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茶楼里出来魏青玉就打算回去了,直觉告诉她,小妹即便不是那俩大叔话里说的娇娇女,也会有关联。
可是,桐城府,好远啊!她现在最远也只能到县城,该怎么办呢?
也许,她该找个人帮帮自己!
想到这里,魏青玉决定去继母说的粮油铺子附近转转。反正时间还早,李大叔他们差不多申时初(下午三点左右)往回走,这会儿刚未时(下午一点左右),她还有时间走一走看一看。
之前出来,都是继母带着她,交完绣活儿后会四处转转,买点家里需要的东西。所以,她对附近两条街倒还算熟悉。
找路人问了粮油铺子的具体位置,魏青玉背着包裹往目的地走去。经过包子铺,想起家里的妹妹和弟弟,便买了几个大肉包带上。
走了约莫半柱香(十五分钟),魏青玉总算是看见了继母说的粮油铺子。
“丰年粮油铺?”抬头看了看牌匾,魏青玉抬步走了进去。
这会儿因为是正午,店里倒没什么客人在。魏青玉进去后,下意识的看了一眼柜台处,发现有一个小伙计正在誊写什么,店里另一个伙计则在角落里打盹儿。不过,听见动静立马就清醒了。
“妹子,想要什么自己看啊!”打盹儿的伙计使劲儿睁了睁眼睛,跟魏青玉打了个招呼,然后就走到柜台处,跟誊写东西的伙计说起话来。
魏青玉点点头,假装仔细着看铺子里的东西,实则在听着柜台那边的动静。说来也巧,两个人聊起的话题,正好是魏青玉想听到的。
“嘿,丁木头,听说你定亲了?”
“没影儿呢!你也知道我们家的情况,无父无母,家里又没田地,加上还有个七八岁的弟弟……哪儿有姑娘能看上我?”
“不是说,你们村的王大娘给你说了一门亲事吗?怎么,也是个眼高于顶的?你这些年在店里也没少存银子啊!”
“嗨,还不知道呢!反正我也不着急,总归把我弟弟带大才是重要的!”
“你呀!”
刚才打盹儿的伙计见问不出什么了,便回归到伙计的本色,走过来招呼起店里唯一的一个顾客来。
“妹子,你是想要米面、干菜,还是调料啊?看你眼生,估计你没来过我们铺子,不是我吹牛,咱们家东西放在祁连县,那都是数一数二的!”
魏青玉:“……”你们家价格是不是也是数一数二啊?
最后,魏青玉想着爱钻研厨艺的二妹青双,咬牙买了一小袋儿的番椒。她觉得,虽然饭是大家吃的,但二妹一定最开心。
付了钱,魏青玉准备离开,不过在走到柜台边儿时刻意停了下。正好柜台里的伙计抬头,俩人刚好对视了一眼。
魏青玉看清了长相,心里那个还在摇摆的念头突然坚定了下来。这人,还行。
……
搭着李大叔的牛车回到家后,魏青玉第一时间把领回来的绣活儿和大部分银子交给了继母梅氏,然后趁着祖母没在家,把三个肉包分给了弟弟妹妹们。
放好银子从屋里走出来的梅氏看见这一幕,突然就不再生继女的气了。这孩子,虽然有点执拗,但对弟弟妹妹是真好。
“行啦,风尘仆仆一天了,赶紧去洗一下吧!”梅氏说完就准备进屋,不料到继女喊住了自己。
“母亲,我有事跟您说!”魏青玉跟着回了屋子,然后告诉继母她答应那门亲事。
梅氏先是一愣,然后就笑了,“看到人啦吧?我就说那是个好后生!得啦,剩下的事情就不用你管了,包管呀,给你办的妥妥贴贴的!”
魏青玉谢过继母,然后问出了那个最现实的问题:“母亲,以那人的条件,祖母和爹爹那边,会轻易同意吗?”
这个问题,回来的时候,魏青玉前前后后想了一路。无父无母还有一个弟弟,即便是在县城有活儿,也不是什么好人家啊!
梅氏左右看看,然后拉过魏青玉悄悄说道:“你傻呀!你祖母和你爹把你当作生银子的老母鸡,不得找个好控制的人家啊!”
魏青玉挑眉,原来如此,她的亲祖母和爹爹的想法,果然与众不同。
可惜,如果她没看错的话,那个丁木头可不是什么好说话的人。也许,以后她能有一个同盟呢!
最重要的是,从另外一个伙计的话里可以猜的出来,丰年粮油铺在桐城府是有分店的。
那么,她就多了一个区桐城府找妹妹的机会了!
……
梅氏猜的没错,晚上吃过饭,她提起这门亲事后,自己的丈夫和婆母没怎么犹豫就同意了。
“那后生是个老实的,到时候大丫头嫁过去不就立马当家做主了吗?他们家一没田地二没老父老母,多帮衬这几个弟弟妹妹也是应当的!”王氏意有所指的说道。
魏大江自然知道母亲的真实想法,他非但一点都不觉得有问题,甚至还觉得母亲如此是心善的表现,竟然给大丫头找了这么一个好去处。“嗯,母亲说的是!家里养了她这么久,以后是得多帮衬一下家里。这样,大丫头这两年就好好在家绣嫁妆吧!我看绣坊的活儿也可以多接点儿,不然以后就得给别人家干活儿了!”
这么多年下来,梅氏已经懒得计较丈夫和婆母的言论了。反正现在家里的家底都在她手里,到时候多补贴点儿就行。
那姓丁的后生是她特意打听出来的,也是她想方设法,让邻村的王大娘说给婆母听的。是,那后生有个外号叫木头,但能在县城给账房先生跑腿儿,绝对不是笨人。
继女嫁过去是会帮衬家里不错,但绝对不会任由他人无休止的损耗他们的小家。这样就挺好的,总比为了一点银子,就去给一些高门大户当小妾的强。
“娘,既然这事儿已经定了!回头儿媳就去王大娘那里说一声,就是聘礼这块儿?您有什么想法,先跟儿媳交待一声。”梅氏笑着问道。
王氏最喜欢的就是儿媳这种事事请示的态度,闻言也不磨叽,“嗯,之前村长家闺女出嫁,据说是给了二十两聘礼,咱们也不能逾越不是?十六两凑个吉利数吧!”
梅氏心里暗笑,还行,至少没有狮子大张口,看来确实是为以后考虑呢!不过她面上却不显什么,又应和了两句后,就去盯着儿子写大字去了。
这个婆母啊,她早摸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