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24章 四方云集(1 / 1)九月九的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秦九世皇帝三十一年,大寒,一封帝谕传遍大秦。

“帝谕:始皇扫六国,定鼎大秦,功盖千秋;二世皇帝平百越,辟西垂,大秦威盖四方……今,大秦鼎盛,兵锋无敌,朕欲效仿历代先皇,开疆拓土,再盛大秦。”

同时,军机处朝各地下发募兵令,挑选精壮和勇士,以备大战。

皇帝欲起刀兵,开疆拓土,这是大事件,大秦一下鼎沸起来,马上封侯,那是每一个男儿的梦想,因此各地募兵处,踊跃参军者无数。

荆楚也不例外,短短几日,便挑选出了十万大军。

而周瑜,也正式走上了荆楚的历史舞台。

“公瑾,水师,是荆楚利器,数量虽只有三万,但要是用好了,足抵二十万大军,望你尽心尽力,早日成军”

“请大帅放心,公瑾绝不负大帅若望”

周瑜得以任荆州水师都督,是太子出力之故,否则皇帝绝不会允许黑甲战将重掌新军。

荆楚水贼之患,不仅荼毒荆楚,甚至顺着河道延伸进了蜀地,帝国每一年,都会征讨绞杀,只是收效甚微。

因而水师的打造,才迫在眉睫,对付水贼,也只有水师才有能力。

对于此,刘执并无私心,周瑜对于水师的才干,那是历史证明了的,为了打消皇帝的疑虑,他通信太子:周瑜只负训练之职,不负统帅之权,水师军成之日,请太子派人来此接收。

要说他在荆楚这么些时日最大的成就,唯有一件,他所有女人的肚子,都大了起来。

年关,就这么过去了,平淡无奇。

可大秦九世皇帝三十二年的初春,却注定要在史册上留下浓墨一笔。

“圣谕:今颁布征西令,征天下民勇共征西域,不论门阀士族,还是高门豪族,征西功成之日,朝廷只收土地和民众,其余财货,由攻取者自由分配。”

门阀士族终于坐不住了,都不敢置信。

这封圣谕很直白,意思就是:各家门阀士族可以参与大秦军队一齐出征,但凡各家在西征之中打下的城池,金银货物可自取,土地百姓上交朝廷即可。

刘执在看到皇榜时,也是呼吸一窒:啧啧……皇帝这么大方,真是好大的气魄,竟然用利益均分这样的方式刺激门阀士族帮他打天下,胃口不小啊!

天下自然不缺少聪明人,皇帝此举,无疑是告诉世人:朕,决心功盖始皇,拿下西域只是开胃小菜,更远的西边,朕也要拿下。

可这些都注定与他无关,黑甲军驻守雁门,他这个主帅又被罢免了官身,只有瞅着别人眼红的命。

大秦西征,旨意已经张贴到了各地皇榜,任谁都可以看得出皇帝的野心勃勃。

而在各地,无数西征集团快速联合。

其中最大的,要数关陇集团,各家门阀士族得到兵部授权后,护卫豪奴集结,组成了征西联军,短短七日内,浩浩荡荡二十万大军便朝帝国西垂开拔而去。

其次是三辅地区,各家门阀士族得到兵部授权,成军十二万,开拔西垂。

再次是荆楚之地,在庞阀的牵头下,各家士族争相加入,七万大军快速集结成军,朝西垂开进。

最后是湘蜀地区的联合,成军五万,是第四大门阀士族势力。

还有许多各地分散的联军,以豪门为中流砥柱,多的有两三万,少的有五六千,尽皆朝西垂开拔。

西垂,阳关。

此处是西征的桥头堡,朝廷动用民夫千万,运送辎重粮秣,打造攻城器械。

这是大秦有史以来最浩大的一次用兵,大秦疆域内,车水马龙,全数汇聚到了西垂之地。

同时,军机处军机大臣王恬亲自来西垂坐镇,帝国再次抽调各地地方军,成军百万,由福王挂帅,同时,各地新募之兵共计十万人,由魏侯李信和雪衣侯白是非共同执掌,在西垂集结。

一月后,各方势力都已陆续到来,阳关周围,营地连绵数千里,人声震天。

四月,帝都。

金銮殿上,一道谕旨再次掀起滔天风浪。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大秦无不开疆拓土之君,无浴血破敌之帝,上谕:令太子赢嵇监国,主持朝务,钦此。”

皇帝御驾亲征,这是惊破天的消息,从另一层面来说,这是皇帝的决心,不破西域,誓不罢休。

谕旨传遍大秦,天下再度大动。

各家势力闻询,像打了鸡血一般振奋,再度从族内挤出人力,浩浩荡荡地再次开拔向西垂。

刘执位于荆楚,不断看着无面人传回来的信息,对于皇帝的气魄和胆量,惊叹难抑。

如此用兵,大秦财富像水一般地往外抛,各地粮仓大开,各种物质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垂。

而运送物资的人力,更是达到了恐怖的三千万之巨,达到了十名民夫支援一名兵卒的比例。

一切就绪,就差皇帝一声令下了。

五月,中。

九世皇帝御驾出了长安,万皇家禁卫军环护着,朝西垂奔驰而去。

随后,一道谕令传到荆楚。

“太子谕令:封刘执为镇军上将军,担长安城防职守,太子令,刘执接令后,即刻归长安。”

刘执起身接过太子御令,“刘执遵令”

镇军上将军,虽只是从三品衔,可却肩负长安城防要职,是真正的京官。

刘执接令,只来得及在刘府宣告了一声,便领着典韦与李存孝奔赴长安。

他虽驱马疾驰,心头却是充满疑虑。

皇帝罢他官,太子却再度启用他,从半文半武归于真正的武职,这其中必然有鬼,可到底是什么呢?

他想不明白,但却肯定了一点,皇帝罢免他,是在为太子的启用作铺垫。

说直白点,这是皇帝让他感念太子恩情,让他誓死报效的手段。

可皇帝这么急于帮太子收他的心,又是为何呢?太子还未登极,皇帝也是年富力强,若是真心要让刘执归心,大可等太子登基后再启用他不迟。

如今搞得如此虎头蛇尾的,显得有些多余了。

他的心头蒙着疑云,皇帝与太子两父子不管是智计还是心计,可都不是如此浅薄之人,他可以笃定,这其中必然是发生了什么,才使得皇帝的“收心之计”如此匆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