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最后,被抄的只有徐增寿本家府邸。
至于徐增寿的后代及本家人,那毫无疑问,充军的充军、流放的流放,进教坊司的进教坊司。
深思熟虑之后,建文帝最终还是没有同意景隆二号率领京军出城与燕军野战的意见。
虽然敌来龟缩,有损朝廷颜面,但野外交战,本就风险众多,一丝不慎,都能引发一场多米诺骨牌式的大败。
此外,朱棣是个拥有丰富领军作战之经验的主将,他十分善于把握战机,充分制造各种机会,是个极具反败为胜之能耐的敌人。
虽然京军有二十万,景隆二号也有着超前的作战思维和思考模式。
但他那些传承自建文帝脑子里的知识,毕竟只是纸上谈兵。
来自和平年代平凡人一个的建文帝,连战略游戏都玩不好,道听途说来的军事作战知识,用来纸上谈兵还好,真要用来打仗,在这个要是再大败一场可就真的无力回天、坐地等死的节点,建文帝对此自认十分信心不足。
想要试错,也不能挑生死危机的时候来试错嘛。
左想右想怎么都不好,建文帝干脆决定固守待援,充分利用金陵城坚池深的防守优势,背城作战,以守代攻。
金陵,这个大明帝国的第一座都城,它的城防力量绝对不是纸糊的,金陵城墙建造的总负责人就是朱元璋。
这位精力旺盛的老兄为了金陵城的建造呕心沥血,哪怕一块烧制城墙用的砖都是专人专属建造,城砖出了问题就拿谁是问。
所以金陵城墙特别高厚且坚固,再加上这里是一国首善之都,各种物资聚集的中心,人口众多,囤粮众多,哪怕燕军围个十天半月的城,一点儿问题都不会有。
建文帝就不信,朱棣在失去了内应帮助,而且朝廷的各路援兵正在快马加鞭地赶来的时候,会这么死心眼的非要困守金陵。
只要朱棣迫不得已一退,大明帝国转瞬就绝地求生!
哼哼,到那个时候,就是老子追着朱棣到他老家了!
建文帝正在遐想着,正在这时,一把慷慨激昂的声音响起。
“陛下,不可啊!泱泱大国,怎能见敌不争,退避三舍?!”
正在滔滔不绝‘子曰、孔子曰、老子曰’的,正是那个原建文帝的心腹爱将方孝孺。
这个家伙是建文帝身边的主要谋士,幼时就以聪敏机警著称,后师从当代名儒宋濂,诗文为时人所推崇。
建文帝登基时,他一朝登堂入室,成为了建文帝朝政的主要幕僚和代执行者。
只不过呢,文人嘛,秀才嘛,儒学嘛!
都讲究一个冠冕堂皇。
因此方孝孺对建文帝囤兵龟缩的策略,一万个有意见,认为此举有辱斯文,大损朝廷颜面,按他的说法,京军就该堂堂正正出城,摆开阵仗跟燕军交战。
!建文帝只想说,我尼玛,劳资怀疑就是你这个家伙老说堂堂正正,才害得朝廷大军在正面战场上连番败战,现在都被人打到老巢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