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6章 归来(1 / 1)曾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邹缉所述非常有道理,是睿智之言,后来宣德皇帝称赞他进言献策都是“正道”。朱棣看了奏书,无话可说,干脆置之不理,却未治他的罪。

吏部主事萧仪出身进士,是个诗文家,很有才华,注重气节,但是他胆子最大,批评起来最直言不讳。他认为,火灾和迁都有关,你迁都,所以老天发怒了。他的火力太猛、批评太刻薄,戳到皇帝的痛处。朱棣肺都气炸了,气愤地说:“我迁都前,与大臣密议,商量很久才作出迁都的决定,哪是什么轻举妄动?”他对萧仪的说法愤恨至极。

朱棣没有唐太宗那样的雅量。

尽管萧仪有商代比干一样的忠勇,但朱棣还是做了一把商纣王,将萧仪下狱处死了。

“言者无罪”“忠言逆耳”从来都是嘴巴上说说的,世上又有几人能听得进中肯而又尖刻的批评呢?碰上大度的皇帝,过过嘴瘾倒也无妨。

萧仪偏偏遇上固执偏狭的朱棣,批评人不讲技巧,将自己的性命都搭进去了。

户部尚书夏原吉一向有雅量,为稳定局面,主动将责任承担下来。他对皇帝言道:“言官们响应您的号召弹劾大臣,本身并没有罪。我们作为大臣,没能协助皇上谋划好大计,臣等才有罪。”

朱棣这才消了气,宽宥双方。

有人指责夏原吉偏袒言官,夏原吉无所谓地言道:“我们历事太多,言语即使有过失,皇帝也不会怪罪。但若言官获罪,那下场便惨了……”

在这场大辩论中,侍读李时勉等两人被投进监狱,御史郑维桓等五人发配交阯当官,只有邹缉等三人没有治罪。朱棣禁止言官再非议迁都,否则以谤讪罪论处。许多人保留还都南京的想法,只是暂时闭嘴罢了。

不知道是遵从老天的旨意,还是不想劳民,朱棣没有重建三大殿。三大殿烧就烧了吧。反正奉天门还够宽敞,面阔九间,进深四间,长宽数十,在这里处理军国大事也够气派的了!

所以,朱棣选择在奉天门听政。算起来,他在帝星的位置上,坐了还不到百日。

而就在此时,远在交阯、化名陈伺的王九又再次上书请辞锦衣卫指挥使一职。

在百官惊诧与惋惜之间,永乐帝朱棣出人意料地大笔一挥,终于同意了王九的请辞与此同时,亦同意了公主朱菁携外孙回宫省亲的申请。

于是朱菁带着已是十岁的儿子陈耀,与王九一道经过大半个月的行程,回到了北京。

当永乐帝朱棣看到了这一家三口,看到了热泪盈眶、已为人妻、为人母的自己最为疼爱的女儿仪态万千地向自己款款行了个万福,还有一侧一同下拜的交阯明月王化名“陈伺”的王九与他儿子陈耀,内心嗟叹不已……

因为公主朱菁的到来,让永乐帝朱棣的心情却是好了许多。

朱菁没有提到要回交阯,那朱棣更无赶走公主朱菁的意思,于是这朱菁便如以前一般,每晚陪着朱棣处理政事。而那陈耀亦留在了宫中……

但这陈耀刚至“狗都嫌”的年纪的顽童,在这诺大的紫禁城内,出入如无人之境,实在是因为这这伙手脚、身子忒快……

与同父异母的王守仁相较而言,却都是半斤八两。王守仁是刚十岁出头便可偷偷跑出北京城,出关向北而这陈耀更不是省油的灯!

某日朱棣与朱瞻基正赶赴往朝堂之时,不留神却发现侧旁的一名如猪般的膳食太监颤颤巍巍、略躬的长袍下竟然露出白花花的大屁股,这绝对是严重的失仪!

朱棣勃然大怒,待得了解详情之后,却是大笑而了之……

而一侧刚已成年的皇太孙朱瞻基想笑又不敢笑,但却上了心:这姑姑的儿子也太会搞了吧这表弟在宫中无聊便跑到膳食房,这膳食房赶他走,他回头便将这胖太监的裤子全部剪了大洞……

再看这厨房的太监也着实太胖了,一时间也确实找不到合适的裤子!

当晚,这朱瞻基便向朱棣一旁的姑姑朱菁讲述今日之事,并想让表弟有空陪陪自己……有些话他实在没有明说。朱瞻基自幼便跟在朱棣身边,身边之人个个均为白发苍苍的老头、言谈举止一本正经的儒士,难得寻得一位如此调皮的顽童为伴,却也是有意思的事情。

公主朱菁边听,那脸色便慢慢转冷……

未曾想到朱瞻基的话音刚落,便自殿外一道黑色身影闯了进来,伴随着“好啊……”

这正是陈耀!

直气得公主朱菁柳眉倒竖……

而在永乐帝朱棣一旁闭目养神的老廖在那身影闯进来的瞬间,眼睛突然打开,目光如实质般盯上了陈耀而那永乐帝朱棣倒是丝毫不在意,直笑得捧腹……

但不管如何,最近朝堂之上的事情倒是顺利。

吏部主事萧仪并未白死。

户部主事夏原吉等大臣知道国家再也经不起折腾,力请皇帝招抚流亡百姓,减免税收,宽恤民力。

萧仪的批评在客观上起到了效果。

朱棣下诏停止大部工程,实行惠政。

迁都之议风波过去,北京风平浪静。

而随着公主朱菁的入宫照料朱棣,这王九却是交差一身轻。

如今的他只有御前四品带刀侍卫一职未交,他告了个假,打算回杭州一趟,与任罄、王守仁汇合,过完年后再回来。

王九从来都很是低调,从不张扬。自他辞去锦衣卫一职而言,很多人都不明白,且看不透。

唯独与锦衣卫交情莫逆的户部主事夏原吉似乎品出了一些味道,在王九出京前,来到十里长亭为王九送别。

“夏大人,实在太劳烦您老了。”王九拱手笑道。

“王大人,如您这般激流勇退、洒脱之人,我是生平仅见啊。”夏原吉叹道。

“日求三餐,夜求一宿。原本只是仗剑天涯,从未想过青史留名。退便退了,却没有什么可惜的。”王九道。

“莫不是你看出什么?”夏原吉疑惑道。

“待我自杭州过年后便回,我会守在陛下身边……”王九欲言又止,接着道,“还请夏大人慎言,莫招祸事上身。”

夏原吉似乎品出什么,又摇了摇头道:“陛下向来身体康健……莫不是……”

“甭想太多,夏大人。等过年后我会回来,咱们再详谈……”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