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选一个天下间最有钱的人,恐怕会众说纷纭。
在没有福布斯这种权威榜单出现之前,人们对富豪们财富的估计大多都是出自于想象。
这就决定了名气越大的富商,其所拥有的财富在他人看来便是最雄厚的。
而人们对自己身边富豪的感受总是最强烈的。
比如首善之地洛阳的人们会认为白圭是天下最富有的大商。
白圭师从鬼谷子,魏惠王时在魏国为相,期间施展治水才能,解除了魏都城大梁的黄河水患,后因魏政治**,游历了中山国和齐国后,弃政从商。
他把经商的理论,概括为四个字:智、勇、仁、强。他说,经商发财致富,就要像伊尹、吕尚那样筹划谋略,像孙子、吴起那样用兵打仗,像商鞅推行法令那样果断。
如果智不能够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善于取舍,强不足以守业,无资格去谈论经商之术了。
因为他对商业理论的贡献,《汉书》称白圭是经营贸易发展工商的理论鼻祖,即“天下言治生者祖”。
《史记·货殖列传》奉“治生之祖”白圭为高人,将其誉为“商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大秦帝国》中商鞅的红颜知己白雪,其虚构的身份便是白圭之女。
而吴越之民则必然会将陶朱公视为天下最富有的人。
陶朱公范蠡的故事几乎是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他与西施之间缠绵动人的爱情故事更是令人称道。
范蠡曾与文种一起,辅佐几近亡国的越王勾践,助勾践卧薪尝胆,一度跻身霸主之位。
更为难得的是,范蠡早早便看出勾践“可以同患难,不能共富贵”,在功成之后急流勇退。
当勾践摆庆功宴之时,范蠡正携美人西施泛舟太湖之。
此后,文种果然为勾践所杀,而范蠡则更名改姓跑到了齐国投身商业,短短的时间内又积累了万贯家财。
后来因为范蠡的乐善好施,得到了乡里称赞,爱才的齐王以相邦之印求之。于是范蠡再次出山,做了齐国的相邦。
过了几年,范蠡以为“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
于是在齐国为相三年之后,范蠡再次出走。
这一次,他去的地方是宋国陶丘。
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的宋国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
因为传奇经商事迹,范蠡被后人尊称为“商圣”。
范蠡是不是最有钱的人还有待商榷,但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范蠡应当都是活得最成功的人了。
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是一方面,更令人称羡的是,他还能够拥美在怀,最后更是活到了八十多岁的长寿。
而说起齐鲁之地的大商,人们总会提起一个名字:端木赐。
端木赐,别名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位列孔门十哲之一,被称作儒商鼻祖。
孔子能够周游列国,是端木赐的无私供奉当然是分不开的。
与端木赐有关的最著名的故事当属“子贡赎人”: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这个故事是说,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
然而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
孔子说:“赐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你如果收回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钱,别人就不肯再赎人了。”
这是在批评端木赐放弃赎金,看起来是高尚的行为,然而这种高于道德水准的行为实际损害了人们赎取鲁人的积极性。
当然,子贡最有名的当然不是他的经商才能,而是治学能力。
当时鲁国的大夫孙武就公开在朝廷说:“子贡贤于仲尼”。
最后一个为人所熟知的大商则是出自卫国的吕不韦。
他“奇货可居”的故事至今仍是为人所津津乐道的。
直接投资一个国家,这哪里是常人能想,以及敢想的事情。
之前几位,无论是“商祖”白圭,亦或是“商圣”范蠡,无不是由政入商。
虽然他们经商的本领的确令人叹为观止,然而毕竟时人都以从商为下,因此由政入商总体而言还是自而下的。
只有吕不韦,真正做到了由商入政,实现了从一介商贾到一国相邦的伟大蜕变。
其人所编纂的《吕氏春秋》,亦是一字千金。
这个一字千金就是字面意思。
《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吕不韦曾公开放话,若能增损《吕氏春秋》一字者,赏赐千金。
当然,也有人酸吕不韦,说他已经是一国相邦,以这样的身份说出这样的话,恐怕没人敢来打他的脸。
这自然是低估了战国士人的血性,匹夫一怒都可以血溅五步,更何况只是打一打相邦的脸。
不过这一点可以暂时按下不表。
说完了男人里的大商,再来说说女人。
不同于首富的难辨高下,若要选一个天下最有钱的女人,大概所有人都会将票投给巴寡妇清,也就是怀清。
而在怀清之后,这个名头的有力争夺者此时都在昭国境内。
一个自然是怀清的后人怀瑾,而另一个,就是历史唯一一位曾以大贾身份得以封侯的乌氏倮。
要达成扶苏设想中的三角贸易,这两个女人就是其中关键的两个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