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3章 再借康桥(1 / 1)流年逝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长安府高高的院墙上面贴着一张巨大的告示,告示下面人流涌动,人们摩肩接踵,通过初试的人员以及他们的成绩都被明确公布在告示上面。

吃瓜群众在什么时代都少不了,大家都想要一睹榜首创造的辉煌成就,上榜的人留下来继续参加复试,没有通过的人只能静静的离开了。

当然,也有不愿意离开的,很多对考试方法和成绩存在疑问的人都会想方设法逗留在这里,经过府中食客劝,好生离去的人会得到参与文局的路费,那些找麻烦的人就没有好果子吃了。

换做平时,长安府也就几十个府兵把守,不过今非昔比,大厅当中可有章怀太子和太平公主,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午时羽林卫悄然入驻,想要命还是想要法在刀剑之下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热度过后,大榜之下出现了一个年迈的身影,慢慢消逝的人让他有机会上前观望,最后,他把目光牢牢的锁定在江沐晨的名字上面。

“姐,他拿了榜首!”

老人回来了以后,立刻把消息告知了主座之上的黄裙女孩,女孩听后不由自主地生出一丝悦色,不过很快就冷着脸坐了下来。

慕容婉儿对江沐晨取得这个成绩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在儿时她就从对方手中拿走一本自己写的书,这么多年过去不可能没有任何长进。

换做之前听到这个消息她会高心合不拢嘴,可是现在听到消息以后会刻意抑制住自己内心的情感,为自己“看错人”而深深的怨恨。

“姐,我打听过了,太子和公主都在里面,整个长安府被禁军包围的像铁桶一样,根本没有办法进去,我们已经失去最佳时机了。”

慕容婉儿重重的拍了一下桌子,不爽的看着周遭的人“安排不进去那就收买,总有人愿意成为我们的人吧!”

……

……

大厅里面已经开始可复试,复试的方法要比初试简单的多了,单纯考验文采,所有考生自由发挥题材不限,答题时间时间一个时辰。

这一次江沐晨没有一马当先,提起笔半也没有落下,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十几年他依旧是现代饶思维,文言文写文章的方式还是不太习惯,赶鸭子上架只会适得其反。

也不是没有想过其他的方法,肚子里面上百首诗信手拈来,随随便便拿一首都能让在座之人拍案叫绝,思来想去,江沐晨决定铤而走险,再写一遍再别康桥。

“徐志摩先生,不好意思了,晚辈借你的诗让这帮孤陋寡闻的古代人见识见识现代诗的魅力,你老人家可要多多保佑我”罢江沐晨提笔在纸上写下龙飞凤舞的再别康桥四个大字。

后来想起这件事情江沐晨才发现自己错了,他活在大唐,论时代做现代饶祖师爷都绰绰有余。

“你写的这是什么?”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不少人都停下了笔,江沐雪刚刚才结束,一转头便看到了这首戴着神秘面纱的诗。

面对姐姐的询问,江沐晨骄傲的扬着头,浓密的眉毛稍稍上扬,神秘兮兮地把食指竖在嘴边“佛曰,不可!”

“好啊你,又欠打了是不是”少女冷冷一笑,玉拳从对方面前一晃而过。

“稍安勿躁,等会你就知道了”江沐晨哭丧着脸道。

少女算是明白了,和江沐晨交流的时候还是拳头好用。

江沐雪没有辜负自己的才女之称,选择了难度适中的长文,题目为咏梅,文的出发点合理,表达的感情也很明显,就是总在此时有些吃亏,文笔有些稚嫩,有些字词的使用需要好好的推敲,不算是好诗,也不全是烂诗,勉强能够拿得出手,出线没有什么问题。

一个时辰过后,所有人上交了自己的作品,到江沐晨这里,孙为民多瞧了几眼,本来对他信心满满的府尹大人看到这首现代诗以后有些心虚。

这一次的评判要简单的多了,太子提出主动加盟其中缓解了评委的压力,孙为民还好,对于一些文笔较差的作品给予理解,太子就不一样,他可是编过书的人,眼光非常的高,筛选的条件非常苛刻,能够入他法眼作品少之又少。

复试结束,一共上交了三百二十一份,其中有诗、词、文……一共十六个体裁的作品,脱颖而出的有八十一个,其中大家对于江沐晨的现代诗争议尤其明显,主要原因是其他的作品都有同类比较,优胜略汰一看就知,江沐晨的太新颖了,而且还是一孤文,一时间争议不下。

心存恻隐之心想让江沐晨通过,可是身边有几十双眼睛一直在看着,他下定不了决心,最后孙为民决定把这个决策权交给太子,太子看了以后深深的皱起了眉头,他不是觉得江沐晨的作品不好,而是无法理解。

望着为难的众人,太子站了起来拍板道“这样吧,请他过来,给我们讲讲这首现代诗,看后再给出定论。”

难坏了众人,这在江沐晨的意料之中,对着太子和公主行礼过后,江沐晨在几十个古代人面前谈起了现代诗。

“诗,多为含蓄,我的诗为什么直接各位有想过这个问题吗?”

这个问题就像平静的湖面抛进了一颗石头一样,面对议论纷纷的众人江沐晨继续解释道“写诗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统治王朝的存在,不得不让自己情感变得不一样,慢慢的直抒胸臆便成了含蓄委婉,倘若我错了,各位尽可以质疑。”

没有人提出质疑,江沐晨所就是他们心中所想,不过大家看破不破而已,通过江沐晨的解释,人们渐渐的认可现代诗,不会有人写第二首现代诗,因为只要统治阶级存在,百姓的言论始终都要被上枷锁。

庆幸的是统治阶级并不对这一首诗反感,“再别康桥”就像夜晚的昙花一样,只出现在那一刹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