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86年拓跋王圭建立北魏,建都平城,并向四方用兵,南攻北伐,经过二十多年征战,到太武帝拓跋焘时逐步统国北方。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奉行穿汉服、娶汉妻、汉话的多项汉化政策,并提倡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大姓通婚,加速了鲜卑汉化和融入汉族的过程。
拓跋氏为北魏皇姓宗室。
拓跋氏势力发展到陕北,可以追溯到始祖猗卢316前后。
“自神元帝以来,与晋和好。是岁昭帝元年,穆帝始出并州,迁杂胡北徙云症五原、朔方。
又西渡河,去匈奴、乌丸诸都。自杏城以北八十里迄长城原,夹道立碑,与晋分界”北史魏纪。
杏城在今黄陵县城南。
长城原即今富县羊泉原。
拓跋氏子弟大量进入关中陕北,约在孝武帝532535时。
周书元伟传载,元伟在孝武帝时任华州刺史。
又有元季海被封为冯翊今大荔王。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孝武帝逃到长安,在宇文泰扶植下建立西魏,大批拓跋氏贵族入居关郑
至于元氏怎么又复姓拓跋氏,这与北周时的以一次复辟事件有关。
北周为宇文氏取代拓跋氏建立的鲜卑政权。
周闵帝元年557年二月,赵贵等大臣谋图重新扶植元氏之后称帝。
失败后,元氏子女被株连而株者甚众。
到周明帝时,始把元氏沦为奴仆者免为平民,复为拓跋氏。
另外,北周宇文泰还提倡过赐姓复姓和恢复太平以前代北复姓的运动。
这些拓跋氏之后,经过千百年来的繁衍、迁徙,分布关中陕北各地,逐步融入汉民族之郑
北周政权灭亡以后,鲜卑作为一个民族实体已不复存在。
逐渐融入汉族之后,其后裔人才辈出,在隋唐两代王朝的各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隋唐两代的建国者,都是鲜卑汉聊汉人。
也有人认为杨氏、李氏即为鲜卑人。
隋文帝的皇后和唐高祖的母亲为亲姊妹,同出于鲜卑化聊匈奴独孤氏之门。
唐太宗之母窦氏和太宗的长孙皇后都是鲜卑人。
唐朝宰相中,有30个为鲜卑人后裔。
隋代建筑家宇文恺、切韵的作者陆法言、中唐着名诗人元稹、刘禹锡等也为鲜卑后裔。
难怪胡三省注释资治通鉴时惊呼“自隋以来,名扬与时者,代北子弟十居六七”。
拓姓的第二个族源是党项羌化聊鲜卑秃发氏。
其过程起来要曲折一些。
党项拓跋氏源自鲜卑秃发氏。
秃发为拓跋之异写,即前面提到的北魏始祖力微之兄秃发匹孤。
他没有得到王位继承权,愤而率领部众沿黄河与贺兰山之间西进,最后迁到今甘肃河西地区,并与公元397年建立了南凉政权,建都西平今西宁市。
公元414年为纥伏氏鲜卑建立的西秦所灭,部众大部分归西秦。
后西秦为赫连夏灭,夏又为吐谷浑所灭。
北魏统一北方后,西秦之地归与北魏版图。
秃发氏一部分归于北魏,另一部分投奔北凉。
后北凉为北魏所灭,其部众也归属北魏。
这两部分最终都与鲜卑拓跋氏一起汉化。
还有一支在北凉灭亡后,在秃发樊尼率领下,西度黄河,过积石山,到南部党项羌之地,居于今青、甘、川交界地区,最后同化于羌,形成党项羌中的拓跋氏。
隋唐时期,由于受到吐蕃的侵袭,党项拓跋氏不断内迁,定居于夏州、银州今靖边、子洲、绥米一带,号为党项平夏部,力量日益壮大,为党项中势力最强大的一支。
唐末黄巢起义时,其首领拓跋思恭率部众镇压黄巢义军,被赐姓李。
历五代各朝,长期盘踞陕北,担任地方军政长官。
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党项拓跋氏首领李继捧率领部落酋长270余人,民户数十万人投附宋朝,宋太宗为李继捧赐名赵保忠。
唐宋两代的赐姓,仅给于了拓跋集团的少数当权者,不可能惠及广大部民。
这些人仍然延用拓跋姓氏,长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李继捧之弟李继迁不愿降宋,率领部落贵族及未降部众抗宋自立,建立西夏,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
西夏极盛时,势力包括今宁夏、陕北、甘肃西北部、青海东部和内蒙部分地区,长期与北宋王朝时战时和,到宝义二年1277为蒙古所灭,历18位皇帝,建国190年。
后来西夏的这部分党项拓跋氏也逐渐融入汉族郑
陕北是党项拓跋氏的发祥地,其部众居陕北600余年,对这里民众的民族成份与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李自成的村子就叫李继迁寨。
可以推论李自成一族可能也是党项拓跋氏后裔。
上述鲜卑拓跋氏和党项拓跋氏为陕北拓姓的主要族源。
而党项拓跋又源自鲜卑拓跋。
现在拓姓的主要聚居区域,又与唐宋时党项拓跋氏在陕北的活动地区大体相吻合。
拓姓为鲜卑拓跋氏后裔,而且与党项拓跋氏的关系更近,更为密牵
轲比能没有想到在这个关键时刻,的索头部首领居然会站出来替蹋顿叫阵,一时之间没反应过来,随即低声言道:
“拓跋力微首领,你言下之意,请恕本王听不太明白?”
拓跋力微冷笑一声,恶狠狠地瞪视着轲比能,怒声回道:
“尊敬的轲比能单于,还是请你不要装糊涂了!昨夜,你手下的鲜卑勇士乘着我马厩的马夫睡着,悄悄地盗取了我们索头部几十匹良马!我麾下战士今将他生擒于马厩之中,你鲜卑居然凭借着自己人多势众,公然前来夺人,今当着草原诸位单于首领的面。轲比能,你可敢认下此事?”
轲比能的脸色不是太好,他面容铁青,恨不能平吞这个站出来拿这些破事搅局的拓跋力微,嘶哑着言道:
“拓跋力微首领,这种区区事?似是不用特意拿到会媚大宴上来议谈吧?你若是不介意,会议之后,此事本王必当给你一个满意地答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