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人间有味(1 / 1)俄备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迎面而来的是一座气势磅礴的殿宇,朱墙碧瓦,飞檐走兽,铃铎铁马,乌檀木匾上龙飞凤舞地写着“故欣祠”三个烫金大字。

殿前铜炉无味无灰;洒过水的石砖路上干干净净,缝隙之间青草茂盛;雕梁画栋,已许久未添新色,颜料成块脱落风化,隐隐有破败落寞之意。

跨过殿门高高的门槛,经过大大小小、立坐卧飞、千姿百态的神像,穿过悬空垂挂、长长短短、满布经文的金幡,路过石碑林立、古树参天、曲径通幽的庭院,到达坐落在祠观一角的小小茶堂。

时隔多年,茶堂终于开启,再度迎来新访客。

“二位先在此歇息,容我前去禀告,并为各位准备茶水。”不拘合上房门退去。

礼仪过于完备,阵仗过于庞大,石铭受宠若惊。

时下唯石铭二人赤脚立于木席之上,见禅房中央两张矮脚茶几拼在一起,边上置了六只蒲团,便各自择一落座,至此方有余心顾及别处。

屋内陈列简单,除靠墙一张四条腿雕了花的厚重案台外,便没有其他再多的摆设,几件古董家具表面均被擦得光洁如新。

门侧与对侧各有两扇槛窗,推开门侧其中一扇,可以隔窗望见庭院中高大壮硕的枫叶银杏。

“欸,你俩什么情况。”石铭见四下无人,趁机低声询问。

南华附到耳边,悄悄传话:“偶尔觉得无聊会来找他们聊天啦,这种时候小吾都会假装成被我捡来驯养的小宠物,聪明伶俐,乖巧粘人,只听我的话,还能明白几种简单的命令。他们不知道我们的真实身份,还以为我是附近山里人家的普通姑娘呢。我俩照此套路已经操作许多年了,诶嘿,没有露出半点马脚。”

石铭从中感到一丝不对劲:“你第一次来这里聊天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

“二三十年?记不太清。”

“那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带小吾来的呢?”

“还用说吗,收他为徒之后当然就得带在身边啦。”

“呃……真的一直在用这个套路吗?”

“放心放心,保证没问题,”南华乐呵呵的,“你表情自然点,等会别一紧张说漏嘴了。”

石铭满口答应,心中却想:自然自然,已经不能更自然了。

话毕,几只小可爱乖巧地坐等茶水,互相挤眉弄眼。

半刻钟后,窗外飘过一颗圆头、一袭白衣与一枝拐杖。

“笃笃笃”几下之后,传来温润如玉的声音:“二位有缘人,打扰各位静修了。”

一行人推门而入,为首者不拘,小心翼翼地端了一盘茶具;中间者拄着拐杖,须发皆白,颤颤巍巍;末尾者瘦瘦高高,左右手分别提了铁壶和炭炉。

三人落座。不拘为各位介绍:“这位是主持无念,这位是大长济慈。”

互相认识后,济慈又温温和和地说话了:“适才听闻二位小友路过此地,求水解渴,我等愿一同饮茶谈天,由不才为大家布茶,茶具请随意自取。”

这时石铭才发现托盘里不是普通的沏茶套装:一把柄有缺口的紫砂壶,一只青花茶海,一双木筷,一盒茶叶,以及五花八门的茶杯,如白玉盏、黑陶碟、搪瓷缸、玻璃杯、塑料碗、金属皿、青瓷盘等等。

嘶,茶道我不太擅长啊。石铭见众人都拿好茶杯,便择了离他最近的一个。

济慈从怀里掏出五个橘子:“此乃茶点,自家种的。”接着便分给大家。

不拘拿到橘子就吃了起来,不消一会儿就没了,眼馋地盯着别的。

南华剥开自己的橘子,分出一半给不拘。

不拘接来,没有继续吃,反而做了很久的心里斗争,终于下定决心,掰了一瓣递给小吾,而小吾却不领情,倏地跳到南华身后,想要躲避。

石铭也品尝了一下,酸甜可口,止渴生津,真是美妙!

.

茶会正式开始,南华轻轻地哼起歌,小吾坐在南华与石铭之间梳理毛发,不拘目不转睛地观察小吾,无念主持在闭目养神,济慈则专注于沏茶。

拳头大紫砂壶几乎被塞满茶叶,黑漆漆的铁壶放在炭炉上,底部的炭火烧得通红,壶嘴咕咕地冒出白烟。

待里面水沸腾后,用布包了手柄提起,往紫砂壶中倒。

第一壶茶倒出,将器具荡了一遍后,弃于搪瓷缸。

其后的茶水皆集到茶海内,待其至七分满,济慈便为在座者斟茶,众人纷纷谢过。

茶汤红里透黑,令人头脑发胀,做好充分的心理建设后,屏气吞了进去,果然如预料中那般苦涩,石铭浅笑着赞赏:“好茶,好茶。”

.

“没想到啊,深山里竟有如此古祠,”饮过两杯,石铭斟酌片刻,开启谈话模式,“如果不是南华带我来了,我才不会相信呢,真是又气派又宏伟!它一定有段迷人的历史,济慈道长,能不能讲讲呢?”

