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隆绪是辽国的第六位皇帝。
身为耶律贤(辽景宗)的长子,他自幼便聪慧过人,通乐理、善诗文、精齐射,作为兄长他能爱护幼小,作为儿子他敬重父母,作为皇子他又能善待宫人。耶律贤看在眼中喜在心头,他这个长子既有中原汉人所崇尚的“恭谦礼让”,又有契丹族勇士所具备的勇猛和机敏。再加上其母萧皇后卓越的政治才能,年仅十岁的耶律隆绪被辽景宗耶律贤于乾亨二年(公元980年)封为梁王。这也是在昭告天下,他对于这个皇子是寄予厚望的。
乾亨四年(公元982年)秋,九月二十四日,辽景宗病逝于云州焦山行宫。九月二十五日,耶律隆绪即皇帝位,由其母萧太后暂摄朝政。
萧绰知道“主少国疑”这四个字,所以她必须拉拢依靠朝中重臣才能对抗那对于皇位虎视眈眈的宗亲。耶律斜轸在辽景宗在世时深受器重,是辽国的南院大王。韩德让时任南院枢密使,是辽国汉臣之中权势最大之人。耶律斜轸是萧绰的侄女婿,韩德让与她在少年时曾有婚约。
在如此微妙的关系之下,他们两位朝之重臣在耶律隆绪即位之初的那段时日,成为他们母子二人最大的依仗。
韩德让与耶律斜轸受顾命辅佐萧绰,三人经过秘议之后,先是诱敌深入而后出其不意地夺取了始终觊觎皇位的各路诸侯和宗亲的兵权。
自此,大辽国的皇太后萧绰开始了她长达27年的政治生涯。
统和十七年(公元999年),耶律斜轸病逝。如此一来先皇钦点的顾命大臣便只剩下韩德让一人,多年来他凭借着过人的谋略和治世之才为大辽国带来了繁荣和兴旺。再加上他与皇太后萧绰之间那些说不清的关系,朝堂之上便出现了他一人独大的局势。
耶律隆绪多年来对韩德让也是恭敬有加,即便是在他一人独大的局势愈演愈烈的情况之下,私下里耶律隆绪和韩德让的关系仍旧极为亲近。
作为臣子,韩德让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权势通天、功高盖主而对少主傲慢无礼,反之他这些年每每与萧绰谈论国事的时候都会带着耶律隆绪,碰到少主不明白的事情韩德让也会为其耐心、详细地讲解。
而耶律隆绪作为主子,也没有因为自己皇帝的身份对韩德让趾高气扬,颐指气使。反而对他恭顺谦和,尊其为师,敬其如父。
对于外面那些,关于萧绰与韩德让之间那些难以启齿的流言蜚语,耶律隆绪也从不往心里去。他始终相信母后对于先皇的忠贞,更相信以韩德让的人品必不会辜负这浩荡皇恩。而且,多年来他们每次讨论国事耶律隆绪都是在场的。
然而,这些都只是表面现象,是耶律隆绪自我安慰的一套说辞罢了。
一直被当做储君培养的他深知这世间所有的事情都不会只是“空穴来风”。
虽然,大多数时间里耶律隆绪对于那些传言都一笑置之。但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心中那颗怀疑的种子就会偷偷的发芽,慢慢的生根,深深的驻扎在他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终于有一日深夜,耶律隆绪鬼使神差地想要去萧绰的宫帐去看一看。他走出自己的帐子,独自一人前往。一路上他幻想着许多场景,如果自己走进母后的宫帐后没有看到韩德让,他要用什么样的借口来解释今日自己深夜的莽撞;如果他在母后的宫帐之内看到了韩德让,就能证明外面的传言是真的吗?他到底要相信谁?
就这样,耶律隆绪在去往萧绰宫帐的路上不住地胡思乱想。片刻之后,他便已经站在宫帐的不远处。
夜至亥时,萧绰宫帐之内依旧晃动着烛火的光亮。耶律隆绪心中的疑虑又加深了一层,当他悄悄靠近萧绰宫帐的时候,恰巧与刚刚从里面出来的韩德让相遇。
耶律隆绪虽然嘴上不说,但其实一直对他们之间的关系有所怀疑。如今,当他与韩德让在萧绰的宫帐外四目相对之时,那份羞愤如惊涛骇浪一般在胸膛之中翻涌。
韩德让在帐外看到耶律隆绪的时候,脑袋里犹如炸开了一个响雷“轰”的一声,他顿时觉得自己眼前阵阵发黑,太阳穴处突突的跳动着。耶律隆绪的眼睛里闪着嗜血的寒光,死死地盯着这个朝廷所依靠的重臣。韩德让脸色在月光的映照下惨白异常,心中不住地颤抖着。他撩袍跪地,心虚道:“老臣参见大王……臣与太后娘娘……”韩德让想要将今晚的事情亲自向耶律隆绪解释一下,谁知他的话还没有说完,耶律隆绪便转身离开了。
萧绰听到了帐外的动静后满腹狐疑,她觉得夜深至此还有谁会在自己的帐外?萧绰一边思索着,一遍走出宫帐查看。谁知刚刚走出来,就看到了耶律隆绪那愤然离去的背影。
萧绰低头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韩德让,只见他满面羞愧,脸色涨红的不住摇头。
看到如此情景,聪明如她怎么会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呢?!
