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章 代政(1 / 1)柒易71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文仲的腿当即又软了,在地上拜道:“老朽所言,句句属实,从未想过谋害陛下啊!况且前段时间老朽还试过此法,颇为奏效。”

皇帝目不能视,本来就有所意动,一听张文仲这么一说,当即做下了决定:“医者议疾,何罪之有?暂且一试!”

张文仲从药箱中掏出一枚钢针,他行医多年,心理素质倒是不错,虽然心中难免害怕,但拿针的手却很平稳。

在皇后锐利的目光注视下,钢针眼看着就要刺中,张文仲耳后突然传来一句“且慢!”。

心中一颤,张文仲赶紧将针收了回来,回头一看,是最年幼的那个把他引进来的人,旁人称他为殿下。

“你这钢针之前用过后可曾消毒?”

“敢问殿下,何为消毒?这钢针无毒啊!”

李弘:“嗯……我忘了在哪本古籍上看到过,最好先把钢针放在火中烤一烤。”

张文仲心想烤火又没什么坏处,他有时针灸也会用火烤一烤,虽不知这放血为何也要烤,但他今日受了不少惊吓,生怕一言不慎得罪某个贵人,一句反对的话都没说,只是提醒道:“一定要用无烟的蜡烛。”

耽搁了一会儿,皇帝的头又痛了起来,张文仲麻利地用钢针给皇帝放了点血,血才刚滴出来,皇帝的整个面部都舒缓过来了。

“媚娘,我看到你了!”皇帝的话语中带着兴奋。

“阿郎看得见了?”武皇后的话中同样带着惊喜。

张文仲默默擦了把汗,强壮着胆子问道:“圣人如今能看的清楚还是只看得到人影?”

皇帝眨了眨眼睛,经历过黑暗才更懂得光明的美好,将面前的一切清晰地收入眼帘,心中高兴,称赞道:“真良医也!不仅看得清,现今头也不晕眩了!”

武皇后相当干脆地躬身致谢,起身后仍不忘连声称谢,末了也没忘恩赏:“此等良医,值得重赏!”

李弘很及时地趁机刷了一波存在感:“此人名叫张文仲,乃洛州人士,以医术在洛阳小有名气。”

皇帝与皇后一阵商量,很快就把赏赐定了下来,首先,把张文仲留下来是必须的,赐官皇帝并不吝啬,正五品下的尚药奉御,不属于太医署,而是掌皇帝生活诸事的殿中省之下尚药局之长官之一。

从一介平民变成五品高官,在这个时代绝对属于一步登天。张文仲一入宫就能得到如此重赏,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他在别的御医束手无策时治好了皇帝,另一方面与李弘的举荐也不无关系。

其后赏赐的珍宝钱帛不必多说,丰盛无比,但最贵重的赏赐还是那五品的官职。

定完赏赐,殿中人正等着张文仲顿首谢恩呢,却见被围观的张文仲急慌慌地说道:“圣人的风疾只是暂时缓解,现在我还没诊治完呢!”

众人哑然,皇帝自无不可,欣然配合张文仲。

“圣人切记不可操劳、耗费心神,今日风疾严重,就是因为之前数日劳累。放血之法治标不治本,尤其是接下来十余日,必当静心修养,以免病情反复。

老朽这便以针灸助圣人缓解一二,只是以老朽的医术,恐怕不能根治圣人的风疾……”

张文仲仓促入宫,没人来得及教他礼节,好在他行事还算稳妥,进退并未失矩,就是说话直了些。

皇帝这几年饱受风疾困扰,这回是最严重的一次。他其实心中早就接受风疾难以治愈的事实,而今听到张文仲实诚的话,不仅没多疑张文仲的用心,心中对张文仲的好感反而增添了不少。

按照张文仲医嘱,皇帝最近十数日皆不能理政。

皇帝看向皇后与太子,很快就有了决定。

“游韶何在?传诏,吾养病十余日,由皇后代理政事,太子从旁协助。此外,游韶再去趟政事堂,告知臣工朕需静心养病,当稳住朝纲。”

“喏!”很快上官仪便奉命带着皇帝亲笔签名的诏书前往门下省,向政事堂的相公们解释去了。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用他的性命告诫了后人一个道理: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代政之事就是如此的大事,完全不像私底下皇后代为处置奏疏。

是以才需要皇帝的签名,才需要上官仪亲自代皇帝去解释,否则定会有不明真相的大臣发公文向皇帝问责。

即便如此,这份敕旨正规地走完流程,所有需要经手的官员都要留下姓名,还得留下备份,怎么也得半日功夫。要是更复杂的制书,没一两日别想办下来。而这都已经是效率极高的表现了。

在这半日时间里,李弘与皇后一直陪着皇帝陛下。在皇帝能视物不久后,李贤与李显也来到了飞香殿。

大约是察觉到了飞香殿中的气氛与平日里不同,两个熊孩子分外地乖巧。

皇帝没忘记叮嘱李弘:“你阿娘涉猎文史,处事相宜,你未来几日跟着阿娘学以致用,将来也好为阿耶分忧!”

李弘一脸小大人模样的回应:“儿定不负阿耶阿娘厚望!”

惹来帝后默契的一阵笑声。李弘摸摸鼻子,只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敕旨正式生效后,李弘跟着武皇后来到文思殿,这里已经存放了不少政事堂的宰相们处理过后上奏的公文,便是皇后有教导之心也没教导的时间了。

“弘儿先随意看些奏疏,若是觉得奏疏无趣就遣人去东宫取些你常读的书来。”

相较于读书,李弘觉得还不如看奏疏呢,至少有时还能发现些新鲜事。

刚翻过几本无趣的奏疏,李弘就看到一本御史的弹劾奏疏。

被弹劾的人叫刘仁轨,皇帝突然失明前才任命的检校带方州刺史。

李弘之所以感兴趣是因为带方州是皇帝新在百济设的,事关百济,官职还带有检校二字,一听就很有故事。

而且刘仁轨这个名字李弘觉得在哪听过,但他每次观政入耳的名字实在不少,一遍想不出来便不愿想了。

干脆静下心来看连标点符号都没有的奏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