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番外 只愿生生不息(1 / 1)白纤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苑博娶了郡主第二女沁雪,一个文质彬彬,一个知书达礼,后来查出沁雪生不了孩子。

就连梵羽也开口让他再纳几房妾室,可是苑博重情,后来一直不纳妾只真心实意待着沁雪,梵羽柳永辉感动得无言以对,梵羽又带了瓜果黄纸,来佳逸尘吟坟前大哭着道;看看你们养得好儿子,像你张佳吟!真死心眼,我都同意他纳妾了,娶了沁雪没生孩子竟然竟然也愿意一心一意过一辈子!你说说我欠你了多少?

郎坤和征华不忍哥嫂孤独,于是郎坤过继了一子,征华过继了一女给苑博……

后来苑博凭着才学,自己开办学院,当了学问大家,底下学生根基,后来履及六部一十三省两京,而某些朝臣几次想叫停的苑博的学院,可惜,反而推波助澜,学子越来越多,甚至就连夜里都有人贴着墙根在王府门口,只求授学。没办法,学院更加越来越壮大……而且,苑博的授学非常上道,听课的人五湖四海集结,成为了朝廷官员的人也越多。隐约还有好些位学子最终做到了阁老朝相,替王家最终平反埋下了根基。

郎坤娶的是早年上门受资助的周家,周小束的女儿,后来周小志做官有了些起色,也位居七品,品……

郎坤与夫人生了三个儿子,自己在京开了几家古董行后来发现当铺赚钱,懂琴棋书画,颇有些有头有脸的人物请他去做座上宾,他倒也看人,若自个儿愿意就去,不愿意就算是阁老侯爷请去,拿了多大酬金他也未必多看一眼。

也在推杯换盏间,轻描淡写与那些高官“提醒”几句政务,在引用典故,座上宾去下棋时,判别许多冤假错案。最后,直到有人问起了他表姐宗说舅舅的女儿……倒给某位内阁十分上进的庶孙,勾带了姻缘。接着自己又开了当铺,愣头青吃了很多亏也被骗几次,受挫,心灰意冷。闻英还是打听而来,只怨声载道他不早些来找自己和言晶,白白吃亏那么多。

喊了石牒瑾那个货,好不容易她回信来复,不是在陕西就是在云南,生意做到两京十三省,郎坤于是跟着这位大名鼎鼎响遍京城闺阁所有的小姐的“毒瘤”姨娘学做生意去了。

后来石牒瑾通过与白家,云家的联手做生意更加如日中天,然后,还想着做外洋生意,造了几艘大船沿着当年郑和的路线,一路与外国人打交道,跟着那个蓝色瞳孔的洋人到处游山玩水,还出了几本杂记,在坊间流传于世。

征华长的颇似其父,昔日旧友见了都称是其父之子,不闻其人都知道他。学问极大,想过做官,后来还是想及家里事引,终归心中愤懑,念及父母亡故之事,耿耿于怀。

故一顿深山干脆不做官只做后幕,成为多位内阁多位政要幕后指点江山之人,手上不染朝政却实实在在知道一举一动,甚至牵引朝局。嘉靖后来都忌惮……无可奈何,谁让征华既不是官,也非什么不正经的人。又撰写多部时闻小撰,于画于诗于词于歌赋样样具精通,娶了位样貌普通,家世平平,才情不通之女,在外人看来最是不配的。

但于征华而言只需一位掌家料理的主母,忙前忙后让他后顾无忧即可。生了一男两女,而征华一心扑在学问。

其实,最初原本,张聆虞欲把女儿宋涵缨嫁与他,征华与涵缨一切很合适,她懂他所有才华,她醉心他的文章,只是聆虞一心想让女婿有个好前程,多次劝说他出仕,奈何他已决心不做官,叩于府前求聆虞成全……

结果聆虞心一狠不顾梵羽还有穆梨上门劝阻,还想逼一逼他,就与别家商议了婚事。他得知涵缨议嫁后……征华只送来了一幅画,人并没来,他在院子里吹了一夜的风,一夜未眠,大病一场倒在茅屋里不久就与照顾他的女子成婚了。后来,涵缨嫁了第三年,郁郁而终只让人送了封书信给他……他收到后只是笑笑,独自在书房里,又坐了一宿。

星云幼时的记忆不记得了,忘了爹娘,忘了兄长,兄长多次来看她……想唤醒她的记忆,到了十岁,苑博接她回家,带着她走过爹娘住过的院子,告诉她爹娘的故事,指着墙上的画说:那是爹那是娘,他们都很好!只是走得早,你小时最爱粘着娘,打翻墨水偷懒不练字。

