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十九 落定(1 / 1)宁知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二月里,腊月冬寒,先太子的事件,经三司会审,锦衣卫暗查后,终是结了案。

先太子死于风寒,吴院正诊治不力,革去官职,东宫一众内侍照顾不力,通通贬入浣衣局;东宫一应无出的姬妾都殉葬。

殉葬在本朝已经很少了,圣上又为先太子用了此例,大臣们纷纷上本劝谏,但圣上的话,堵住了大臣们的嘴:我儿正值壮年就孤零零地走了,我一个老父亲,为儿子做这点都不行吗?

先太子的事情就此尘埃落定。

先太子原是个谦恭柔和的人,若无意外,将来登基了,君臣亦能相得,如今一朝逝去,不知将来会有怎样的新太子。

太子妃自先太子逝世后,如同失了水的麦苗,整个人都萎靡起来,幸好还有惠郡王陪伴左右,渐渐有些恢复。

那日听惠郡王回禀,圣上要给他添阁老做老师,太子妃终于有了生气。

而如泰宁侯府,自太子病逝后,整个府上张扬的气势都没了,蛰伏了起来。

与之相对的,齐王的岳家、都宁伯严家,韩王的岳家、陕西都指挥司李家,却腰杆更直、精神抖擞了起来。

不知不觉间,又过年了。

去岁由于冻灾,高门大户都是冷冷清清地就过了年,今年比之去年,冷清更甚。

宫里今年依旧取消了春宴。

民间亦不敢高调唱戏作乐,只通家之好间相互有往来拜年。

今年萧家和封家就当通家之好行走,封悦还邀请萧敏去封府做客,萧敏应邀去了。

新年开印以后,圣上下旨:由王启为惠郡王老师,总领惠郡王学业。

这道圣旨一下,原本还算和谐的京城官场,悄悄地炸了锅:延请阁老做老师,这是先太子的待遇!

早些年圣上给众皇子启蒙,延请了翰林院大学士。

后来,太子当朝站班了,又叫翰林院大学士出身的胡阁老单独给太子开小灶,而齐王和韩王并没有如此待遇。

联想到御史上书请惠郡王母子迁宫的折子,一直留中不发,不禁有人猜测:莫不是圣上中意惠郡王,要立作太孙?

谣言不禁在官宦之间传起来,齐王府和韩王府的杯盏不免又遭了殃。

齐王出去应酬,带了这样子的流言回到府中,忍不住又摔碎了桌上的茶盏:“长幼有序,他辈分都低一截,凭什么就特殊待遇?!”

王府王长史给齐王出了个主意:“王爷稍安勿躁。圣上给惠郡王延请王阁老给老师,王爷可上折子,请送长公子进宫与惠郡王一起读书。”

齐王脑筋一转,展开颜来:“王长史所言甚是,同是孙儿,我儿也该受到同样的待遇。”

突然眉头又皱了起来:“若是父皇不应怎么办?”

王长史道:“那就当再从长计议了。”

齐王脸又沉了下来,说干就干,齐王即刻让王长史草拟奏章,准备第二日就呈上去。

而那厢韩王府,韩王妃听到李娇带来的这个消息,当场脸沉得能拧出水来,“哼,他一个毛孩子,能做什么,值当请阁老做老师?”

李娇冷淡听着韩王妃抱怨,也不言语。

李娇的婚事还没定下来,倒不是没人来求亲,只是有封锦珠玉在前,其他的人李娇总是看不上。

韩王妃忍不住说:“娇儿,你倒是说有没有这样的道理。”

李娇说:“姑母,皇家的事情,我哪里有置喙的余地,圣上自有主张。否则你让姑父拿个主意。

提到韩王,韩王妃火气又起来了:“他能拿什么主意,只知道吟诗作画。今日又叫了那些请客在作诗。”

说完,大冷的天,竟拿手里的帕子扇起风来。

李娇说:“既然姑父爱读书,你就让他多读些圣人书,将来圣上召问,也能言之有物,总不至于将来还不如侄儿吧,如果真这样,那能怪谁?”

韩王妃深觉有理,眼珠一转,有了主意。

李娇不多时便拜别归去。

晚间,韩王尽兴而归,韩王妃不禁提醒韩王:“王爷,听闻父皇已经为惠郡王延请王阁老做老师。人家十三四的少年郎,要读圣贤书了,你也是翰林院大学士教出来的学生,也该将圣贤书重新拾起来。”

韩王听了,道:“谁说我不读圣贤书,书中自有黄金屋,我日日徜徉诗词间,快活又满足。”

韩王妃冷哼一声:“你的那些诗词,对治国有用吗?父皇召问起来,你能对答吗?”

韩王一噎,讷讷不语。

韩王妃见他这样,脸色好了一些,“王阁老是惠郡王的老师,不只是他的老师,你也可以跟着学学,不若,你上个折子,说仰慕王阁老学问,想跟着王阁老一起读书。”

韩王听了,犹豫道:“我年纪比晖儿大了一轮,跟着一起读书,多难为情。”

韩王妃气道:“有什么难为情的,此时不争,你待何时,到别人摘了果子,你再眼红还有什么用?”

韩王耿着脖子道:“反正,我是不去的,教我这般和侄儿争宠,以后我有什么脸面在外行走。”

韩王妃一气之下,扫了桌上的茶盏,韩王吓了一跳。

韩王妃吸了一口气,又想了想,突然一笑:“你既不愿意上折子一起读书,那就不去,谁说一定要入宫读书的,你可以直接去找王阁老,说仰慕他学问,想多多想他请教嘛。再说了,不拘王阁老,其他阁老,你要是仰慕他们的学问,也可以多向他们请教,这样总行吧。”

韩王想了想,勉强点头:“胡阁老诗词造诣一般,赵阁老尚可,萧阁老勉强,曹阁老尚可。我便多向他们请教罢。”

韩王妃听了,这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韩王虽然性情绵软,但有些认定了事,不论你怎么劝解、怎么发火,楞是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他说不愿与侄儿争宠,那是绝对不会和惠郡王一同读书的,如今愿意去找曹阁老也是好事。

第二日,齐王便上了折子,圣上依旧留中。

韩王倒是时不时地与各位阁老探讨诗词文学,只是胡阁老、萧阁老诗词造诣一般,渐渐地韩王便与赵阁老曹阁老走得多了。

到了元宵,圣上独独找了封太师入宫,两人在乾清宫谈了半日,也不知道谈了什么。

后又召了赵阁老、五城兵马司指挥使张大人、韩王、泰宁侯入宫。

到了二月十八,萧敏和封锦的婚事定了下来,圣上又一封圣旨,给两人赐了婚,一时,两人婚事又成了京师热议。

众人都知道封锦,对萧敏确是不熟的,因萧敏十岁上才回京城,也不见经常出来行走,实在没有什么名气。众人都猜测,这萧氏是何等美貌、贤德,竟得圣上赐婚。当然,更多人猜测,是因为圣上看重封太师,所以为他孙儿赐婚。

不过半旬,就听到赵阁老的孙儿赵令清与泰宁侯嫡幼孙女杨婉萱定亲了,泰宁侯嫡次孙与韩王妃的侄女李娇定亲了,且是圣上保的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