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楠明白了篮球的每一种进攻技巧之后,剩下的便只有疯狂的训练。
林狼和他说过,提高技术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熟能生巧。
古人早已把智慧全都浓缩成精华藏在了名言警句之中。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
只要你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严格地遵守这些智慧的话语,让它们成为你真正意义上的座右铭,梦想成真的那天一定不会太遥远。
变向、投篮,转身、投篮,后撤步、投篮,干拔、投篮......
篮球最有效的得分方式,就是投篮,威胁最大的也是投篮。
如果你具备极高的命中率,并且出手速度快、出手范围广、出手稳定、那么你对对手产生的威胁将会变得巨大无比。
于是,防守你的人定然会通过贴身防守来限制你的得分。
而这时,你又具备突进能力和突分技巧,那你绝对就是一个出色的得分后卫。
这些道理,林狼已经将其深深的刻在了林楠的心头。
而林楠篮球路上的第一步,就是投篮训练。
父亲只说他了一句关于投篮的话,“你觉得是把篮球扔进筐里简单一些,还是勺子里的油穿过铜钱的小孔落入葫芦之中容易一些?”
熟能生巧,大智若愚。
13岁,不正是为梦想开始打基础的年纪吗?
在林楠每日对知识的稳步汲取中,球感也在不断提升;教室里安静的看书少年,同样也在朝阳和夕阳下的球场之上挥洒汗水。
......
与此同时,师说网也将迎来它成长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人。
周华兴,华夏教育部部长。
华兴,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它的寓意,希望华国兴盛。
而一个国家的兴盛由什么决定呢?
毫无疑问,少年强,则华夏强!
教育是国家的基石,而教育也是周华兴一生为之付出的东西。
今年,周华兴已经59将近60岁了。
这个年龄段的人可以说是见证了华夏从弱小一步步走向强大的群体。
1949年到2012年,华夏,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长段发展时期,向世界展示了它奇迹般的发展速度。
神舟五号载人航空飞船、东风系列导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航空还是科技,华夏的发展速度让世界咂舌,虽说某些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但这差距在逐年缩小,而在某些方面甚至还超越了他们。
可是,匪夷所思的发展速度面前,自然会有一些领域跟不上它飞跃成长的脚步。
教育就是一大问题。
在这个时代,周华兴可以说是除了林狼外最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的人。
虽然周华兴穷尽其能大力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可他深知在教育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是巨大。
为什么东方的华夏可以在短短几十年间发展如此之快?
因为人才!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无数热血青年涌向知识的海洋,学而有成之后投入到国家需要他们的领域行业。
也许有些领域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片空白,可是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任何难题都能被其攻破。
有志者事竟成,第一颗原子弹的发射试验成功,不就是他们成千上万人的心血吗?
事实证明,千方百计的技术封锁也阻挡不了炎黄子孙们骨子里的不屈不挠。
类似的东方奇迹实在是太多了,每一个华夏人都为之骄傲自豪。
然而,如今的学子呢?
周华兴看到的是什么?
是迷茫中带着煎熬,很多孩子他并不清楚自己上学的目的,似乎就只是为了大人口中的那道鲤鱼跃龙门的高考,为了那块将来进入大公司的敲门砖。
这有错吗?似乎也没错。
因为社会就是一个优胜略汰的丛林,事实是那些高学历的人才普遍比低学历的活得更好。
而且老师和家长们常说的那句话也非常正确。
很多时候,家长和老师都会对那些不爱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说:“你们看看那些xxx,这次考试又是年级第一,等到十年后,你们就会发现你们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
而真到了十年后,正常情况的确如此。
名校毕业的,大多数顺利进入大公司,甚至自主创业,而没有一个好学历的,在社会上举步维艰。
当然,除却那个别“有志者”,学历对他的影响可能不是那么大。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什么是教育?
在周华兴的心中真正好的教育应该具备以下三点。
第一,做人,让孩子学会做一个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正能量的人。
第二,明确理想,让孩子学习一定量的基础知识,例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历史、音乐、美术、歌舞、运动......
