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六十八 迷雾(1 / 1)宁知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萧敏与封锦的关系,自破了冰后便如残冬遇到春光,冰雪消融、春意来袭。

与两人之间的春意融融相比,押解张道士回京的几位大人如置三九寒冬,一切充满了巧合,又让人充满怀疑,众人心里都是疑窦,却找不出答案。

当飘雪的惊蛰到来的时候,去青州的张大人冷着脸回来了,那脸冷得和天上飘下的雪有一拼。

原来,凭锦衣卫的手段,张大人并没有翻到直接有效的证据。

只能将王小六的遗孀刘氏、儿子、过去半年过往从密的人均以协同调查的名义带了回来。

王小六的病秧子儿子,一路颠簸到京城,羸弱更胜三分,王小六的遗孀一脸愁苦地照料着他。

此行有一名叫杨听风的,是泰宁侯府在青州当铺的二掌柜,与王小六交往从密,常以兄弟相称。

却原来,张大人一来到青州,紧锣密鼓地查出,王小六常在杨听风手中典当物件,王小六离开青州前,曾收受杨听风二百两白银,

那杨听风,四十来岁,是泰宁侯府二管事的儿子,打小是泰宁侯世子的书僮,后来放出来在青州做了二掌柜,长得白净文弱,不像生意人,倒像个文士。

杨听风一径辩解:王小六儿子自小病弱,王小六为了儿子,将祖上传下来的家当都陆续典当填了进去,当铺与他做了长久生意,也有几百两的生意往来,一直都有账簿记录。生意往来久了,杨听风也了解王小六,这虽是个悭吝、怪异的人,但却也是有情义的汉子。故时间久了,以兄弟相称。

前些日子,王小六休沐,儿子身体有好转,要一鼓作气继续抓药,家里却银钱不继。老家还有祖上传下的一件老物事,此番却无法赶回老家拿取,故商定先由杨听风出借二百两银子,下回休沐,王小六将老物件拿回来典当,随后还钱。

杨听风信得过王小六,故出借银钱,亦未立字据。

查看当铺的账簿,王小六典当的物事,金银绫罗、细瓷器物均有。

王小六自十二年前开始在此间典当,共计十五件典当、二十件物事,共计五百二十两白银。最近一番典当是在一年前,当的是金雀累丝镶宝钗,四十两。

但王小六典当的物事都是死当,早已经转手卖了出去。有的卖给了本地富户,有些卖给了过路的行脚商人。

王小六典当的由来已久,典当的都是普通物事,并非稀世珍宝,众人均无甚印象,所幸往来账簿俱在,当铺的人一番查看,有2件金器,一件青瓷笔洗留在本地。

顺着记录找到本地的富户,张大人着人一一前去查看。结果,当年购买的金银首饰,因样式老气,都被拿去翻新;青瓷笔洗却保留了下来。

张大人一面着人去首饰行查看金银首饰翻新的旧账,一面将笔洗收押拿去做证物。

张大人又亲自令刘氏带路前去王氏老家,却见那青州城外五十里的老家,不过是一进砖瓦老屋,年久失修,枯草弥漫,瓦破墙倾。进去一瞧,屋里未见任何值钱的家具,徒留腐朽的残木,,只见有流浪人遗留的痕迹,除此以外,起码二十年没住过人;细细一搜,只搜出些破陶烂瓦,哪里有什么值钱的物事。

村里村外一问,都说,王家自打三十年前搬走以后,都有一二十年没回来过了,那院门紧锁,偶尔有些过路的乞丐偷偷进去,却不见有什么人正经来过。

而那边首饰行,却没有详细记录,不过是写着某年某月某日“荷花里付太太一金丝碧玺钗(重一两)一莲花纹金镯(重一两)”,算算时间,是五年前的事情了,问那掌柜的,对方依然毫无印象。

一个军户,年饷十八两,家里有个病秧子儿子,哪里来的金银器物典当。

问那刘氏,那刘氏一味地哭啼,一问便是说,完全不知道当家的银钱从何处来。那病秧子也在旁附和。

还是锦衣卫向杨家当铺的伙计使了手段,才招出:那些器物不是普通收藏,倒像是在土里埋过的。

杨听风见伙计已经招出,才道出,那些器物是王小六用手段摸来的阴财。那二百两白银是因王小六说确要去倒一批货回来,所以先支出去的钱,字据确是有的。原先怕影响当铺生意,不敢拿出来。

随后杨听风便将字据呈了上来,看那字据的落款时间,是正月初八,那时京里还没有旨意让青州军士护送犯人进京。

张大人忙活一通,敢情王小六是个摸金的,杨听风虽似可疑,却也无直接证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