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风叶回(1 / 1)虾米空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金光闪烁的大殿上,众位大臣们推杯换盏,你来我往客气寒暄着,一派万分和谐的模样,好像在早朝上屡屡争锋的不是他们一样。

高阶位上的几人早就熟识,便早早喝开了,竟没有争强夺势,似夸暗讽的样子,和谐极了。

“皇上驾到!皇太后驾到!皇后驾到!”

众人急忙放下手中的酒杯,停下寒暄,恭敬跪下行大礼。

下面的几位公子见正主都来了而沈绰约和苏见鹿还没到,纷纷皱眉,难不成今晚真的不来了?

“众卿免礼!”

皇上稍稍抬手道。

“谢陛下!”

众位大臣缓缓坐下,整个大殿只有窸窸窣窣的整理衣裙的声音。

皇上拍了拍坐在身边皇后的手,慢声道,“开始吧!”

皇后看了看身旁的宫女,宫女立刻会意,刚要示意礼乐开始,就听外面太监尖尖的嗓子响起。

“苏小王爷到!寿荣郡主到!”

听到两个人的名字被一起念到的时候整个宴会大厅都静了静。

随后,待两人走进,众人不由得赞叹,好一对金童玉女!

沈绰约身着大红纺纱刺绣金线裙,这抹红好似日落下最后挣扎的极绚烂的彩霞,艳的人心惊。这女子肤色白皙,如同最纯净的白玉一般,脸颊散着温和的氤氲,五官精致,是造物者最满意的雕塑杰作。惊叹的是这女子竟浑身散发着妩媚与天真,黑白分明的双眸里的灵动让人不知不觉间松懈下来,好像被蓬莱泉水洗涤全身一般舒爽。乌黑及腰的长发随风舞动,飘逸但不凌乱,连轻风都对她多偏爱一分,何谈凡人?

那男子有着清风霁月般的容貌,高挺的鼻梁,厚重的眉,嘴角随意勾起的一抹浅浅笑意,就叫人沉溺,最出色的是那男子似深渊般无际的眼,好像连浩荡天地也可囊括其中,偏墨绿色的眸色更显的稍稍有些妖异气息,却也更加让人痴迷。如此容貌,即使在颜色艳丽的沈绰约身旁也毫不逊色。

这两人的气质与容貌生生将这大殿的千盏明灯的光亮比了下去。

皮面上的惊艳也仅仅只让那些老狐狸呆了一瞬,随即便在心里暗暗寻思这事情的来路。大多数成精的大臣都悄悄猜疑苏家和沈家有联姻的意思,偶尔和旁边交好的大臣对视的刹那,便已懂对方的心思,缓缓压下心中的悸动和震惊,抬起头来继续看着站在中央的两人。

在大臣们心思暗涌的时候上头的几位虽有些惊讶,但如此场合也不便细说,拢了心神,看向一齐进来的两道身影。

“见鹿来晚,望皇上恕罪。”

“寿荣来晚,望皇上恕罪。”

太后十分喜欢这两个长得好看的孩子,见两人一起到了,便更觉得惊喜,没有半点为此动怒的想法。

“不打紧不打紧!快过来!”

太后慈爱的看着两人,见苏见鹿已然安席,便赶忙招呼沈绰约坐到旁边。

她握着沈绰约的纤手,眯笑着打量身旁的这位玲珑女儿,看见她有些消瘦的脸庞,不免埋怨道,“是不是又没有好好吃饭?我与你说过多少次,女孩子的身子最是要紧,你看谁家姑娘不仔细养着,偏偏你不当回事!”

沈绰约对着这位慈爱的老人总是无奈,便求救的看向旁边抿嘴偷笑看戏的端庄的皇后娘娘。

魏皇后见寿荣郡主望过来,又忍不住轻笑两声,这位才学容貌都属上上乘的小女儿,只有与太后相处时才会一点办法没有。

笑够了,救场是要的。

“母后,以臣妾之见,寿荣是胖了才是,只是寿荣高挑才会显得瘦了而已。”

“是吗?”

皇太后疑惑的重新打量沈绰约,却不再追究这件事。

沈绰约低下头,肩膀微微颤着。

这么多年只有这位皇后娘娘的话最管用,不管是真是假太后一律相信,真是没有见过相处的这么好的婆媳,尤其还是在皇室。

苏见鹿刚刚坐下,就被旁边的几世家的公子灌了好几杯,放下酒杯,就看到众位平日里皆是玉树临风,翩翩君子的公子少爷们都不怀好意的盯着自己。

宫司训最先问道,“说说吧,我们眼界甚高的绰约妹妹怎么会和你这个登徒浪子一起进来?”

苏见鹿一脸邪气轻佻的笑,“本公子如此风流潇洒,绰约妹妹看不上我才奇怪吧!”

宫司训见这小子的脸皮着实厚的不行,便一脸痛心疾首的看向一旁静坐的沈苏季,“沈哥,你看看你看看,这家伙连寿荣都敢打趣,你也不管管。”

“阿约向来心善。”

沈苏季的手扣在桌子上,点到为止。

此次俩人一同出现,必定不是碰巧。

既然不是碰巧,那么就是有一方主动。这些日子苏见鹿为了一花魁散尽万金,正愁着不敢回家,有了沈绰约当挡箭牌,面对自家老爹也就有话说了。

苏见鹿闻言依旧嬉皮笑脸的,修长的手指捻起酒杯,将琼浆玉液倒入口中,撒出的酒水顺着白皙的脖颈流下,分外妖娆。

宫思半捻着颗紫宝石似饱满的葡萄,慢悠悠地说,“哎,我蜀南又过了一百年了,不知...”

