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梓冉丝毫不认为封逸阳当真如他的那样江郎才尽,就如此筹谋心计而言,在他的带领下,这东炎成为四国之首都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是不是很意外啊?”
封逸阳又变回了之前那个慈眉善目的老者,虽周身依旧带着不容侵犯的凌然霸气,却是柔和了一些。
“还好,那么王上希望臣怎么做呢?”
“加快速度,早日将顾家掩埋于尘埃之中,还有,孤希望你能答应孤一件事。”
“王上但无妨。”
“孤虽不清楚你身后的那名女子究竟是何人,也不知雪儿与那女子应诺了怎样的条件,但孤希望,在孤退位之后,你能继续留在朝堂中,辅佐下一代东炎国王。”
今日封逸阳所的话,已经让顾梓一惊再惊了,此时此刻,封逸阳出这样的话,顾梓冉已经不知自己该作何反应。
辅佐下一代东炎国王,这是多么重要的职位啊。
“王上,这恐怕不合适。”
“没什么不合适的,孤很欣赏你,不得不承认,在年轻一辈中,你确实是鲜少能入了孤眼的人,而且,你也没有让孤失望。”
顾梓冉想了想,问出了一句他从未想问封逸阳的话。
“那么王上,您会将王位传给谁呢?”
封逸阳又一次因顾梓冉这样直白的问法而笑出了声。
“你这是在一点点的让孤把自己的老底揭穿啊!”
但是,他并没有回答顾梓冉,反而反问了他一句。
“在你看来,谁适合做下一代东炎国王呢?”
顾梓冉像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即使感到痛也得忍着,不知自己究竟该实话还是假话。
“臣当以为,只有六公主可以承此重任。”
“但,她不过是个女儿身。”
“王上,您问臣谁最合适,臣便只考虑是否合适,无关男女。”
“你倒是会钻空子,只是众朝臣却不一定认为她合适。”
封逸阳着,挑眉看向顾梓冉,期待着他的回答。
“臣相信,六公主有这个能力让人信服。”
“是吗?”
封逸阳与顾梓冉一直在安和宫中谈论了许久,从夜晚到黎明,无人知顾梓冉究竟是何时离开的,当然也没有人再将心思放在顾梓冉身上,没过多久,朝前朝后就传来了关于顾家的各种言论。
最初,仅仅是后宫中众嫔妃的一场宴会,三王子生母杨夫缺着众饶面,一点一点撕开了顾王后残害王上子嗣的丑恶嘴脸。
将早已经准备好的人证物证,还有她收买的宫女作证,坐实了顾王后残害二王子之事。
杨夫饶这般行为好似给了其他嫔妃勇气,纷纷开口到这些年顾王后不赌行为,到克扣各宫,大到某个子嗣的意外身亡,其中都少不了顾王后的影子,一时之间,顾王后百口莫辩。
封逸阳表面上装着宠爱顾王后的样子,仅仅是让其闭门思过。
第二日,与三王子同穿一条裤子的众朝臣纷纷上奏指责顾王后言行不端,不配为一国之母。
顾阁老一党人也并未闲着,收集了这些年关于三王子所做荒唐之事,细究起来并无事关人命之事,最多的也就是目中无人,口放肆言。
其中最为要命的一件事是,三王子曾有一次喝醉后,在青楼之中辱骂封逸阳,大致内容就是其有眼无珠如此种种,而顾阁老等人则抓住这点不放,双方在朝堂之上互相弹劾,可谓是大打出手,互不相让,吵得翻地覆。
“母亲,母后她会有事吗?”
顾家嫡次女顾夫人寝宫之中,八王子封以棠坐在书案上抄写着古诗词,心不在焉地开口询问到一旁恬静安然的女子。
只见女子脸上带着浅笑,十分柔和,像是日落傍晚的晚霞,美丽动人又不刺眼,轻手抚摸着封以棠的额头。
“那都不关你的事情的,好好做功课。”
“可是,儿臣听闻舅舅也要被问斩了,现在母后也”
封以棠一双单纯无辜的眼睛里满满的都是担忧。
“棠儿,那都与你无关。”
封以棠一把甩开了顾夫饶手,将手中的笔一扔,甩出无数墨水点,站了起来,大声道。
“母亲!怎能与儿子无关呢?外公曾和棠儿过,以棠儿的身份,是要承王位的!可是,舅舅他竟然这般愚蠢,还有母后也是,偏偏在这种时候让人抓住了把柄!”
顾夫人看着眼前的儿子,一改往日的乖巧听话,变得有些面无全非,充满了震惊之色。
颤抖着双手,抓住了封以棠地臂膀,心翼翼地开口询问。
“棠儿,你怎么能出这种话?万万使不得啊。”
着,顾夫饶眼睛中已经染上了蒙尘雾水,这是一双与封以棠一般无二的眼睛,清澈透明,简单美好,然而,此时封以棠的眼睛中却充满了欲望。
“母亲!你总是这般软弱!所以才会一直被母后压了一头,她是你的姐姐又如何呢,她只有一个身体残疾,不堪重任的儿子而已,你可是有我这个最受父王宠爱的儿子!”
着,封以棠指着自己,十分骄傲的样子,在到大王子时,口气中充满了不屑。
“别人都母凭子贵,可是儿臣当真没能看得出来您贵到哪儿去,您看看您每日穿的用的,都快连普通的宫女都不如了。”
完了自己,封以棠又指了指顾夫人穿着的一身素雅水蓝色绸缎锦衣,浑身上下仅有一两件首饰,当真算不上是贵气。
“就您这样子,失去了母后的庇护,还能在这后宫中立足吗?恐怕您早就被杨夫人一口吞了吧!”
听着自己儿子亲口出这句句诛心的话,顾夫人只觉得自己的心被剜得生疼,终于忍不住抬手一巴掌打到了封以棠的脸上。
“封以棠,给我住嘴。”
封以棠不知道是被顾夫人一瞬间的气势吓着了,还是被这响亮的一巴掌打傻了,呆呆地站在原地,摸了摸自己有些微疼的右脸,转而,却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母亲,您能做出如此反应,儿臣倍感欣慰,儿臣先行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