剑雄被周志坚看得不好意思:“爸,这事不是我一个人想的。大家都忙着想办法赚钱,我也就心动了......”
“你去合江村的那些作坊看看。他们的作坊早就搞包装销售了。”周志坚心中的阴霾一扫而光,儿子有出息了比什么事都值得高兴:“我们呀,要走也走合江村作坊的模式。
作坊虽小,但卫生标准要高,我们也搞无菌作坊间。销路也走聚源公司的途径,具体的事你多请教一下老布。我们家作坊的事从今儿起由你做主。”
“爸,真的?”周剑雄有点不相信地看着周志坚。
“你长大了。这事就交给你来办。我在一旁盯着就行。”周志坚满意地点头:“李明哲的屁股得我来擦,这事我还得分心去办。
既然老布掺和进来了,他会帮助你的。这丫的只怕早就打这主意了,请君入瓮......他就得对我对你负责。”
“我就赖上他。”周剑雄坏笑了一下。
“对,我们就赖上他了。”周志坚咬牙说道:“我们马子坪村也要赖上他。走不了聚源公司的渠道我们就走兴悦公司的渠道。”
鲁敏华正在办公室听取县销售公司负责人彭明涛的汇报,他看着协议问道:“你们包销售?能做到吗?能保证不出什么漏子?据我所知兴悦公司的平台也不是那么好用的,你们想过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会是什么样的?”
是何明向他汇报之后他抽出时间来关注这事,没有想到问题比何明汇报的还要麻烦。这份协议花了心思,里面有很多的合同陷阱,非专业人士的普通老百姓能看明白?
“只要保证质量,销售还是没有问题的。”彭明涛自信地说道。
“质量?超市上架的标准?还是国家标准?卫生许可标准?我怎么感觉这包销协议就是一个坑?这是坑农!承担不了这份责任,就不承担嘛,坑农有必要吗?”
“这是李镇长的要求。他已经向群众承诺了,要求我们配合一下。”彭明涛有些出汗了,这事是瞒不住,只能推给李明哲。
“承诺不了的事情,就不要承诺嘛。还是老一套,什么事都大包大揽的,做不好就找这样的那样的借口来推脱。你们都不会有什么损失,最后损失的是政府形象和群众利益。”
“那我们......”
“按市场规律办事。如果你们能承担销售的责任,那么就要承担。如果不能承担,就要明说出来承担不了。不要搞这样的合同来嘛。
你们想过没有?如果出现了问题,不管你合同写得再好,只要把这份合同交给媒体,县委政府是逃不脱干系的。知道什么叫自作聪明吗?你们这就叫做自作聪明。”
“这合同我们只有不签了......”
“不签?你们也得要想办法把货物给销售出去。在这大局之下,这也是你们的职责。生产上你们也有权限进行宏观调控。作坊升工厂的事,你们调研过没有?分析过可行性没有?你们早就应该对市场前景进行调查,对产品的市场销售进行调研。”
鲁敏华也是来蛮的,这事不干也得要干,不逼不行,就这么一回事儿。彭明涛苦着脸:“县长的意思是这合同还是要签?而且还得在文字上进行调整?要这事不好办呀......”
