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是越老越值钱,更何况他都快退休了,没有把握的案子不会接的,以免影响他的声誉度。
钱包里的银行卡我都查过,每张卡上少则五千,而且还有一张免密卡,劫匪不会不认得。可以排除临时起意抢劫,否则至少可以斩获好几万块钱。”
“最近他接手过的案子有没有输过?会不会是来寻仇报复呢?”
“不会,近一年的官司我都查了,没有输的。而且对方也都是家世显赫的那种,不会试机报复。”
“也就是一点儿原因都找不出?”
“是啊领导,一丁点儿都没有。”
“那也得找,不能让凶手牵着鼻子走,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破案,难道要依附他再次犯案吗?如果他是连环杀手,岂不是又要有人的生命受威胁。”
“如果凶手随便选的目标,那他为什么还费尽心思地把尸体收拾干净再扔掉,难道他只是习惯了或是有洁癖吗?”
“凶手异常沉稳,手段老辣,抛尸后还不慌不忙地整理现场,他一定非同常人。”
“领导你想说什么?”
“是不是我们先入为主了,其实他和连环案也未必有关系。如果真是那个凶手,以他的个性早就又接着犯案了,哪会等着我们来破。
现在我命令,暂且忘了连环案,全心全力破这个公园停尸案。”
“领导,我们……”
“好啦,大家有什么想法都提出来,只要是有主意我们就可以试试。凶手不是毫无章法嘛,那我们也来个出其不意。”
“张队,我们的确有点儿因为当年的案子着急了,想着凶手再犯案一定不让他有可乘之机。先入为主这是做刑侦的大忌。”
“我知道大家伙是为了我好,你们心里想着我这个领导,我感激不尽。但要记得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是警察,刑警,要案命案关天,怎么可以为了一己私利,拿人命群众的安危当儿戏。
他们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如果我们不保护他们,谁来保护他们。
衣食父母,没有老百姓我们没有工作,没有理想,什么都谈不上。
是我不好,让大家走入误区,我检讨。之后谁也不要再提连环案了,破案要讲证据,感觉不好使,猜测更是无稽之谈,我也相信终有一天他会落网的。
好了,我们现在回到咱们公园爆尸的案子,大家收拾好思路,咱们一起缕清头绪。看看事情的关键点在哪。”
张队晕了口铁观音,“我们再对自己负责的部分做一下简短的介绍,不要掺杂个人感情和主管臆断。
在座听的人呢就认真听,切记不要想连环案的事儿,不要比较,看看能不能走出误区,找到突破口。
下面开始从邓姐开始吧。”
大家伙儿一听张队这么一说,正襟危坐,调整好状态。
“死者阚奇,被人用哥罗芳迷昏后一刀刺中脾脏致失血过多而死。身上没有抵御性伤痕,和任何明显外伤。
停尸现场不是案发现场,地上没有足量血迹,凶手替死者换好衣服,梳洗好后,遗尸到花园。”
“邓姐,我打断一下,既然尸体被移动过,那么尸斑还能不能成为证据?
我是说尸体被挪动后形成的尸斑会不会改变。”
“张队,好问题。我要说的也基本上差不多了。我来解释你问的尸斑问题。
尸斑在我们法医学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有专门介绍尸斑的课程。
简单来说尸斑的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人死后血液循环停止,血管内的血液由于重力作用沿血管网坠积于尸体低下部位。
刚开始时压之消失,移动位置尸斑可以重新形成,待血红蛋白进入了周围组织里,压之不会消失,移动体位也不会形成新的尸斑。”
“能不能判定本案尸斑是一次形成的,还是在形成过程中有过改变?”
“张队是想由此推断出凶手处理尸体的细节吧?以及凶手家离公园多远?”
“还是邓姐知道我的心思啊,一语道破。”
“我知道张队的意思,但是凶手也可能过了一段时间整理尸体,也可能很快整理完后放置了一段时间才挪动,不能完全凭借尸斑情况判断凶手住的远近。
我只能凭经验粗略判定一下,尸斑基本都符合尸体的所处位置。如果一切按常理来说,他应该住的不远。”
“好的技术婷,你辛苦了。你放心,我会综合考量各种情况,而不是片面的全盘接受。”
“接下来我再对手上的物证简单说一下。
首先是大刘采集到的鞋印,在尸体附近,很有可能是凶手的,当然我们没法确定,不排除是别人的。
由这个鞋印来看,鞋的主人冬天穿一款秋季鞋,他应该有一定脂肪储备,不会太瘦。其次他的鞋码是41,再看鞋印的落地深度,推测他的身高在173厘米左右,体重大概140斤。
迷药残留验出符合药店常归销售的哥罗芳。而指甲里有的白色粉末证实是乳胶手套附带的滑石粉,这也符合凶手戴手套作案的推测。
垃圾桶钢架上的红色纤维来自死者戴的围巾,凶手很可能是到近前摘掉刮住的围巾时,被锋利的边沿划破手,以至于我们在上面做出血迹反应,也验出了不同于死者的DNA,这将会和附着在一起的红色纤维作为铁证,让凶手百口莫辩。
再来说说凶手为死者换上的新衣服,其上找不出任何有价值的线索,这也可能是凶手选择为尸体换新衣服的原因。
由于在死者面部找不到一滴血迹,又有一小点香皂沫的存留,所以很可能是凶手用这种香皂给尸体洗过脸。
而这种香皂经证实来自美容界,给顾客做护理时的材料,所以推测凶手和喜欢做保养的女人同居,才会用到这种专门的精油皂。”
“除了哥罗芳,死者有没有中毒迹象?”
“胃里没有食物,验了血,没有毒物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