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刚想开口召来中书舍人拟旨,就在这时,他想起朝廷中还有好几个官位空缺,而又因为他一直没有召集诸官开过朝会,因此导致那几个位置的任职人选,一直悬而不决。
这都是因为建文帝把吏部及诸官推荐任职人选的奏本当成缓件没有重视,然后很少看到,更很少召诸官进宫商量事务。
而齐泰、黄子澄这几个亲信大臣又不可能天天进宫,甚至就连他们发的奏疏,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列为急件的话,懒惰的建文帝都不怎么去看。
这样一想,好像的确不太合适,说到底明初天下大定,不像后世那样天下千疮百孔,因而一天天里不可能有太多紧要事务,这导致朝廷要务其实更多都是这些繁琐小事。
“传朕口谕,召五军都督、六部专掌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及通政使乾清宫觐见!”建文帝发令道。
这些人一到齐,其实就相当于开一个朝会。
区别只是在正式的朝会上,所有三品及以上的臣子都会出齐,不像建文帝即将召开的这个小朝会这样,参加的官员,只有通政使是三品官。
大明朝廷五军六部诸司的官衙都在千步廊两侧,千步廊自南向北延伸,尽头便是紫禁城的入口承天门,幽深的宫门内便是堂皇大气的紫禁城。
整条长廊御道青石铺垫而成,两边一间间的廊屋挂着灯笼,廊屋门窗内,显现着穿着各色官服的官员,门廊御道间来来往往的公务人员彰显着此处热闹的景象。
此时正是上午,无数承担着朝廷运转之重职的大小官员,正在兢兢业业的为国家服务。
就在这时,一群身批大红罩甲的天武将军们骑着高头大马从御道上驰越而过,轰隆的马步声中大喊随之而发:“陛下令,召五军都督、六部专掌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及通政使至乾清宫觐见!”
天武将军在千步廊上高声传令之时,也已有另外几名天武将军经长安右门出,直进通政司传令。
天武将军传令后不久,在召唤名单里的各部主事,纷纷整理仪容,然后外出,坐轿的坐轿,骑马的骑马,三五成群地前往承天门。
紫禁城中一般不能骑马,所以来到承天门,朝廷诸官们纷纷下马下轿,与自己相熟的同僚一起,步行进宫。
一边往乾清宫走去,一边这些个朝廷一、二品大官们不停在交头接耳,揣测皇帝为何忽然召开朝会,是要商讨什么大事。
自七月初起至今,皇帝召开朝会的次数是屈指可数,不知不觉地,大家都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就是开朝会一定意味着皇帝遇到了什么大事。
如果是小事,以皇帝的性子,一定会选择乾纲独断,自己这些六部百官,只有执行的份。
前往乾清宫的路上,十来位国家重臣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团体,走在左边的,是纵横沙场,以大功成就自身地位的武将们,走在右边的,是从科考中脱颖而出,以才干成为治理国家必不可缺之一环的文臣们。
摆小碗收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