“好办的事儿,还要我们这些人干什么?”鲁敏华盯着他:“人呀......办法是逼出来的。但你们要记住一点。时代不同了,对我们干部的要求也不同了。责任压实不是逼着我们去应付,而是逼着我们更务实。
‘四跟四走’最终还是项目必须要跟着市场走。销售公司可不是做转手卖买,而是要从大局来研究市场,按市场规律来宏观调控全县的农业生产。先找市场、再抓项目、让能人带头贫困户参与、政府提供资金扶持。这才是‘四跟四走’应有的顺序。
县里成立销售公司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从扶贫大局入手,落实‘四跟四走’的政策和要求。用行政的手段引导贫困户找出一条赚钱的路子。怎么引导?就是我们先要找准路子,领导要正确,这路子得你们销售公司想办法。
成立销售公司只是权宜之计,最终目的还得要形成多渠道的销售局面,农业产业才能稳步健康推动。所以对我们销售公司的要求更严格,不要局限于战术,而要着眼于战略。
你们还要着眼于农村销售人才的培养。你们看看合江村,合江村培养出一大批卖菜贩子,他们蔬菜产业就有了保障,也有了扩大生产的条件。
作坊工厂化可是你们销售公司和李明哲提出来的,那么你们就应该有信心把项目落地生根。出了问题是你们调研不精准,你们就应该要承担责任。工作态度不严谨,尽想着不着点的事儿。”鲁敏华有些生气地挥了挥手中的那份协议模版。
“县长,我回去再跟李镇长商量商量。”彭明涛低头说道。鲁敏华挥了挥手让他离开。彭明涛心中把李明哲骂了好几遍,这点子跟他们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只是被李明哲拉下水而已。
也怪他彭明涛心中看好这个方案,也想从这事上获得更大的实惠。这下好了,贪心贪出问题了。打从听到周志坚与李明哲的分歧开始,他就细想过,这事还真不靠谱。没办法才拿出这份‘坑农’的合同出来。
鲁敏华摇了摇头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自己都没底气的事儿,凭什么采取这么强硬的态度推动?他心里还有群众利益?昏了头了。可是他又有什么办法?余耀民坚持要这么干,他鲁敏华也没有办法。
只能是相互逼着,让这炉子里的炉火更旺,干部们的压力更大,事情呢也就慢慢地拖拉着。不管是何明也好,周志坚他们也罢,顶着的压力可以想象得出来。只有程洪这丫的,安心地守着他那一亩三分地。
他的路子走得正确,也省了不少操心,事儿也办得漂亮。本来很简单的事儿,按程洪的思路去发展就是了。这一闹腾起来,就复杂得要命。
提出‘一乡一品’、‘一村一品’也是没办法的事儿。不逼着就没有人去想办法,办法是逼出来的。十个项目能收获三五个项目,也是成功。
其实道理很清楚,也简单明白,扶贫产业就应该这么做。程洪搞的合江模式,三江经济带和龙源食品公司,每一步都是按这个指导方针去走的,而且还相当的成功。
可为什么没有人去思考这个问题呢?不说在乱搞乱作为,这四句话先从什么地方开始都不清楚。聚源公司和兴悦公司这么好的平台、这么好的人脉资源都不知道该怎么用,怎么用好。
而聚源公司和兴悦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程洪反而被搁置被冷落,打从谭书睿开始,他就提出把程洪调到身边来,可却一直没有调成,鲁敏华都有些抱怨了。谭书睿的想法还可以理解,但余耀民的想法他不敢苟同。
就在这时余耀民走进他的办公室,鲁敏华忙起身两人面对面地坐了下来。鲁敏华看着余耀民:“老余呀,把程洪调过来吧,我有大用。”
“他处分还没到期呢。”余耀民笑了笑说道:“你对这事很有意见?”
“三江那边又要出麻烦了。项目必须跟着市场走,这道理都不明白。”鲁敏华叹了一口气无奈地看着余耀民。
“不懂就得让那些干部懂。”余耀民还是他习惯的口气:“程洪我们不一定能留得住,我们得借他培养一批靠得住的人。一个县不是靠一个程洪能干得起事,而是需要有很多很多的何明、程洪、曾正明、布继录。
我知道,你对李明哲这事也有意见。但象李明哲这类人,不改造好你说安排在什么位置你能放心?我想树起的典型不仅仅是三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典型,还要借这力树起干部队伍的教育典型。”
鲁敏华有些惊讶地看着余耀民,没有想到余耀民布了这么大一个局,所图这么远。鲁敏华根本就起不了争辩之意。
“总结出材料进行培训,还不如利用人的好奇心理,让他们去了解合江村,了解前车镇。”余耀民笑了笑:“干部总得要经受考验,李明哲通过了考验,他将会是一个好干部是个榜样,他那类人都可以学着他嘛。他通不过考验,可以警示很多人,那是他的命......
是有点残酷,对李明哲是这么一回事,对何明和程洪也是这么一回事。但我们干部都要经历这种残酷,只要干部都熔炼出来了,才是群众之福,党和国家之福。
说教出来的真理远不如实践出来的真理让人记忆深刻,说教出来的干部远不如熔炼出来的干部。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对干部队伍来说是好事,都能从中得到收获,这事你也有收获吧?
‘四跟四走’这么简单的道理很多干部都不明白,都不知道怎么去实践......不是他们不明白,是他们身上杂质太多。所以都得炼炼,炼炼好呀。不够我们就再加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