慢慢的,她记起了她娘的模样,可是她仿佛也验了那张家女儿命薄的运数,只长了十岁,眼看着出嫁了,在出嫁半年前,得了咳血症本来瓣弦见状很不好欲马上办婚事,轿子都备好了结果,星云还是没熬过去……

对于瓣弦打击太大了。她捧心上爱护了十几年的女儿,穆梨梵羽看着女孩离世的模样,想起了她娘,都只恨老天不公,为什么要带走这么好一个孩子哭的都断声了。

赵妈妈的孙女自小服侍着她大的小琴一下就殉主了。灵堂上,四位夫人,梵羽闻英瓣弦穆梨哭的凄惨,止都止不住儿子去扶都不许,云儿,你怎么像你娘啊!年纪轻轻,年纪轻轻你连君磊都不嫁了么……

丧事后,瓣弦接着病倒了,受了如此打击病来如山倒,抑郁了好长一阵子,那逝去的不当是星云更是她的半颗心……仿佛众人最后那点与佳吟的联系都被掐灭了……

直到后来,穆梨又想着征华的大女儿该大了,急端端来给长孙聘妻。沁雪倒把继来的女儿嫁了回家去。

一来二去,梵羽又得了这么一个孙子辈的王家的孙媳,只是梵羽满头花发渐生垂暮之年,看着这个孙媳却再也找不到当初她祖母年轻时候的风华了。征华的两个女儿被梵羽和穆梨分了做孙媳。

大哥宗说还有弟弟宗俭去了南京做了锦衣卫,大哥也生了一女,宗说哥哥和李氏嫂嫂看着女儿那模样,昔日见过佳吟的人都说此女长得像姑姑佳吟,瓣弦着急让人去打听……

宗俭也有了两女,他于功名上倒有了一些成就,继承了祖父读书的风骨。后来的事,瓣弦见了这三位侄女,都不尽她意,婚事只能作罢。不过,临前把这三个女孩的名声在好几次京中贵妇聚集的场合,宣讲了一番。

这三个女孩后来,倒个个高嫁了。

大哥的女儿嫁的是内阁首辅庶孙,本来没想着坐得位置多高,只不过嫁的这庶孙出息,步步高升。

宗俭的大女被邓翩看上了,给自己儿子聘了做妻,单子桓位置已经到了四品,家中只有一个儿子,后来大女也跟着夫婿做外任没留京,屡建功绩,官声起色越来越好,几次家里遇险境,一家门楣都叫她撑起来,越来越有她姑姑的模样。

冥冥中注定一样,仿佛此女遭遇的就是当年她姑姑和姑父的境地,只不过,她所处的朝代已经变革了。婆婆邓翩看着她都是骄傲的,直道:姑姑都那么好,没理由侄女不好,我看人眼光还是不错的。想起了她早去的姑姑张佳吟……那个女子可真是让人好生惦记啊!

宗俭小女嫁给了一位小世子,虽是旁支王爷可依然当了正妃,于宗俭这样的小官出生来说是捡了大便宜的,不过本朝太子议妃选妃都是来自民间因此没有什么好顾忌的,宗俭小女嫁去,一下就做了正室王妃,后来才知道,当年是太欣郡主还有成山侯嫡女王瓣弦给太妃做保才成就了这姻缘。

三个女子都当了高门大户的主母,且在京城有着昔日姑姑攒下极好的人脉,还有外任时姑姑姑父的官声,民望。那些交好的老夫人都颇愿意给她们三人几分薄面,这其中梵羽和瓣弦,闻英,穆梨自然出了力。或许也有当年姑祖母当过太后的缘故,无论怎样,这三个女孩子运气是极好的……

袖容嫁给孔贞干,孔贞干到了三十岁也终了,当了短暂的几年衍圣公,临前告诉袖容说了很多话,袖容生了两个儿子,她看着他的模样倒也不怨他走的早,她此后多个岁月守着儿子过日子。苑博还有郎坤,征华,洲洲每年过节都送礼还定下一年去探望她两次的约定,她又独个活了五十多岁,张罗好了两个儿子的婚事,再没有什么牵挂的了。

洲洲自小聪明,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后来也与阿笕一样医术了得,常常一个人游走四方,施贫济世,如果说几个兄长在朝堂幕后上颇有建树,那洲洲就是以医造福百姓为夙愿。他活成了他爹娘想活成的模样,也继承了阿笕高超的医术,有泗鹄医馆,有时坐堂看诊有时去去后山挖草药。

其实,他从吟姨留他的书信他已经慢慢猜出了他的身世,不过一切于洲洲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当下,重要的是他也遇见了他最心爱的女子,有时采采桑叶,有时候坐在院中的藤椅上,看着她携手一生,共尽余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