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果然张文瓘和郭瑜都没有捧着书本来找李弘,反倒李弘看到了郭瑜去拜访李勣。
第二天,郭瑜向李弘讲述了昔日齐国内乱,齐桓公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最终鲁国支持的公子纠失败,导致齐鲁对立的故事。到现在,已没人知道两国征战的细节,留下的记录也不过寥寥几字……
第三天,午时刚过,李弘掀开车帘,行在已经遥遥在望了。
远远地李弘就看见行在有人迎了过来,等到离行在还有几十步时,领头之人已经到了李弘的车驾前,对着车上的李弘拜道:“臣中舍人上官仪拜见太子殿下,特奉陛下之命引殿下前往行在。”
上官仪是秘书少监兼太子中舍人,与主职在东宫的张文瓘不同,他的主职是在皇帝身边待诏。
早已披上御寒斗篷的李弘赶紧下车回礼,并请上官仪带路,采薇也亦步亦趋的跟在李弘身后。
进入行在,穿过百骑的守卫,出现了许多宫女内侍,最后,上官仪停了下来,映现在李弘眼前的不是想象的大型帐篷,而是一座小型宫殿,宫殿并不奢华,有几分古朴,柱与柱之间的衔接痕迹让李弘明白这应该就是采薇口中的行宫了,上面还有一块牌匾,上书承香殿。
“殿下请入内,臣就不进去了!”上官仪拱手道。
闻言采薇先一步推开殿门,又退回到李弘身后。
要说李弘不紧张是不可能的,但伸头缩头都是一刀,抬手整了整头上的幞头,率先一步踏入殿内,采薇紧随其后。
迎面而来的是一股热浪,殿内比外面温暖的多,立马就有两个内侍帮助李弘解掉斗篷,从主殿转入偏殿,拐了个弯,李弘立刻注意到坐在榻上阅读奏章的两人。
瞧着三十岁上下的男子身着赤黄圆领窄袖袍衫,折上头巾,腰系九环带,脚穿六合靴。而旁边看起来还要年轻一些的女子一身淡赭色襦裙,云髻上别着一支步摇,但她的容貌并没有因简单朴素的妆容而失色。
无需提醒,李弘立刻意识到这两人就是这些日子一直被采薇提起的帝后了。
李弘进入正殿时就有人进偏殿汇报了,待李弘拐入偏殿,皇帝与皇后仿佛有默契一般同时放下奏章朝李弘看来。
“弘儿快快到阿耶身前来!”皇帝李治唤道。
但有人比他更快,武皇后快步走到李弘面前,拉着李弘的手,呼道:“我儿,这些天受苦了!”
一股从内心深处涌现出的孺慕之情无法控制地席卷李弘的整个脑海,也提醒了李弘他这几日一直不愿意去思考的事情——自己的前世,得知自己的死讯,白发人送黑发人,爸妈肯定会很伤心吧!妹妹年纪还小,再也见不到哥哥,不知道爸妈会不会对她扯一个小小的谎。而自己,刚刚踏入社会,独立生活,还没来得及孝敬父母……
李弘脸上一阵凉意,觉察到有人在擦自己的脸颊,他这才注意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
回过神来,李弘发现他不知何时已经坐在了帝后坐的矮榻上,武后正手持一方丝帕替他擦拭眼泪,见他不再哭了,武后伸出食指轻点他的额头,脸上略带笑意,问道:“哭够了?”
见李弘微微有些脸红,武后的脸上更是笑意满满。
“五郎记得阿耶吗?”见李弘不再哭了,李治问道。
李弘摇头,灵机一动回答道:“过去的事基本都记不得了,就是刚刚看到阿耶、阿娘的时候突然忍不住想哭。”
武后闻言将李弘紧紧地抱在怀里,李弘闻着鼻尖淡淡的幽香,心中没有半分绮念,只觉得十分满足。
这一刻,李弘突然意识到,其实原主并没有消失,而是与他合为了一体。
又交谈了几句,帝后终于确定他们的小太子把过去的一切忘得一干二净,好在他们早已得到消息,并没有太过失望。李治早有准备的派人去召随行的另一位太医令刘神威。
见李弘面带疑惑,武后贴心的解释道:“刘神威是孙博士的弟子,孙博士全名为孙思邈,在前朝就是很有名的神仙人物,尤其擅长医术!今年年初时你还见过他,若是刘神威不能让你恢复记忆,阿娘一定会和阿耶派人再将孙博士请来!”
李弘本以为刘神威会和长安的御医一样束手无策,他连咒禁之术都经历过,还怕什么,却没想到刘神威一开口就吓了他一跳。
“殿下为离魂之症!”
他看出来了?李弘心中一紧。
“能否治愈?”李治期待的问道,他年初找到了孙思邈就是为了他的风疾,但结果就连孙思邈都对风疾无可奈何,连带着他对刘神威都没太多信任。
“此症无药石可医。万幸殿下年岁尚小,且神志未受影响……臣昔日随师行医,曾见患者因大喜大悲而患有此离魂之症,更有甚者因此神志不清。”
听罢,李治已经不是失望而是后怕了,看着李弘的目光中满是愧疚,嘱咐刘神威太子病症不可对他人所言。待刘神威走后,李治拉住李弘的手,安慰道:“五郎不必担忧,凡事忘了重新记住便是,阿耶会帮你的!”
李治想着向世人隐瞒太子失忆一事,毕竟太子初次监国就失忆实在不是一个好兆头,心中欣赏许敬宗的机敏,不愧是他的心腹,将失忆一事放在可控范围内,直到现在,东宫的绝大多数奴婢都不知道此事。
畅谈许久之后……其实主要皇帝与皇后说着,李弘应和着。
“说起来五郎同六郎七郎也许久未见了吧,今早他们俩还念叨你呢!”在李贤和李哲到来之前,武后说道:“答应阿娘,别让人发现你不记得过去好不好?”
早就发现对方意图的李弘当然满口答应,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定能守住秘密,末了还不忘搞怪卖个萌,引来阿耶阿娘的一阵笑声。
李弘这一辈子的阿耶阿娘对自己的关爱怎么看都不像假的,他愿意回报,至少这一次不要‘子欲养而亲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