济慈念号,谦谦而谈:“不才半路出家,师父提得不多,因此知之甚少。”

说完,在青瓷盘里倒了一点点开水。

石铭轻轻点头,喝了一口茶,看向无念主持。

主持盘坐着,左侧脸颊上有一颗大大的老年斑,眉毛和胡子长长的,合着眼,没有饮过茶,也没有说过话,不知道是不是在冥想。

济慈为石铭添满茶水,继续说道:“还记得三十年前的春天,不才漫无目的地满世界游荡,不知怎的就走到故欣祠前,大门敞开着,里面有香气飘出,便走进去瞧,空空灵灵,清清明明,坛前点灯,却不见人影,一直走到后院,才发现师父一人在菜地里挑水挥锄。师父收留了不才,从那以后,便常住在这此,帮忙打理日常事宜。”

石铭身体前倾,好奇询问:“济慈道长,这座祠里除了你们三人外,还有其他人吗?”

济慈摇头:“没有其他人了。”

“敢问各位的日常起居都是自给自足吗?”

“不是全部,定期会把自种的蔬菜水果,以及自制的手工艺品拿到镇里换些钱两,用来购置茶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

“不出山吗?”

“出山诚可,不出山亦可,皆是珍惜之物。”

“在这样的深山老林里,交通不便,人烟稀少,各位道长们怎么呆得下去,为什么不搬到镇上去呢?”

“不管在哪里,在不才眼里都是好地方。况且在这里住惯了,偶尔到外面去看看,也很有趣。”

“多少也和别的祠观沟通联络一下,会不会比现在的状况要好些?”

“哈哈,与人交流,再好不过,只是道士皆来去自由,随性而为,不会强求。”

话毕,济慈将青瓷盘移动到南华旁,示意这是给小吾的凉白开,小吾把头埋进盘子里喝得欢。

突然,无念主持仰天长笑,又接连猛地一阵咳嗽,缓了缓气,悠悠说道:“讲得不错,济慈道长,从今日起,你可以出师了。”

济慈一顿,而后郑重行礼:“师父……弟子,知道了。”

饮茶过后,石铭询问能否提供姜茶用来携带,济慈愉快答应:“幸好石小友要的是姜,如果要葱和蒜,贫道可就拿不出来了。那么就请不拘去后院现拔吧。”

难道是长在地里的新鲜生姜?石铭想要长长见识:“现拔?我能一起去看看吗?”

主持默认,济慈首肯,不拘也表示同意,两人便一同来后院。

.

正午阳光倾洒在后院菜园里,肥嘟嘟的小虫子飞来飞去,各色蔬菜长势喜人,房屋旁的一排橘子树上挂满了红红的橘子,柑橘的清香阵阵飘过,令人心旷神怡。

石铭深呼吸之际,不拘已经提溜着连根拔起的生姜走来了:“小哥哥,小哥哥,这个还是嫩姜,味道可能没那么浓郁。”

来自大城市的石铭还是头一回见到带绿叶的生姜,这家伙竟然长得和小竹子一样细细长长的,他连忙摆手:“怎么会,看上去很好呀,有这个我就已经很知足了。”

.

在厨房,看着小矮墩熟练地生火掌勺,在直径一米的大圆铁锅中游刃有余地煮制姜汤,石铭不禁询问:“不拘啊,你还记得小时候的事情吗,比如父母是谁,家在何处?”

不拘想了一会,径直说:“小时候吗?唔,不太记得了,我只知道济慈大长收养了我,哦,对了,我还听济慈大长说过,我好像小时候身体不好吧,病了很久。不过无所谓喽,都是过去的事情啦,反正现在我身体倍棒,吃嘛嘛香。”

听到这个回答,石铭心里有些苦涩,但仍尽量保持亲和与理解的微笑。

.

制作好姜汤,灌满了保暖壶,因不拘需要整理厨具,故石铭先行一步。

寺庙里的建筑太过于相似,使他并不能确定到底哪个才是茶堂,迷宫般绕来绕去,终于使他晕头转向,最后胡乱选择一间房屋就打开了门。

昏暗的房间突然大亮,只见一头猛虎露出獠牙咆哮着向石铭冲来,石铭立刻抱头蹲防,用仅剩的那支好手臂尽力护住自己,咬紧牙关,死死抵挡,却久久没有发生预想中的撕咬惨案。

他小心地将眼睛眯了条缝观察,发现不过是件小型号的木雕老虎而已。

“是我大惊小怪了。”石铭松了口气,站起身拍拍衣角的灰尘。

室内用各种柜子分成一个个区域,里面除了十字交叉着垒得高高的原木块外,还到处陈列着千奇百怪的雕刻作品,皆是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他兜兜转转,绕到了房间中央,这里用布幔圈围起来,神神秘秘的。

隔着布幔,石铭又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在那层东西后面,竟有名**女子的身影,她半倚半躺在椅子上,胸口还插了一把刀!

这是凶杀现场!

关键时刻,还传来不拘的呼唤声。

顾及不了太多,他一把拉开布幔,势必要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