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为仙鬼解食也。
这句话的出处齐妙记不清了,不过内容倒是记得很清楚,大慨是说仙鬼俩道除了享愿力,食香火之外,偶尔也会尝尝凡人的贡品,当然能享受世俗愿力香火大多都是得道的仙人,鬼怪之流很稀少,除了对阳间有重大贡献的鬼怪,例如以捉鬼为道的钟馗,还有地藏王等一些虽为鬼身却掌管冥间有功的菩萨,寻常鬼卒根本不可能有这份殊荣和机缘。
然而这些仙人鬼王平时日理万机,牛羊鸡鸭等香火愿力较少的贡品根本没有时间享用,于是都便宜了地方城隍与一些司位不高的鬼差,散妖野怪偶尔也会贪图下人间滋味,不过那都是各家各户在自家院子中摆放的贡品,毕竟庙堂里的贡品它们也不敢冒着被诛灭的风险尝试。
无肉身实体的魂魄们在享用贡品时,除非道行深厚到能化形的鬼王仙人,一般都是将贡品以法力凝练出一层最精华的醍醐甘露,然后食入口中,这个过程叫做解食,有些阴阳术士与道家道长则称为施食或者打焰口。
当然,解食与施食之间严格划分有些不同,解食是鬼怪以法力提炼自食自用,施食是术士们做法先凝练好再请鬼魂食用,不过这些细致划分跟他当时还是一个沉溺小说的齐某人没丁点关系,所以他懒得全部记在心里,能记住解食这个词完全是因为好奇。
没想到今天真让他给见识了,看来平常多看看书还是很有好处的。
以山中野果去除口中油味,果子虽是天然无污染,可现在不是成熟的季节,青涩酸爽的让齐妙龇牙咧嘴了半天,俩位魂使有大把时间挥霍,无所谓下一步去那,他小齐大人无法做到这份悠闲,已经来到这个世界,他需要对这个世界有一份大致上的了解。
张世才有了用武之地。
通过交谈,齐妙知晓了这个世界是由四大王朝分别占据东西南北各自一方,有些像当年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群雄争霸,道,儒,兵,阴阳,纵横等各家学派府门活跃其中,为其王朝效力,同时也借王朝气运而壮大几身流派。
四大王朝分别为东洲大商,西洲西晋,南洲南疆,北洲大泽,几方势力以大商最为强大,占据土地最为肥沃的东洲平原,兵马同样最为强壮,境土内不仅有一处被道家占据的福泽宏大的人间福地,传闻还供养着天上三大洞天里的道家仙人,与仙人气运福祸相依。
西晋的版图最小,大约只有大商的三分之一大小,兵马势力较为弱小,但胜在其君王治理开明,接纳各种流派来国境内传道,而且还是农,医,纵横术得繁衍之地,晋人善算术,头脑精明,商业最为发达,与各国都有交易往来,所以其他三大王朝很少会将战火燃至此地。
北大泽国紧靠一片大海,地域广阔却大多是无法住人的岛屿与河流,那些常人无法涉足的岛屿上生活着一些不愿理会俗世,一心清静的世外修士,各个流派的都有。
依靠大海,大泽国内水韵尤为丰富妙灵,很容易繁衍出水系的妖精或草木精灵,不过好在儒家圣人一直坐镇其境内福地,国境内有许多知名书院,无数儒生常年在国内游走讲学,那些妖精水怪在书生们的影响下多少都会身负些浩然正气,很少为非作歹作乱一方。
尤其是那只凤凰选择此地为栖身之所后,大泽国内的妖魔鬼怪更是不敢迎风作乱,连那几条与真龙只差一线的螭蛟之流,都老老实实必须得靠着兴风布雨以求俗世香火福泽。
因为其境内大多是修行之士,所以大泽也被称为仙家之地,不过这个仙家和三大洞天里真正位列仙班的仙人相比,水分确实有些大。
南疆之地多山脉,地势凶险,尤其是其中一条名为蜀道的山脉,更是几乎横跨了整个南疆,连绵竟有数千里之长,巍峨耸立,鬼斧神工,传闻这条山脉曾经是一条真龙葬身之地,可无数年来却没有形成一处人间福地,让很多人怀疑其传闻的真实性,毕竟真龙不是凡间螭龙蛟龙土龙之流,是真正得道封神的存在,连天上三大洞天里的仙人都要叩礼相拜。
关于真龙的传闻不知真假,不过南疆与冥间的关系却是真实存在的,南疆国君每年都会以一国之力供养酆都城。
这个世界与熟知的世界不同,世间万灵皆为修行成仙,然后封为神祗,凡间王朝以香火供奉三大洞天里的仙灵,若能助仙灵封神,神祗则会将浩天气运反哺回自己的王朝,俩者之间的关系有些像一种投资,一种豪赌,仙家择大国而居,大国辅仙家封神,结果成功失败谁都不清楚。
冥间酆都城是三大洞天之一,若是北阴大帝能突破仙人桎梏封为神祗,为其供奉香火愿力的南疆则会应其气运福泽,一举成为最强大的王朝,甚至吞并其他三处势力。
因为有这层关系,南疆境内,尤属阴阳术最为盛行,在当下多年未启战乱的时代里,南疆国内阴阳术士的地位甚至比兵家修士还要高一些。
齐妙来的这里,便是南疆。
只不过位置有些偏僻,而且运气还不怎么好,甫一来便遇到了位不爱修行爱算计的老愧妖。
张世才身为一处小县官员,对于这个世界了解的实在有限,关于上面那些仙家传闻大多来自于散野之人编写的县志野籍等志怪闲书,有些内容还是俩位魂使在一旁帮忙添加,他俩虽然死的时间较长,但对于仙鬼之事了解的无疑比张世才丰富许多,叙述的也要更加清晰。
这个时代不像网络发达的现在,很多人一辈子只生活在一个很小的地方,别说国与国之间,甚至连其他州府都很少踏过,很多知识来源全靠途径此地的脚商与流传民间的县志野籍,而且因为大多数人都是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大字不识一个,即便给本书籍也看不懂,只能靠道听途说。
道听途说的内容有多假,想必不需要多加描述。
将基本上应该知晓的事情问清楚,齐妙就不再过多询问那些玄之又玄的仙家之事,他虽然很想知道这些关于真龙仙家修士法决的神奇事物,可一来张世才根本接触不到这种层面,二来俩位魂使的信息来源太过久远,有些跟不上这个时代,三位相互添加,能将各个国境大致坡的基本风貌给他讲清楚已经实属不易。
事实上,得亏这厮是个县丞,相对于寻常田间老农多读过几本书,多行过一些路,见识过些世面,若换成寻常老农闲汉,可能只会跟他絮叨半天往年田里收成如何,雨水是否充沛的琐事,甚至可能还会请他这位冥间大官发发善心,施法行云布雨降下几场甘露。
时间在闲聊中缓缓而过,填饱肚子的齐妙不急着赶路,他身上只有一圈叶裙遮羞,不敢四处闲逛,好在老愧在魁岩山上作乱已久,附近村名很少有行人经过,他齐某人不用担心被过往的行人给窥见春光。
黄昏渐散,天色以黑,齐妙看着前方崎岖难行的山路,紧了紧脚下运动鞋的鞋带,愈发觉得自己当初掷鞋那个主意简直妙如天成。
万水千山总是情,没有鞋子可不行。
一边吟唱着自己改变的打油诗,小齐大人一边借着夜色向最近的村庄走去。
俩位魂使围着他飘来飘去,场面十分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