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时节正值五月,在云棠记忆中前几天一直在下雨,不然的话云棠上山也不至于从山上摔了下来。
正因为雨水提供了生物所需,树林中潮湿的环境正好为生物的繁殖生长创造了条件。
也正是这样,云棠想起在现代的农村老家,山林中有一种菇菌。
这种菇菌在老家,人们叫它苁菌,所以云棠也一直称它为苁菌,随了老家的称呼!
这种菇菌一年生长两次,但是两次的颜色不一样。
第一次,生长在五到七月份,正值水稻在第二次插种长苗的时候那段时间。
因为那段时间处在地理书上所说北半球的雨水季,雨水充足。
苁菌喜湿,充足的雨水给苁菌提供了生长环境。
但即便如此,它对于生长环境要求也是很苛刻,在现代也没有人工种植成功!
苁菌喜枞树林,长得最多的地方也在枞树林中,所以名字也随了它。
眼下这个季节的苁菌是偏红色的,红中带黄。
而第二次,生长在收稻谷的那段时间,也就是九十月份。
此时的时间段,正处在秋雨季。
秋雨连绵,没有像雨水季的大雨,但秋雨一下就是十天半个月。
所以此时树林中的环境潮湿,也适合苁菌的生长
而这个时候的苁菌是紫色的。且这个季节的苁菌比五到七月的苁菌口感好很多。
看着眼前大山树林,云棠再想想现在的时节。
不刚好是第一次苁菌生长的月份吗?
这喀斯特地貌山林,就是山多草多石头多且坑也多。
刚好也符合苁菌所需。
啧啧,怎么可以这么好运气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这个时代,不知道这里的人知不知道这个可以吃。
如果不知道,那么自己可以赚一票。如果知道的话,那岂不是白忙活了?
先不管这么多了,先填饱自己的肚子再说,说干就干。
看着身边半人多高的茅草,云棠是奔溃的,心里在想会不会有蛇在这之中呀。
顾不上这么多,云棠弯下腰,用刀小心扒开茅草。茅草的根部都是腐草,这个可以作为菌类生长的养料。
而且即便天上太阳很毒辣,但在这半人多高的茅草下面,可是很凉快,这既有腐草做养料又潮湿阴凉恰恰为苁菌生长提供了场所。
云棠用刀把腐草扒开,看看,腐草下面就冒出红星点点了。
心想怎么这么好的运气,现在的苁菌都还是那种含苞待放的小菌菌,菌伞没有打开。
这样子的菌子是最好吃的,口感好,而且很鲜美。
如果不早点摘回去,不出两天,这种含苞待放就会不复存在。
而后取而代之就是菌伞完全打开的苁菌,且它的味道也不及之前的一半,口感也会变得木讷。价钱也会降低很多倍。
算了不想这些,把背篓装满才是王道。
想想在现代农村老家,小的可以卖30到50一斤的东西。(可能在不同的地方价钱不同,而且叫法也不同)。
而且在城市里还买不到,此刻的云棠已经漂浮在云端之上了。
看着地上小片小片的苁菌,眼里尽是痴迷,因为云棠也很喜欢吃这个。
对于眼中痴迷,我们暂可理解。
但是苁菌是一种极其容易受伤的菌类,一点点的碰伤,都可以影响外观。
所以摘取和存放是及其的严格。
先在背篓中放一层草茸,或者是地藻,然后再放菌子。一层一层来,这样就保证菌子不受碰损。
过了不一会,云棠的背篓就装满了,都是含苞待放的小菌菌。
再往四周看看,还有很多。
还不算林中的,这样看来可以采上一段时间了。
也庆幸自己上山的时候,把上山的路用刀给削出来了。
不能背着小家伙,但自己可以牵着他下山,这样想着,不多时就走到了小家伙待的地方。
去了近一个多时辰,小家伙靠在地上的树干睡着了。
看着他的模样,想想还是挺心酸的,不能给小家伙一个温暖的家,小小年纪就要遭受这么多。
云棠放下背篓,轻轻把小家伙抱在怀里,此时的小家伙身体很冷,可能是在地上太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