让他对每一个领域都具备一定的认知,从而可以更好确定自己心中的梦想是什么。
但是因为经济条件的缘故,目前华夏大部分学校的配套措施还需要完善。
就比如很多学校都没有游泳池、体育馆、音乐室等等。
第三,培养能力。
这一点也正是目前社会上讨论最多的。
很多人都说,学历无用论,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没有能力,只是书呆子。
可事实并非如此,为什么学历是敲门砖?因为高学历就是你能力的最好证明。
大家同在学校学习,同样的老师教,有的人就能考高分,有的人及格都困难。
短时间内,你看不出什么,可是形成习惯后,就不是那样了。
那些擅长学习、乐于学习的人,每每接触新的知识,他都能很快理解掌握,那些不喜学习的人,只会觉得越来越苦涩难懂。
渐渐的,能力的差距就出来了,高学历的人能从学校中脱颖而出,将来他也能从面试者中脱颖而出。
因为十年的苦读书,让他养成了良好学习的习惯,具备了学习新事物的能力。
而那些不学习,又没有一个明确目标的人,进入社会后就只能混,或者在这个时候再来选择学会一门技术。
可已经晚了,因为长时间的不学习,他浪费的不仅仅是光阴年华,更是培养能力、形成习惯的最好阶段。
离开单纯的校园环境,进入社会的大染缸,再来学习就太迟了。
因为习惯成自然,那时你就会发现,学习变得好难好难。
当然,大毅力者,什么时候都能成功。
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就是那些应试教育中坚持学习的孩子收获最大的东西。
可是,应试教育的弊端同样不可小觑。
诚然,读书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是条不错的出路,但现今把它当作唯一出路,则是走入了一个误区。
高考,是最公平的一条道路,却不是每个孩子人生中唯一的道路。
而这种弊端最直接的就体现在为了提高成绩,无所不用。
首先,便是青少年漫长的学习时间。
在处于少年的成长阶段,他们没有时间去玩耍,去运动,去追逐自己的爱好。
学习是需要花时间的,而爱好也是需要花时间的。
家长和老师希望看到孩子一天都坐在教室里看书写作业,却不会让孩子在操场上踢足球踢一下午。
长此以往,导致的就是孩子的身心非常压抑,得不到释放,于是游戏就成为了他们释放压力的一个完美选择。
甚至周华兴感觉科技的日益发展,游戏也会变得越来越好玩,甚至有可能从电脑游戏逐渐往手机游戏上转移。
因为就近段日子他所看到的最新款手机,与曾经的相比实在是发展太快了。
而孩子们忙里偷闲的碎片化时间,用来消遣在随时可玩又有趣的游戏上,实在是他们的不二选择。
家长们看到孩子们学的实在太刻苦,偶尔玩下游戏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然而,本就每天盯着课本看书,课后又被手机屏幕荧光照耀,近视眼就成了大多数孩子的趋向。
可是,人家孩子都在学习,我家孩子又不能落下,怎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呢?
最后就是恶性循环......
如果林狼知道周华兴的这些想法,一定会大呼:你预测的简直太对了。
在林狼的记忆中,曾经看到过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显示:
华夏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高中生和大学生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并逐年上升,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40%。
这是一种怎样的概念。
用林楠的理解来说就是,印象中他在镇上读小学的时候,全校貌似就一个戴眼镜的,大家每次看到他还觉得很新奇,因为那个同学家中很早就买了电脑,每次他和同学捉迷藏、蹦啊跳的时候,那个孩子就在家里玩电脑游戏。
而到了县里读初中后,林楠发现,班上差不多有一半的同学都戴了眼镜。
架在鼻梁上的、沉甸甸的眼镜。
周华兴也不想看到这种现象,可是他又能做什么呢?
每天十几个小时的耗眼学习,几分钟的眼保健操貌似用处不大。
他不能让学校减少上课时间啊,这样升学率怎么办?怎么向家长交待?
他也不能给家长们做出担保啊,他也没法保证说:你家孩子少点学习时间,我保证他以后一样成才。
并且,这种教育的最后,会演变成一种补习竞赛。
从小学,不,从幼儿园开始就各种补习,英语更是要越早补习越好,这样以后学习也能更“轻松”一些,考得分数也会更高一些。
随之,补习费用也是水涨船高。读书似乎又变成了家长经济财务的比拼。
这一点,周华兴非常有感觉。
因为他从每年的高考状元、名校录取统计就可以看出,农村学子日益减少,城市学子日益增多。
那种以往寒门学子,苦读十年,成就状元郎的现象越来越少见。
你就算再刻苦,也架不住人家从小直接请个外教对话教英语啊,环境就已经确定了巨大的先天优势。
真是恶性循环、恶性循环。
周华兴不知道继续这种应试教育,还会暴露出什么问题。
但他非常清楚问题肯定是有的,从诺贝尔奖的历年得主就可看出一二。
只是,他头上的白发多了一片又一片,也不知该如何解决这个困扰他多年的难题。
直到,他看到了师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