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女主设定为穿越者(车祸穿越),在现代,女主的职业为厨师+营养师+网红。其家境尚好,父母因爱结合,又因了解分手。而女主从小独立,受父亲影响喜爱烹饪,十几岁时出国求学,学得文武艺,也准备报效祖国。后来回国,考取国家注册营养师,又因拍摄短视频成为网红,后又开餐厅……总之,一个妥妥的人生赢家。
穿越古代之后,首先“失忆”,其实是宿主原身的“记忆”她并没有继承,这就造成了诸多阴差阳错、莫名其妙和笑料百出。初来异世,只有忠仆相伴,身份、家世、父母、乃至成长过程都一无所知,所有一切皆从探索开始。就像一只小小的寄居蟹,小心翼翼地伸出触角去了解世界。
这是个被前代穿越者改造过的世界,一切似曾相识,但又迥然不同。似曾相识是指社会百态,人文生活、精神世界同古代没甚差别。迥然不同则是指这里的一切又“前无古人”,“朝气蓬勃”和“欣欣向荣”。
有这样的“开端”,女主自然从自己的老本行开始,慢慢了解,慢慢融入,以一己之力去影响世界。这过程,如同体会食物的酸甘苦咸鲜,人生五味,就融合在每日的三餐之中。
从开始的小透明,到名媛“网红”,到大食医,再到后来掌管天下农业的“大司农”,这条路看似平坦,其实沟壑纵横,险象环生。但如果一路上有你(男主),苦一点也愿意,痛一点也愿意,就算这辈子注定要和你(男主)分离!
女主思想独立,行为独立,人格更是独立。在“存天理灭人欲”、“无才是德”、“德才兼备”、“内外有别”等儒家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势力下,她又如何安放一个来自现代的自由灵魂?
答案是:成为体制内的一个既得利益者!(不挑战世俗,不当女权拥趸)
最后说说营养师这个职业。
乍听似乎高大上,其实这是一个最亲民、最接地气的职业。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它就关乎了六件。有人说,这是一个舶来品,其实不然,营养师这职业,自古有之,而西方营养学奠基于18世纪中叶。
首先营养一词,出自《黄帝内经》:“夫人之所以滋养其身者,唯气与血。血为营,气为卫。营行脉外……血之周流于身,上透泥丸,下至涌泉,灌溉诸经,营养百脉。”
“营”有经营,营造谋取之意,“养”有滋养,调养,养护之意。我国固有的中医营养学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成体系,以研究中医饮食理论及其应用的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食物与人类生存休戚相关,而神农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因此便有了医(药)食同源的说法。
西周至春秋时期,将医生细分为食医,疾医(内科),疡医(外科)和兽医。食医位居四医之首,说明食医在当时已形成制度,这比西方的营养师制度早了两千多年。
“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窍”等,这些记载足以说明,当时已具备了中医营养学的理念和认识。
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对中医营养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唐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中医营养学最为丰富,最有成就的时期。
《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大量的食疗方,并十分重视饮食禁忌,比如服药禁忌,病中禁忌,妊娠禁忌等,这些内容在当今依然有参考意义。
《救荒本草》是一本神奇的书,其作者也充满传奇。书中有一部分为实验性栽培以及对去除植物毒素的研究,以至伯纳德.里德的附有现代鉴定的详细摘要,在现代一而再的出版!
王夫之《问思录·外篇》中则首次提出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的理念:“人所知也,肌肉之日生而旧者消也,人所未知也。人见形之不变而不知其质之已迁……”
《皇帝内经》中对于肥胖的定义以及食疗减肥的应用,对当今仍有重要理论意义。
无论是西方的营养师,还是东方古老哲学中的营养学和本草的应用,都最终指向与人类生存休戚相关的食物以及饮食。
在明末,来自新大陆的主食性作物在中国极偏远的地区已经很重要了,比如瑶族聚居的华南内地山区,已大量依靠土豆和甘薯。作为本土最重要的作物,稻谷的地位则进一步加强,小麦也在南方普及,面粉日趋成为重要食物。
蔗糖由于加工技术的改变,其种植区域不断扩大。蔬菜种植则呈现多样化及专业化特点,比如在南方每亩产量约为2但,而最丰饶的土地每亩则达到3,4但。
中国最早记录辣椒的著作为《遵生八笺》,但只是作为观赏植物被记录。直到此书出版的一百年后,辣椒随着长江逆流而上,首先在贵州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才开始被食用。它被誉为贫民的恩物,因为贵族对它不屑一顾。
但所有这些“新兴物种”对于明末的粮食结构并未产生实质性的改变,稻谷依然占到70%,其余为小麦、糖、油、茶、棉花。豆腐在明末并未进行任何规模化的商业生产,豆制品也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被普遍食用,甚至比今天更少。肉只出现在节日百姓的餐桌上。
而此时的明朝,已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
明初的人口大约为5000万,到了明后期,已达到1.5亿,而耕地则是从6000万英亩扩大到8500万英亩,耕地的增加与人口增加的速率不相等。种植依然沿用自宋朝起就普及的高产良种,但也得利于水利和施肥技术的传播。
整个明朝时期,相当于地球气候的小冰河时代的最恶劣时期,冬季无比寒冷,夏季要么是高温干旱,要么大雨磅礴。恶劣的气候导致灾害和饥荒频繁,农业生产严重受阻,北方尤甚!此时期也大致和欧洲历史上最严重的黑死病流行期相吻合。
明朝是中国历史进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水岭,就如中世纪欧洲的黑死病对整个欧洲社会所产生的巨大深远的影响。也可以这么说,从明朝建国那一刻起,华夏民族前进的脚步就渐渐慢了下来,而同时期的欧洲,正加快了前进的脚步。
17世纪明朝,似乎陷入了“高水平的均衡陷阱”,劳动力比机器或其他资本密集型的发明更廉价!农业不再向机械化方向发展。政府没有任何恤商法令颁布,致使民间商人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劣势,东南亚出海贸易被后大航海时代的欧洲列强所把持。土地兼并愈来愈严重,国家的土地财政政策严重失误,腐败也导致国家对地方失去掌控。
天启年开始的党争,使本就矛盾激化的国家机构加速分崩离析。至此,从明初的生机勃勃最后还是走到了死水一潭的官僚社会。
崇祯在煤山留下最后遗言:“呜呼哀哉,朕的大明要亡了!”
以上所列,皆是本书中女主的三观形成,脾气秉性塑造,自我价值体现的重要时间节点和大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