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0章 六艺学院(1 / 1)修改两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260年,10月27日,中央市。

多年以后,当陆秀夫功成名就之时,一定会经常想起他踏入六艺学院的这个下午。

就在这个月初的时候,他还在临安的重阳楼里为魏万程和李涛打着算盘。短短十几天后,他就已经到了千里之外的东海军,真是如梦如幻的旅程。这不由得让他想起魏万程常说的“天下如一村”的概念,难道真的是可以实现的?

远赴重洋,离家万里,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但这竟出奇的让他有了一种解脱感。对,解脱感。

自从今年春天,原先志在必得的礼部试还未出师便已失利之后,陆秀夫一直沉浸在一种恍恍惚惚的迷茫状态中,不知该如何面对家乡父老、恩师、李制置和给他诸多关心的重阳楼众人。他自幼敏而好学,精通诗书,被众人寄予厚望,如果他们知道这个消息,该是多么的失望?

……所以陆秀夫这半年多一直呆在重阳楼,不敢回家,甚至不敢想象回家的场景。反而到了东海军以后,人生地不熟,没人会过来打个招呼问一句“君实,怎么没中进士啊?”,精神包袱一下子大减。

之前他在重阳楼,帮魏万程等人处理一些账目。虽然东海人用的数字和记账法奇特,但他天资聪颖,很快就学会了,还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直到这个月,东海商社从北方派来了一支庞大的船队,带来了海量的货物,而这些货物与不同的本地商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终产生了一个极其庞大和复杂的账本需要处理。陆秀夫也跟着魏万程去了庆元府帮忙处理事务,他先是惊奇于天下竟有如此复杂的数据体系,后又惊奇于东海人竟然真的有办法将这么复杂的体系处理得井井有条,简直神乎其技!

震惊之下,他意识到了东海人的长处绝不止是“精于百工”这么简单,背后一定有极高深的学问在支持,于是思虑再三后,他向魏万程提出了“想去东海军求学”的想法。

魏万程对此事自然乐见其成,但是出乎意料的是,陆秀夫没有选择他推荐的崂山学宫,而是选择了另一所新成立的“六艺学院”。道理很简单,六艺嘛,上古圣人的学问,肯定亲切啊!

魏万程听了他的选择,欲言又止,但想想反而产生了一点恶趣味,于是就郑重地与他确认了这个决定,写了介绍信,把他送上了北上的定期航班。

东海军的模样,自然是让他非常震撼的!如果论繁华程度,肯定比不上临安、庆元这样的地方,但是让他看到了许多惊奇的东西。

大沽河口,有一种奇特的挖沙船,两艘船连在一起,中间夹着一个大铁轮,两侧船上有数人不断蹬着船上的机关提供动力,大铁轮带动一个铁斗,缓缓地从河道中挖出一大斗河沙来,然后又倒入另一艘船中。

河岸东边远处,到处燃起股股黑烟,似乎是失火了,但是周边人都习以为常。

城区虽然不大,行人的衣着也比较普通,但是到处都有人在挖坑、修路,而已经修成的道路上,又有大量的车辆来来往往,展现出了别样的活力。

这种震惊,在他到达六艺学院的时候,达到了最高峰。

这什么“六艺学院”,名字文绉绉的,但竟是一所武学!

当时,他跟着夏有书进入中央市东南方的六艺学院的时候,听到的不是朗朗的读书声,而是噪杂的操练声,偶而还有枪炮声,顿时傻眼了。

带他过来的夏有书见状,果然觉得十分有趣,这才抖出包袱,向他做出了如下的解释:

“六艺者,礼、乐、射、御、书、数也。我们六艺学院,学的就是这六科!”

“所谓礼,就是制度!一支军队,如何组建,如何传达命令,如何实施命令,如何赏功惩过,这都依赖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也就是军队的根基,所以,这就是礼科!”

“所谓乐,就是指挥!战场往往跨越几千米,你如果作为主帅,如何能有效对这么广大的范围内进行指挥?必须靠音乐才行,古有击鼓而进鸣金而退,今有我们的军乐队。更广义的说,不止是音乐,其他指挥手段,比如烽烟、旗号、信号板,只要有效,都可以用。更进一步,你学会了这些手段,该如何运用他们,指挥军队打赢战斗,才是更高深的学问,这就是乐科!”

“所谓射,就是射击!小到火枪,大到火炮,不是随便打打就完了,背后可是有精深的学问,这就是我们东海人的看家本领,射科!”

“所谓御,就是机动!孔子的御是驾驭战车,但后来不用战车了,改用骑兵,但道理都是一样的,就是利用机动和冲击打赢战争!狭义的御,可以指骑兵的运用,但广义的御,战场上的所有单位,包括骑兵、步兵、炮兵、辎重后勤,都在机动部署的考虑范围中,如何充分有序地调动他们从而赢得战争,这就是御科的学问!”

“所谓书,就是通信!一支军队,必须依赖频繁的通信才能有效维系。指挥官需要将命令传达给前线,前线也需要向指挥官进行反馈。侦察兵需要将情报传达回来,军事命令的部署也需要详实的信息。而这些情报,又必须考虑到落入敌手的可能。所以,书科是个复杂的学科,既包括基础的读书识字,又包括密码学、地图学等等,极为精深!”

