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六五章 翩若惊鸿(1 / 1)傲笑三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12年初,满清退位,民国初立,燕京城内的老少爷们,却正议着最近声名鹊起的大角儿梅兰芳。

梅家三代唱戏,却是头一回,出了这么一位名满京城的角儿。

如今这市面上都传遍了,今年才1岁的梅老板,不但是这四九城里最得捧的“大青衣”兼刀马旦,还是去年燕京各界公选的,菊榜第三名“探花”呢。

当然,虽大家得闹,大部分人,却都是道听途而已。

如今别是想听一出,十三燕这位得过老佛爷亲赐黄马褂的“十三爷”,跟梅老板合作的《汾河湾了,哪怕是梅老板自己的《玉堂或是《穆柯寨,那也是一票难求。

别看茶馆澡堂里,那些貌似愤世嫉俗的“贵人们”,张嘴闭嘴就人家戏子是“下九流”,念叨着什么“婊.子无戏子无义”,但在一旁伺候着茶水,听着对方吹牛批的百姓们心里都清楚,这都是吃不着葡萄葡萄酸。

真要有人送他一张梅老板堂会的票,此人必定马上变脸,鼻涕泡不定都乐出来了。

如今能坐在前排听一场梅老板的戏,那可是达官贵饶享受,能给梅老板捧一回场,当一次“座儿”,回去自家胡同里,都够吹半年的。

此时的梅兰芳,毕竟也是1的青葱少年,虽然自学戏,却不甘于守旧,受到新思潮的冲击,他也一直在寻觅,让京剧百年传承更进一步的办法。

恰此时,在谭派京剧创始人谭鑫培前辈,与京城商人冯子光所组织的文化活动上,年轻的梅兰芳,第一次听到了邱如白的演讲。

邱如白也是一代奇人,他家中世代为官,自己又自幼泛读经史子集,1岁进入燕京同文馆,学习耳曼语与法兰西语,后又游学欧洲,此时才刚返回华国,就进入了新.政.府,担任燕京大学堂教授,并兼任民.国.政.府.高.官。

然而,邱如白却对戏剧由衷喜,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在欧洲游学期间,更是对西方戏剧做过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并且立志研究和改革他最为会的京剧。

邱如白深知,艺术史上所有的革.新,往往都是需要才来推动的。

他虽然熟知西方戏剧理论,却没有登台表演的能力,特别是在推崇“口口相传”的京剧领域,他需要的,正是一位有心改革,同时赋凛然的才表演者。

于是,邱如白积极参加了面向京城京剧界的文化活动,向众人介绍西洋戏剧的况,以及讲述有关戏剧理论,宣传他改进中国戏曲的主张。

他的演讲虽然受到十三燕,和费二爷等保守派的抵制和嘲讽,却也使长期封建闭塞在京剧舞台一隅的伶人们大开眼界。而在台下众多的听众中,便有冉冉升起的新星——青年京剧演员梅兰芳。

原本有心改革,却找不到方向的梅兰芳,在听过邱如白的演讲后,顿有茅塞渐开的感觉,便私下送了两张戏票给对方,希望能得到这位“邱先生”的点评和指导。

正苦心寻觅自己全新京剧戏剧理论实行者的邱如白,却还没有亲眼看过,这位近年在京城声名鹊起的当红名伶的戏,今偶遇,对方所表现出的,对改革京剧的积极态度,顿时引起了他的好奇,便欣然收下戏票,决定赴约。

未几,邱如白便在好友冯子光的陪伴下,坐在了乐茶园的二楼包厢中,全程观看了梅兰芳与十三燕合唱的《汾河湾。

当梅兰芳所扮演的柳迎,出现在舞台上的那一刻,那翩若惊鸿的影和凄回婉转的唱腔,顿时令邱如白眼前一亮,这不就是他苦心孤诣,却遍寻不得的那个人吗?

于是在当晚返回家中之后,邱如白苦思良久,给梅兰芳写了一封三千言的长信,结合《汾河湾这出戏,分析了自己所发现的瑕疵与不足,一点一滴的讲述了对改进这出戏的想法与构思,甚至将寒窑门外,薛仁贵的大段“西皮”唱段戏份为了九段,并且给出了他设想之中,在每一处段落之间,柳迎应该展示出的段、神态、表之间的变化。

当梅兰芳收到这封来自邱如白的长信后,他从中深深感受到了这位年岁倍于自己的长者,在字里行间透出的,对京剧的忱和对自己的提点,甚至还读出了丝丝殷切的期望。

在短短十之后,梅兰芳就在舞台上拿出了全新编排的《汾河湾,特别是寒窑门外那一段,种种段、神态,均是与邱如白信中所提出的一般无二,当场赢得满堂喝彩,一时间在包厢中的邱如白,也被观众们的认可鼓舞起了无穷的信心。

就这样,邱如白与梅兰芳,开始了另类的“函授”式合作。只要梅兰芳有演出,邱如白就去看,看完总是立即写信加以指导,前后竟写了上百封。

梅兰芳也会在表演中,不断加入邱如白提出的全新编排,并且在回信中分享自己对于表演的新构思,或向对方请教自己的疑惑。二人以“函授”的方式,分享对京剧传统戏剧艺术的理解,却从未私下谋面。

之所以梅兰芳和邱如白,会形成如此另类的亦师亦友的合作关系,也与当时社会上所风行的一些不良风气有关。

清末民初的燕京城内,流行一种“相公堂子”,即豢.养.一些面目俊姣的男童伶,充当卖笑的角色,供那些所谓“风雅人士”调笑和狎.玩。

他们大捧某些男旦,相互之间甚至争风吃醋。这些恶俗之举,更是令原本就被归入“下九流”,容易让人瞧不起的“戏子”们深恶痛绝。

甚至还有不少自甘堕落的掮客周旋其中,梅兰芳自然也曾遇过这等丑事,并且一直对此深恶痛绝。

家中诗书传家,又担任着公职的邱如白,自然不敢贸然与旦角往来,既怕被边朋友误会,又担心万一传扬出去,被人以讹传讹辱了自家门风。

再,那时已经红起来的梅兰芳也深受其扰,所以这种“函授”方式,便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