众人心中俱是一凛,随即皆明了此为何事,但是这件事从来没有拿到桌面上说的时候啊!

只是今天宫思半有点不对劲儿,往日这位似狐狸般的狡猾的公子可是从来不会引火烧身,今日是受了什么刺激,才说出这等话?

三百年前,东南西北四个大国是合为一体的,后来显赫的慕家发动政变,那一日,慕氏屠城,血流成河,百姓逃窜。

皇帝风蚀身死,以风潜为首的实力强横的四大王爷合起来灭了反叛的慕氏,一场腥风血雨就此终结。

百姓哀悼,慕氏残余子孙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慕氏的罪名永远无法消去。只因那场政变实在死去了太多的人,有太多的人见证判官阎王的杀戮血腥。

慕氏余孽被囚禁,即使有逃窜的也被残忍抓回,一生都被困在最深处的狱门里。

可笑的是,那似铜墙铁壁的监狱正是慕氏族长慕千元亲自设计,绝无漏洞。

本是困他人,却将自己束缚在这一方狭狭窄窄的铁门里,何其不幸!

由此统一的泱泱大国一分为四,分别由四个王爷统领,各封为皇,只是都用了母氏做了国氏,因为当时女权主义尚很强大,并没有人有异议。至此三百年来,相安无事。要说唯一有争夺的地方便是在风叶回。

风叶回是原本慕氏的族地,慕氏子弟扎根在此。要说慕氏如此繁盛原因有何,便是数不尽数的人才。

慕氏族人有着旁人不可比拟的天赋。过目不忘,聪慧机敏,容貌过人,气质非凡,保证了慕氏兴久不衰。

慕氏男子在没有行加冠礼之前是不可以出世的。

即使出世后也要恪守族规,忠于风朝。

只是这强大的慕氏唯一的弊端便是人少,纵使慕氏子弟个个人中龙凤,但也无法改变血缘的事实。

这风叶回中有一口枯井,井中水量甚少,但每当有一名慕氏族人成年的时候便会手执一碗到井旁取水,没有人知道这是为什么,但这是慕氏绝不可更改的族规。

二百年前,局势稳定,四方势力即使暗地里波涛汹涌但表面上也是和和气气,一派安乐祥和的气息。那一天,风雨交加,雷声轰轰作响,大片大片的庄稼顷刻覆倒,河水泛滥,淹了房屋毁了楼台。信奉神明的老人顿时跪倒在地,浑身颤抖,嘴里念念有词。只因,那一天正是三百年前慕氏举兵反叛的阳历。

此后的每一百年间的这一天便天色异变,狂风暴雨,几日不止。

这样的异象,坊间便流传当年的慕氏一案有冤屈。

有心人想弄明白此事却根本找不到当年参与此事的一系列人等,即使是风皇室的当年铲除慕氏的将军们也多年杳无音信,更别提被屠杀殆尽的慕家人。

想为慕氏洗清冤屈的一干人等根本没有任何办法采取措施,可是,这样多的人的消失,不是巧合,不是吗?

那些忠于慕氏的人于这几百年间仍旧不辞辛劳的寻找破绽,一代一代,孜孜不倦,仍旧无果。

坚持慕氏一派渐渐隐了下去,杳无音信。

四个国家的帝王却不相信这倔强的一派会由此放弃,仍然派出大批大批的探子打听这些人的下落,可是穷奇四国之力也没有发现他们的下落。那么只有被视为禁地的风叶回没有找过了,虽然有剿灭慕氏首功的王爷风潜的懿旨不得随意进入风叶回,但皇族天生冷血凉薄,又怎么会允许无法控制的时刻存在危险的事情存在。于是四个帝王便协商各国派出使者前往风叶回一探究竟,这也不算违背了先皇的旨意。

第一届进入风叶回的人人是没找着但却带回了大量的奇珍异宝,什么火灵芝,寒夜草,外界万金难求的宝物到了在风叶回的宝库里竟是稀松平常。这样巨大的财富自然引起了四国的觊觎,但是碍于皇室的面子,不能够饕餮的全部带回,便决定每百年各国派出使者出使风叶回,每国使者各取一物,得之有幸。

要说这想要顺走宝物的奸佞小人也不是没有,只是未走出风叶回便会不知不觉间毙命。

这样的诡谲之事,无人敢探查。纵使有胆子大的想一探究竟却也没有了下文。

于是各国便商量一个国家派出四名使者,共同探查风叶回。那么这样珍贵的出使人选便成了各国大臣臣子争夺的对象,每次都是勾心斗角,你死我活,毕竟在那样的诱惑面前没有人不动心。

刚回京的魏然暗自咀嚼着这庞大的信息。

一百年了,那么这次出使风叶回的使者是谁?

还在不停推想人选,却听见上首的皇帝大人笑呵呵的说,“我蜀南真是越来越热闹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