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9章 名声大噪(1 / 1)醉九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云州人喜欢喝烈酒,喜欢话爽快,做事利落,更喜欢一言不合就比试刀剑。

所以身为云州的刺史,林春雪不仅对文学有所研究,更是有一身强悍霸道的武功。

这些,霸道凌厉的林刺史被自家娘子和女儿缠的头疼,都是因为顾颜的那些诗词文章和书籍。

娘子前脚刚问了他,顾夫人出新诗了吗?

后脚,女儿又来问他,顾先生的书出后续了吗?

这事问他又没用,可她们母女明知道没用,还偏就要问他。

就在刚才,他将提前拿到手,已经看完研究透彻的音符拿给她们看,谁知道她们还不稀罕,一问才知她们早就买了这本书,看完了都。

他倒是没想到,顾颜的书有这么受欢迎。

而在明溪书院就读的顾沉也懵了,这些,那些同窗看他的眼神格外不同,他因为一直在研究三妹给他追女三十六计,所以对秋池宴上的事并不太关注。

通过使用这些法子,他已经和林家姑娘见过几面,并且还曾博得佳人一笑。

当然,他也没有耽搁学业,他清楚想要获得林大饶认可,就需要提高自身的价值,所以他除了每花一刻钟研究追女三十六计外,其余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并且比任何时候都要努力。

这课后,他和往常一样在自己的房间看书。

与他同住一间屋的友人凑过来喊道:“顾兄,顾兄。”

顾沉侧过头看着他道:“辞秋,有事吗?”

“你是不是有个妹妹叫顾颜啊?容颜的颜。”徐辞秋搬了个椅子在他身边坐下问道。

顾沉松了手中的书,不客气道:“家妹的名讳你怎么知道?你又怎能如此直呼一个女子的名讳!”

见他情绪激动,徐辞秋忙道:“可不是我无礼,只是想确认一下,原来顾先生真是你妹妹啊。”

“确认什么?什么顾先生?”顾沉神色稍缓,不解道。

他们的顾先生和三妹有什么关系?

徐辞秋拍了怕他的肩道:“你是读书读的太入迷了,连秋池宴上的事都不知道,哎,不对啊,你家人没写信给你。”

到这里,忽然恍然大悟,面对一脸疑惑的顾沉又道:“我知道了,你是装作不知道的,你身为顾先生的哥哥,怎么会不知她有多高的才情。”

“越发听不懂你在什么呢!怎么从秋池宴扯到我三妹身上了,今日可得将话清楚,不然我可不会罢休。”顾沉道。

“子缘,你是真不知道你妹妹的事?”徐辞秋再次问道。

“她出了什么事了?”顾沉紧张道,到底是什么大事,连徐辞秋都知道了,那知道的人肯定不少。

“她的名字现在整个云州的人都知道了,不,肯定还传到云州之外了,我来和你仔细。”

他的话刚落,就有一道声音从外传来:

“你又去参加秋池宴,能清楚吗,还是由老夫讲与子缘听。”

屋内两人见到来者,当即起身行礼:“见过胡夫子。”

胡夫子年纪有些大了,走路慢,话也不快,但精神不错,看向顾沉的眼神格外有神,他进屋道:“你何时回家一趟,若是能取来顾先生的亲笔诗文,哦不,哪怕只是寻常的文字也校”

顾沉更迷糊了,联系徐辞秋刚才的话,问道:“胡夫子的顾先生是指三妹?”

“当然呐,难怪你学习如此用功,有这么一位学究饶妹妹,有点压力也不足为奇,秋池宴上,令妹七步成诗,大放光彩,又着劝学文章,更是被人奉为经典,秋池宴后又与诸葛先生一起着书音符,不仅是云州的人知道她,是整个大周都知道她顾先生了。”

胡夫子的缓慢,却别有一番激情,言辞间似乎对顾颜有此成就而感到骄傲。

“这这……我……这……三妹她真的……”

他是真不知道该什么,该怎么表达此刻的心情,他家三妹会写诗,他是知道的,但对于顾颜的写诗水准他也清楚的很。

可现在,她竟然能与诸葛先生一起着书!

这只有一个答案,就是他之前的推测没有错,这个三妹已经不是和她一起长大的那个了。

想到这里,他是该伤心的。

可他早就已经接受了这个答案了,现在只是进一步确定……他想回去一趟了。

…………

因为顾颜的文章诗词,一时间,云州纸贵,又因为她一人,带动了新的学习之风。

有时候,甚至能在街上听到有人在读拼音的声音。

因为顾颜在编写拼音的学习方法时,用文字发音描述了字母的音节,所以不需要每个人去教,他们就能懂的。

因为她的那本,现在许多人在闲暇时候,讨论的不是家长里短,而是书中人物。

以云州和灵州为中心,学习顾颜的书的人越发多,知道顾颜的人也的多了。灵州是诸葛老先生的家乡,音符有他的加持,带动了无数的学子和整个灵州人。

有这么多助力在,这简直就是最强的主角光环,只是一场秋池宴,她就名动下,这可真的是一朝成名。

而她此时正在桂坪村劝李大娘。

“李大娘,你就跟我们走吧,这些年多亏你照顾,我才能熬过那些日子,现在也该我报答你了。”

李大婶推脱道:“乡里乡亲的,能帮就帮一把,我可不是图回报的。”

“我知道,可大婶总不能让我做忘恩负义之人吧,你要是不愿和我们一块住,我现在自己也有了足够的钱,可以给婶子买座房子。”顾颜拉着她的手劝道。

原本想等庄子修缮好,将大婶接到庄上一块住,可眼看着气越发寒冷,冬的日子可不好过,她就想将大婶先接到顾府。

至于为什么之前不接,那是因为这个家到底是顾老爷和大嫂了算,而她那时候又没什么余钱,钱都不够自己用,哪还有钱多照顾一人,而她又不想在这件事上花顾老爷他们的钱,这才拖到了现在。

李大婶见她都到这份上了,便将想法明了:“我要在这里等我儿子,他不回来,我哪儿不去,万一他回来没找着我,那可怎么办啊。”

她这话让顾颜听了心酸,李大婶的儿子投军十年了,要回来早回来了,可做娘的不这样想,总怀着一份希望盼儿平安归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