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堂文脸上挂着笑,心中却是一阵苦涩。
赊旗镇的商气,仿佛已是一片沉疴,这些新瓶装旧酒的把戏,尚能让人眼前一亮,可经商的头脑和习惯,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更改的。
守成,绰绰有余,进取却是不足。
谈何逆流而上。
赵贤胜眯着眼睛和一杆老板们攀谈了一会儿,又似乎想到了什么,站起身来到张堂文身前,“张老板一语惊醒梦中人,赵某佩服,但这行销下之法,可有良策?总不能似那票号一般,遍布南北吧?我等专长在于酿造,这营销,可是外校”
“这就是堂文想与各位商议的另一个想法了!”张堂文扫视了一眼在座的众人,“行货行销下,没有自己门店便要依附他人,尽不尽力且不,分利多少也不管,总是个费事操心的事由。那倒不如,我们自己做”
“自己做?”赵贤胜一愣,“那不和我们永隆统出门开分店一个套路么?”
“非也!”张堂文摇了摇头,轻声道:“堂文一段时间在粮油街上盘桓时间久了,看着各位的门面每日时而门庭若市,时而冷冷清清,就似那吃饭,总归是饥一顿饱一顿的。可是人工,门面,损耗,这些东西,却是各家都有的。这里总归是自己家门口,还方便些,可若是在外开店,这负担,却是重了些。所以,堂文有个的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张老板但无妨!”
“我们若想把手上的行货做到外面,一个一个拉出去单溜,便是保质保量,成本也会或多或少的上浮,要想与外面的人拼,利润就不剩多少了。我们可以效仿洋行的形势,各家合股认筹,统一门店分驻南北,店内,只销我赊旗镇招牌行货,一来打响我赊旗镇粮油行的招牌,二来也免去咱家各自开店的成本,减负出征。”
赵贤胜抿了抿嘴,低头沉思道:“张老板的意思是,将我赊旗镇的粮油街上的所有行货,统一到一家店铺对外?”
“是!”
“先前只听闻景德镇瓷行有过这般,早些年去京城见有一家招牌为景德镇的瓷器行,进去之后皆是各家工坊的招牌物件,逛起来倒着实是方便了许多。”
“大件货尚且方便,似粮油酱醋这般的物件,薄利多销,若要各家一一开店,也不现实。不如整合出手,溪流入海,汇聚成泉,既散售,又走量,有需求的客商、主顾直接一店购入,我赊旗镇各行主动出击,把门店开去各大口岸。”
赵贤胜忍不住搓了搓手,“主动出击整合出手,那我们各家的货品怎么分配?”
“各家供各家的行货,各自定价上架销售,以利润抽厘支付给店铺。”
赵贤胜抿了抿嘴唇,回头看了看众人,“这法子兴许靠谱各位老板,你们什么意见呢?”
众人都是默不作声地左顾右看。
刘家生也是思索了半,站起身来道:“最简单的,先开一家看看,以半年为期核账,什么都看出来了。如何?”
“那选在哪里?开封府?”
刘家生却是摇了摇头,“依着张老板的想法,我觉得,该去一个商路亨通的地方,而且南来北往的人越多越好!”
“哪里?”
“汉口!”刘家生笑着看了看张堂文,“实不相瞒,我刘家黄酒外销多年的单子,都是汉口的商裙往南洋的,既是如此,何不我们自给自足?”
张堂文转念一想,汉口也确实合适,而且钱枫的大兴隆也在那里,有现成的商路资源。
赵贤胜看着刘家生,思量了片刻,击掌道:“好!那便定在汉口,我认出二百两银子,就约半年为期,咱们就试它一试!”
“好!”张堂文见赵贤胜如此干脆,也连忙应声附和道:“我张堂文也出二百两,一间门店月租不过数十两,算上伙计打杂,八百两便足够撑上半年了!还有哪位老板愿意一同参与?”
“那剩下的四百两,我刘某就揽下了!”刘家生在一旁笑道:“张老板这点子,值得一试。抽厘订的只要公平,这店做好了,可不就比我窝在镇子上卖黄酒还来的多!”
“哈哈哈既是如此,那这新店的掌柜人选,就由刘老板担当吧!”
“好!”刘家生也被激起了豪情,起身挺直了身板,“这半年,刘某就尽力而为了,若是证实这法子可行,各位老板也都愿入股认筹做大做强,到时咱们再坐下商议人事!半年之后,咱们一同看账!真要做成了,咱们赊旗镇的名声,就真得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了!”
屋里的人们一见这三人已经把这风险金都兑齐了,也乐得先让他们试试水,纷纷起身表示赞同。
张堂文悄悄地朝着刘家生拱了拱手,刘家生也是回应了一下,轻声道:“张老板这法子,确实有新意,有见地,既能让大家伙都攥着劲做好自己,不再专注于彼此勾心斗角,又能给咱们开拓一条新的商道,可谓功德一件啊!”
赵贤胜也是一笑,拍了拍刘家生的肩膀,“往后,咱们就只在货架子上比行货的品质,也省去了不少盘下的手段”
“以前,咱们是互相拆台,比着压价,这日后指着同一块儿牌子吃饭,除了品质,咱就啥也不比了!还得互捧互吹,把咱这牌子传扬的路人皆知!”
“好!我便提个议,咱赊旗镇的白酒行,各家还用各家的牌子,但对外,就打咱赊旗镇的牌子!以后我永隆统,就疆赊旗永隆统!”
“那我刘家集黄酒就是赊旗刘家集黄酒!”
“呵那我李家的醋咋办?没招牌啊?”
“就疆赊旗李家醋!”
“唉别!别!他姓李,俺也姓李,俺家的醋叫啥?”
“东边李和西边李呗”
众人又是一通哄笑。
张堂文如释重负地在一旁微笑了起来,原以为,这想法必然是要多费些口舌的,谁承想竟然如此顺利。
毕竟在这镇子,这些个同行老板们门户之见已经经历了许多年了,明面上和和气气,背地里却是谁也看不上谁的。
不过转念一想,这样一来,等于是给了一个公开公平竞争的机会啊,他们为何会不乐意呢?
行货上架,只能实打实拼品质,用买家的口碑来话。
何况这样一来,坐贾变行商,销路若是打开了,工坊岂不是还要变工厂呢!
商人本性,有利可图,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