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朝堂文臣们纷纷在心中所想,认为建文帝罢黜方孝儒出京,一定是对方孝儒本人不满意,并不是对整个文官群体不满意。
当然,乾清宫东暖阁里的那位皇帝,之所以打算从翰林院里选拔官员,可就完全不是文臣们心中所想的那个理由了。
建文帝纯粹是因为,原初历史上,朱棣的内阁首任要员,就是从翰林院里出来的,而看起来朱棣内阁从翰林院里征兆出来的这些辅官,干事还算不错,于是建文帝就以史为鉴,按图索骥罢了。
所谓的‘给了文官们一个定心丸’,纯粹只是建文帝不知道的无意中产生的巧合而已。
。。。
建文帝开内阁的消息一外传,朝堂文官乃至武将们的心思霎时就起来了。
虽然内阁诸位辅官的入阁品秩才正五品,朝堂大佬们不太看得上目前这个小职差,所以不会主动去争取,但内阁诸官,职在为皇帝将奏疏划分轻重缓急、呈递意见、参预机务,其下虽不设置新官署,职权受到限制,然而作为天子近臣,阁臣们凭借接近皇帝的方便,对皇帝的决策会有重要影响力。
这个重要影响力,在朝堂内,就意味着大臣们的自身权力。
所以朝堂诸臣,没一个会眼睁睁的看着政敌或者不顺眼的敌人把内阁的席位抢到手。
于是乎,一份份推荐自家后辈、门生、弟子或者好友后辈、门生、弟子的奏疏很快就蜂拥而进磅礴大气的金陵紫禁城。
乾清宫东暖阁。
檀香飘飘。
建文帝舒舒服服的躺在卧榻上,在他的旁边,是只穿着粉红色小肚兜和一袭薄得过分的里衫的甄美人。
建文帝一边吃着甄美人巧手递过来的葡萄,一边听着甄美人念奏疏。
卧榻前的御案上,摆着好多份奏疏,这些由前日呈递而来的奏疏,除却少部分是地方事务外,绝大部分都变成了举荐的奏疏,这些举荐奏疏不仅来自金陵各部院主事,就连不少靠近京畿地区的周府县的地方官,得知此事后,都不约而同上了折子举荐内阁辅官。
一个个的,真可谓是,将举贤不避亲原则贯彻落实到了无极限。
臣子们举荐的人选五花门,朝堂中诸臣举荐的大部分还正常,都是翰林院中比较出名的学士,而地方官员,就有些奇葩了,什么乡野村夫、县里幕僚,一个个冠上高大上的简介和背景介绍,就把奏疏发给了建文帝。
如果不是建文帝来自后世,深知官僚们的德行,怕不是就真以为自己的大明朝,天下能人无数,一个个都有肃国大才了!
甄美人巧手拿起下一份奏疏,轻声念起,忽地,建文帝叫停甄美人的念诵奏疏。
“把奏疏拿来朕看看。”建文帝说着,伸手接过甄美人乖巧递来的奏疏。
建文帝要亲自看的这份奏疏,也是一份举荐奏疏,举荐人是身为建文朝庭礼部侍郎的董伦,而其举荐的对象,则是现时任职翰林院待诏的解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