“所谓数,就是数学!军事行动中,涉及到大量的数据计算,补给能维持多少日,需要投入多少运力,军队一天能行进多少,该如何安排才能确保多支部队同时到达目的地,火炮的射程与射角的关系,测量距离的方法,甚至军队人数与伤亡数量的关系……都可以计算出来!这是基础中的基础,数科!”

这六艺学院,其实就是安全部设立的军校。

由于重视教育是全体大会各派别的共识,所以这两年文化部分到了财政预算的相当一部分,各部门也纷纷与文化部合作办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大发展。

目前,东海商社旗下,不仅有多所小学和直属文化部的崂山学宫,还有劳工部协办的劳工基础夜校、工业部主办的金口技术学校、财政部商务部后勤部共同协办的中央市财会培训班、海洋部主办的黄岛海事学院和安全部主办的六艺学院。当然,学校虽多,但是受限于低质量的生源和薄弱的师资力量,教学水平也没多高,但总比没有好。

哦,对了,顺带一提,这股办学的风潮刮起来之后,胶西有些商人也捐资助学,请文化部在胶西增设了一所小学,又自筹自办了两所传统的蒙学,也算是回馈乡里了。

这六艺学院设置在中央市,由于经常要舞刀弄炮的,所以没建在中央广场周边,而是选了大道以南比较偏僻的一处地方。而且校舍的简陋程度即使在这两年急着上马的一大批项目里也是名列前茅的,只有几间作为教室的砖房,学员都住在帐篷里,周围用铁丝网一拉,就是一间学院了,美其名曰“培养未来军官艰苦奋斗的精神”。

六艺学院的主要职能,自然是给陆军培训军官。学员的来源大多数是现役军官,送过来做进阶培训,由于他们大都有职务在身,所以不可能长期脱岗上学,只能轮流过来上一个月的短期班。另外还有三个班约七十人的固定学员,是从各个渠道挑出来的愿意从军的青少年,放在这里进行长期的学习,他们才是真正的未来种子。

虽然夏有书刚才说得很有逼格的样子,但其实这里的教学内容浅的很。大部分课时是教没读过书的预备军官识字学数,然后把六科内容灌输一遍,不求他们学会,只求他们有个印象,将来要用的时候知道该找谁问。

说起来也有意思,别家学校都是很直白的把教学内容写在名字里,就只有安全部的混蛋们神神叨叨起了个奇怪的名字。这不,就把我们的陆秀夫给骗过来了?

看着陆秀夫目瞪口呆的样子,夏有书心中偷笑,对这反应非常满意,但脸上却正色道:“君实,可是觉得我这解释不对?你觉得六艺该是什么?”

见来了考校,陆秀夫也恢复了以往的神态,站直了身子,说道:“君子六艺,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礼为上下尊卑之礼,乐为钟磬鼓瑟之乐,射为,射为……”

说到这里,他突然察觉到不对,不敢继续说了。

“射为拉弓射箭的那个射,可是看你这样子,多半是没拉过弓吧?”夏有书把手一拍,摇头道:“你们自幼学儒,但是这六艺,可真曾学过?恐怕只有诗书能沾点边吧?”

听他这么一说,陆秀夫下意识便欲反驳,但不知道说什么好。

夏有书左手一背,右手做指点江山状,说道:“六艺之说,起于《周礼》,但周为何要定此为六艺?不就是希望社会从上到下井然有序,君子皆文武双全,在内能治民,在外能战胜敌寇?

华夏先民,正是凭借此六艺,从中原一隅,一直扩张到东南至海、西北至荒漠的广大境地。汉唐全盛之时,士人无不是能文能武,何曾惧过蛮夷?

再看看现在,一个个文人雅士只知诗书,手无缚鸡之力,若是说起这六艺的典故来头头是道,但何曾真正践行过?

看看这世界吧!野蛮横行、文明败退,华夏先祖留下来的大好中原,竟有一多半被鞑虏占去了!作为孔夫子的传人,你们不觉得羞愧吗?

哦,你们还真不用羞愧,孔夫子的后人都投了鞑子呢,你们将来把头发一剃,不照样做鞑子的官?真正六艺的大旗,还是由我们这些武夫扛起吧!”

陆秀夫虽然平日稳重,但毕竟只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正是一腔热血的时候,被他这么一激,立刻怒道:“如今曲阜孔家只是庶支,窃据圣人故地而已!真正的嫡支已经南迁衢州了!华夷之辨之下,哪还在乎文贵武贱之说?”

然后,他便一撩衣摆,跪在学院大门口,喊道:“夏君,不用说了,今日我便弃文从武,还请夏君不吝赐教,传我东海武学!日后驱除鞑虏,我亦不辞其劳!”

夏有书哈哈一笑,拉他起来,往大院里走去,还一边说道:“那你可得做好心里准备,这里辛苦的很!走,先给你换套衣服。不过你以后就知道了,一份辛苦一份收获,不仅是武学,就是书本上的知识,我们这里所教的,也不是外面能比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