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来客栈地处龙湖北岸,面朝龙湖,夜幕里,湖面灯光灿烂,丝竹管弦,一派升平。
红灯笼挂在船头,乃伎馆迎亲送旧之处,丝竹欢笑,好一派人间夜色。
李斯曳步而行,过巷穿街,绕着龙湖,终于到了悦来客栈。
悦来客栈自不同于弦歌客栈,门悬大红灯笼,入内装饰奢华,宾客衣着光鲜。
李斯观瞧呗,问了路,直奔人字号客房。
“叭叭叭!”李斯拍门。
“吱!”门开了,伴童打开门一看,笑了,“李公子快请进!公子爷念叨你半天了!”
“请!”李斯客气,跟着伴童。伴童关上门,然后引路。这个客房乃复层也,房内又隔出床榻与书斋。
“嚄!”李斯暗叹道,“韩非奢华!这客房一晚恐怕几两银子!”
“公子爷!李公子来了!”伴童到了书斋前,唤了一声。
李斯此时才观瞧伴童,约莫十二四岁,生得眉清目秀,心思聪通。
“李…兄…”韩非正跪坐在几案前,烛光下展简苦读,听到通报,他站起身,热情款待,道“请!”
几案前设有坐垫,二人跪坐,伴童上了茶炉,为二人烹茶。
炭炉上烘着茶壶,伴童用扇扑扇一阵,火旺了,火滋滋叫,一会儿,茶香四溢。
伴童叫韩甲,烹一手好茶。他弄起茶壶,写满两杯茶,分别送到二人面前。
“请…”
“请!”
李斯端到鼻下,用手扇一下茶的热气,闭目嗅了一下,然后又抿一口,品半晌方道,“好茶!”
“乃阳翟…日常…茶耶!”韩非笑道。
“韩兄从韩国来吗?”李斯听到阳翟,想到了吕不韦,生出一丝亲切感。
“我乃韩…人…也!”韩非面带微笑,轻声细语,“李兄…贵乡…何处?”
李斯放下茶杯,回道,“我乃虎汇郡上蔡人也!来郢陈求仕!”
“观李兄…书法…口才便…捷…人才也!”韩非赞道。
“韩兄谬赞!韩兄来此何干?”李斯又环视书斋,又见《商君书》放在墙边。
“秦强韩弱,韩地…日削…,我为韩人…,无计…强韩,心中郁闷,故而…周游列国,散心…寻强韩之药!”韩非说到此处,面上忧容顿现,叹息不已。
“韩兄,在下佩服!我乃楚人,我也不愿西事秦国,事敌国谋攻母国!”李斯想起了屈原,内心升起一种崇高,为母国奋斗终身。
“请…”韩非端正神色,又举杯敬茶。
“请!”李斯一饮而尽,茶入口,涩香。
“求仕…可顺…乎?”韩非想起李斯卖字,一两一字,一字一两,不觉笑了,人生少有一帆风顺。
“别提了!你看我卖字就知了!”李斯叹道,“我乃士也,为求仕,不得不低头奉承门房小人!”
“商君入…秦,因景监…才得见…秦君,终成一代…宗师,名垂…青史!权…者…变也!”韩非劝道。
“谢韩兄劝勉。”李斯谢道。
“请…”韩非目视韩甲,韩甲点头,韩非起身,“龙湖船馆…吃一二湖鱼。”
“叨扰!”李斯作礼。
韩甲带路,李斯与韩非出了龙湖客栈,奔龙湖船馆而去。一顿湖鱼,甚是丰盛,推杯换盏,尽兴而归。
临别,韩非拿出几锭金子,捧到李斯面前,言道,“弟略…奉…薄资,以助李…兄,幸勿…见辞!”
“多谢韩兄!”李斯并不接,就韩非手中一看,知道足换一百五十两银子,送门房足矣。
“李…兄…”韩非推过来。
“多谢!”李斯不再客气,但与韩非萍水相逢,但他如此慷慨解囊,心中着实感动,收了金条,半晌方道,“韩兄,事谐之后,再治酒答谢!”
“李兄…保重…明日我…便去了…”韩非道。
“韩非去何处?”李斯顿觉遗憾。
“齐…鲁…!”韩非道。
“保重!”
“保…重!”
李斯与韩非分别,步子顿时轻盈,似乎一条光明大道,在眼前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