于是,萧绰想都没想就追了过去,她一边追一边呼唤自己的儿子,希望他能停下脚步听自己说两句。可谁知道她越喊,耶律隆绪走的就越快,最后萧绰气恼的大声叫到:“文殊奴,你给本宫站住!”
“文殊奴”是耶律隆绪的别称,自从先皇崩逝之后,好多年都没有人这样叫自己了。
他忽然就停下了脚步转过身去,借着月光仔仔细细的端详着母亲。父王去世的时候自己还小,母后一个女人能顺利的将整个朝政把持在自己手里,自是离不开韩德让等朝廷大臣的协助。况且,父皇走的那年母亲不过三十岁,她所需要的安慰与陪伴都不是自己能给的。
这些事情耶律隆绪自己心中都清楚,可是这并不是他们胡作非为的借口。作为先皇的儿子,他无法容忍这样的背叛,女人背叛丈夫,臣子挑战皇权!
耶律隆绪咬着牙向萧绰行礼后低声说道:“作为儿子我可以理解母亲,作为一国的君主我却无法容忍。母后,今日就当我没有来过,也请您收殓不要试探我的底线。”说罢,耶律隆绪头也不回地阔步离开。
回到皇帐后,耶律隆绪一脚将帐内的桌案踢翻。深夜之中,东西掉落在地的声音极为突兀。守在帐外的士兵害怕帐内的主子遭遇刺客、发生意外,于是便一股脑的冲了进来。
耶律隆绪听到身后的动静,怒斥道:“都给孤王出去!滚!”
冲进来的士兵先是看到了满地的狼藉,随后又不知所措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们都是跟随大王将近十年的近身侍卫,主子给人的印象永远是宽厚温柔、沉着睿智,还从未见过他发这么大的脾气。
耶律隆绪发现身后的人听到自己的命令后依旧站着没有出去,他忽然就觉得自己这个大王做的实在没有意思。天下有哪一个统治者做到他这个份上?
国家他做不了主,臣子不将自己放在眼里,这大王做的连自己娘拱手都给别人了!自己一个堂堂男儿,却成了这天底下最大的笑话。
想到此处,耶律隆绪觉得自己无比可笑。他满腔的哀怨与悲愤难以抒怀,想要哭可咧开了嘴之后却成了笑。诡异的笑声回荡在空旷的皇帐内,眼角漫漫流出了泪。
看到耶律隆绪的情绪有些失控,帐内的士兵也不敢多待,他们默契的放轻脚步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没有人知道这之前发生了什么,更没有人知道耶律隆绪这一晚在皇帐内是如何度过的。
月垂日升,当耶律隆绪再次出现在朝堂之上的时候,便早已不是昨日的那个任人摆布的契丹国主了。他在面上依旧任由太后摄政主持大局,而实际上却开始悄悄地在朝堂和军队之中培植自己的势力。
耶律隆绪的改变无人洞悉,可是萧绰和韩德让两人之间的变化却是极为明显的。
其实,关于萧绰和韩德让两人之间的传言大部分都是真的。他们几乎每日都以国家大事为借口,在萧绰的宫帐之耳鬓厮磨。
唯独耶律隆绪碰上的那个晚上,他们的确是在商议国事。
所以,韩德让才想要解释。萧绰才会有底气呵斥自己的儿子。她追过去的的本意是想要将当晚的事情解释清楚,然后借助耶律隆绪的嘴帮他们消除这些流言蜚语。
却不曾想,耶律隆绪压根没有给她这个机会。
萧绰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女人,之前她和韩德让的交往一直遮遮掩掩,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在顾忌耶律隆绪。可如今已经被他撞见,那也就没有什么可顾忌的了。
于是,他们从那一刻起不再偷偷摸摸的见面,而是明目张胆地过起了夫妻般的日子。二人同案而食、并排而坐、同榻而卧、共枕而眠,他们无所避讳的同进同出,一起外出打猎、处理政务,萧绰甚至在接待外国使臣的时候都由韩德让陪着。
面对这样的境遇,耶律隆绪虽然怒在心头却始终不动声色。朝臣们将王上的无动于衷看在眼中,便也只能叹息而过,将心中的愤愤不平掩藏。
天长日久,耶律隆绪对他们的容忍让韩德让的内心愧疚不已。于是,他对萧绰说:“你我幼时曾有婚约,如今再谐旧好,我一定会将他当做自己的儿子看待。”而事实上韩德让说到做到,这些年他就真的将耶律隆绪当做自己的亲生子看待。
可是,皇权的争夺充满了算计。在这条路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耶律隆绪要的不仅是执掌皇权,他更想要韩德让的命。
故而,这十几年来他费劲心思培养暗探并且安插在各处。韩伏月便是其中一个,毗沙门的丁苍生则是他在江湖的同盟军。
耶律隆绪暗中帮助丁苍生去抢夺见真门的《慧定心法》,而丁苍生作为利益交换,允诺耶律隆绪将帮助他将中原武林收入囊中。
逐鹿中原,吞并宋朝并取而代之,是耶律隆绪此生最大的野心,也是他毕生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