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抒衍就这么怔怔地想着,一直躺在床上,直到天色擦黑也没理清头绪。
庄寄霜估计是因为白日里的事大受打击,也闷闷不乐地待在自己房里,再也不来闹她了,就连当日的晚膳也是闷在自己房里草草解决的。
穆抒衍无奈地看看对面紧闭的窗户,叹了口气。
庄寄霜其实还是孩子心性,热情直接,坦率真诚,想问题自然没有她这么多的顾虑。但她又不能因为庄寄霜的恳求或失望就按照她期望的那样去做。
只希望假以时日,她能慢慢想通吧!现在离她明年成亲也没剩几个月了,到时候,有了容椿的呵护和康安郡主的安抚,她终归是会渐渐淡忘这件事的。
第二日,二老太太派了域园的总管去首辅府询问庄老太爷的身体状况,得知老太爷没有去上朝。因昨日他在朝堂上受了气,今日皇上特准他在家沐休一日。不过,管事回来报说老太爷气色还好,身子骨也没什么大碍,二老太太这才放下心来。
庄寄霏成亲的日子渐渐逼近,东府诸人更加忙得脚不沾地,热火朝天。
到了正日子的前一天,庄寄霜和穆抒衍一起去了东府给庄寄霏添了妆,又陪着她说了好一会儿的话才回来。
亲迎礼那日,庄寄霜和穆抒衍又一大清早就赶到东府庄寄霏的闺房,与庄寄雯和庄寄霞一起陪着她。二老太太年纪大了,也不喜喧腾,更不愿意以自己寡居的身份去凑热闹,所以干脆留在家里。她辈分高,也无人会去责怪。
姐妹们陪坐期间不断有喜娘和仆妇进进出出,为庄寄霏沐浴梳妆,还有她的教养嬷嬷不断地在一旁小声地叮嘱各项需要注意的事情。
平日里,庄寄霏的性子有些高傲,身边的教养嬷嬷和贴身侍婢都不敢太啰嗦,以免自己的主子不耐烦。但今日的庄寄霏似是非常有耐心,一边任由丫鬟们在自己头上脸上捣鼓,一边全程含着浅笑听教养嬷嬷的嘱咐。
庄寄霜与穆抒衍对视一眼,都偷偷笑起来,看来这门亲事,庄寄霏的确相当满意。
庄寄霜和穆抒衍此次到东府陪庄寄霏,大太太一改上次庄寄远成亲时的讲究,完全没有提及两人双亲已丧这一茬,特别是穆抒衍还要一个多月才能除服,大太太都说不打紧,只要吉时正点的时候,稍稍回避一下就行。
穆抒衍猜想是因为自己的身份已今非昔比,两三日前还在朝堂上给庄老太爷解了围,所以东府诸人都还心存着感激的缘故。
不过她自然不会去做那种讨嫌的事情,来参加这场庆典,也是为了陪着庄寄霜。
前几日庄寄霜因为她的话而倍感失望,直到今日才算好一些。她求着她一起过来,她不好拒绝。
但即便如此,在吉时快要到的时候,穆抒衍还是体贴地起身回避了。她向王氏和庄寄霏告了罪,领着芳芮一路出来,缓步朝后院东北角的后罩群房走去。
她早就想去看看上一世曾无私帮扶过她的肖嬷嬷。前世到后来,她自顾不暇,也不知道肖嬷嬷后来过得怎么样。
以前的她即便想来看看,但终归自己也没有底气,现在确实不一样了,不管怎样,能向肖嬷嬷表示一点谢礼,也算是了却自己的一桩心愿。
且说前院,吉时刚到,左靖就准时出现在首辅府的门口。后来听说当时的场面十分热闹喜庆,只不过域园中,除了庄裴泾,其他人都没有看到新姑爷被大小舅子们为难的热闹场景。未出阁的小姐们是不能到前面去见外男的,庄寄霜再怎么心痒难耐都没有办法,只好一个劲儿地央求前来观礼的容桃看仔细点,好回来讲给她们听。
容桃去年已经成亲,嫁的是京城本地家资颇丰的小官人家,过得十分畅意,表面上看,与做姑娘时没有什么不同。
她向来与庄寄霜合拍,自然理解她的心情,忙不迭地笑着应了,还一再保证一定桩桩件件都不落下,一五一十地回来讲给姐妹们听,庄寄霜这才放她去前面观礼去了。
亲迎礼当然大同小异,都是差不多的流程。庄寄霏含泪拜别了祖父和父亲母亲,又羞答答地伏在亲兄长的背上被送入花轿,再一路吹吹打打,热热闹闹被抬出首辅府大门,女方这边的礼仪算是完成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就都是要在男方家里进行的流程了。
按照大宁的风俗,新娘子被抬走以后,女方家中还是要准备酒席,请前来观礼的客人好好吃一顿的。
毕竟是首辅大人嫁孙女,前来贺喜的人真不老少。据石青偷偷溜出去一圈后回来报告的,东府里最大的宴客厅都坐得满满当当,还都是有头脸的人家才能坐得上这里的座位,有些官职较小的家眷,都还只能挤在偏厅吃喜酒,不过也没有人为这个去计较就是了。
家里的小姐们是不用出去应酬的,于是王氏就特意在庄寄霏院子的花厅里设了一桌酒席,就让庄家姐妹们连同穆抒衍一起坐席。容桃按照身份,本应该去前面和那些同等级的太太奶奶们坐在一起,但她也不耐烦应酬那些,索性就躲在庄寄霜身边,死活不愿意出去了。
容桃的公公只是位从四品京官,算不上什么显赫的身份,她相公又还在读书,并没有官身,所以现在这种时候出去应酬,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王氏劝了一回,见她坚决不肯,也就笑着作罢了。
姐妹几个就热热闹闹围坐在一起喝酒吃菜,谈笑风生,好不热闹!
穆抒衍之前去找了找前世的肖嬷嬷,却被告知她七月的时候就已经被放出去,回家抱孙子去了。
穆抒衍有些失望。七月份时,她的封赏并没有颁发下来,那时候她即便知晓了,也不好拿庄老太爷或二老太太的钱去做人情,感谢肖嬷嬷。这样算起来,她与肖嬷嬷还是差点缘分,只能看看以后还有没有机会了。
但得知肖嬷嬷过得不错,她心里也安心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