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御史,你的话太危言耸听了吧!天下一切教派都是为帝国服务的,理应受帝国管理,如果他们不明白这一点,这天师教又与原道教何疑?
所以,这份名单天下人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想办法也要让他们接受,这是大势所趋。”太尉在这时候跳了出来说道。
“好,既然太尉也存这个心思,那你就提早准备好帝国大军吧。
天下信民中,只要有一个发出不平之音,九州百姓必揭竿而起,纷纷响应,帝国必乱。”
宴清说罢,再次向大帝拱手说道:
“陛下,这份名单就是帝国始乱之源,一旦公布出去,天下必乱,到那时,就不仅仅是安内这么简单,其它帝国必起兵声讨,到时帝国危矣……”
宴清的话让大帝冷汗直流,转头看向丞相,魏晋却闭目合眼一言不发。
大帝心中暗骂丞相是个老狐狸,目光在众帝国核心的身上逡巡着,可众人都低下头去,事关重大,没人敢担这个责任,更何况宴清之言并非危言耸听。
宴清再次开口说道:
“陛下,道教是如何覆灭的您心里最清楚!天下之所以未乱,是因为天下信民和道教首领一时还没反应过来,但信民们不是傻子,所是,危险还在酝酿之中。
好在陛下英明果决,天师教在这时应运而生,道教覆灭的矛盾暂时得以缓解,让所有信民又生出新的希望。
如果陛下在这个节骨眼上公然把道场变成了帝国的朝堂,这无疑会成为内乱的导火索,后果陛下便可以预见了。”
大帝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目光最后落在张显的身上,开口问道:
“武安侯,说说你的想法。”
张显出班奏道:
“其实,陛下的想法,又何尝不是在场所有人的想法呢?只是道教屹立于大陆千年,早已根深蒂固,百姓们已经习惯了它的存在。
陛下真想改变这种状态,并非一蹴而就的,徐徐图之才是上策,只有安内方可攘外。”
“安内方可攘外?”
张显的一句话说中了大帝的要害,毕竟他正急着对四方用兵,如果国内不稳,失去了百姓的支持,何谈一统天下?
“宴御史,那依你之见呢?”大帝问道。
“道场便是道场,朝廷便是朝廷,在目前的形势下,还是纯粹一些的好,至于陛下心中所想,恐怕本朝都没法完成,不如就留给后人吧。”宴清说道。
大帝听罢微微点头,开口问道:“那你说说,道场的职务该如何安排妥当?”
宴清便说道:
“微臣的意见有三,其一,既然前期已经定了陛下就是‘天子’的论断,并在世间进行了宣传,无论天下人是否认可,陛下天师之位不能变,关键时刻武力镇压也在所不惜,否则帝国颜面何存?
其二,帝国三位中枢和朝中各部官员绝不应该出现在道场的名单中,神职人员应由原道教中的高德大能担任,否则天下人不会信服。
其三,要让灵犀才子在道场中占有主导地位,毕竟他是道场道法唯一的掌握者,这样才可使道场正常运转,起到收敛人心的作用……”
“哦?武安侯竟能起到这样的作用?说来听听。”大帝皱着眉头说道。
“道场招募,是臣奉旨负责的,在此期间,臣不仅对招募的道场人员进行了严格的考查,还派人深入地方进行了民意测验。
原道教大能之所以愿意改换门庭加入天师教,原因就在于灵犀才子是道士出身,而且是受到三方圣地关注之人,又被天下誉为灵犀才子。
他不仅有过打败三方圣徒的经历,而且还与三方圣地最后结盟,因此灵犀才子是得到天下人认可的。
‘得灵犀才子得天下’的口号就是天下信民传出来的,可见他们对灵犀才子的认可程度。
只有他在道场中担任主要神职职务,才能安抚信民之心,才能让他们感觉到朝廷支持道场建设的诚意。
更何况,以灵犀才子与三方圣地的关系,对三方圣地前来证道也有着莫大的好处。
所以,臣在民间作了民意调查之后,得了这样的结论,如果陛下信任灵犀才子,则重用;如果陛下不信任灵犀才子,则杀之,臣说完了,请陛下定夺。”
众人听了宴清的话后,无不吓得冷汗直流,他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劝大帝杀掉张显。
大帝听罢眉头紧锁,摇头说道:
“武安侯当用当杀暂且不提,若用,把他的职位排在朕的后面,那两位皇子呢?想将未来帝国储君置于何地?”
“陛下,你怎么还不明白?朝廷是朝廷,道场是道场,至少暂时要区分开。
至于两位皇子,可以不参与进来,将来哪位皇子继承大统,再上位天师一职自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何必急于一时?”
以大帝的残暴,也就宴清敢对大帝如此讲话,放在任何人,怕是大帝非杀了他不可。
大帝听罢沉吟不决,半晌后才开口说道:“三位中枢留下,其它人到殿外侯旨吧。”
“是……”
众人告退,出了大殿,叶关山独自走到一边,两位皇子也自动拉开距离。
六部尚书中,兵部、刑部两位尚书自动走到二皇子身边;吏部、礼部两位尚书走到大皇子的身边,两方阵营一目了然。
只有户部和工部两位尚书凑到一起,并没有走到任何一位皇子身边,说明他们是大帝的直系。
在这样的场合,两位皇子的阵营便明目张胆地走在一起,这摆明是得到大帝的默许,否则他们绝不敢如此。
三方阵营的人都在窃窃私语,而二皇子不时看向张显,目光十分真诚,但却没有要叫他过去的意思。
很快,大皇子也把目光投了过来,但张显分明从他的目光中看到了轻蔑的神情,他冲着张显很随意地摆了摆手,示意他过去。
其实也难怪大皇子如此,毕竟他的年纪在那里摆着呢,大皇子的儿女都比张显大不少,又怎么能把一个小道士出身的孩子看在眼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