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四章 一触即发(1 / 1)沐岚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知明使檄文中所指,贼在王廷,具体是何人?”

郑致和开口一句,就直指重点。这个问题,是问给在场的其他几名士人看的。

在过去一段时间的舆论中,当然少不了有关“王廷之贼,所指何人”的争辩,毕竟破虏军打的旗号中,除了“驱除胡虏,恢复中华”之外,与朝鲜国内关系最为密切的,还要属“清君侧”这个口号了。

清君侧,清君侧,破虏军想要清除的,到底是谁?这个话题在士人中的议论声很高。

其中呼声最高的,便是右议政郑致和了。毕竟,从已经传出来的朝议记录中看,最先提出执送漂流人这个方案的,便是郑致和。

在很多士人的眼中,郑致和对于这次济州兵变事件显然要负最大的责任。而这次国王李棩命令郑致和带兵南征,也被很多人视作是给自己犯的错误擦屁股来了。

郑致和心里那个苦,自己只不过是领会了国王的意思,如果是替国王背锅也就算了,关键兵变一事,其实要追溯到汉党的头上,郑致和此时可是在替汉党的人背锅,这就让他很憋屈了。

因此,郑致和这次主动请求会谈,而且最终还带上了几名士人作为见证,就是为了重新树立自己的声誉。

根据洪宇亮提供的信息,郑致和已经排除了自己作为“王廷之贼”的嫌疑,再加上此时两方正面对面会谈,即使当时说的是郑致和本人,此时也会留几分情面的。

......

李逸澜笑了笑,当时“王廷之贼”这样的话语,更多是一种泛指,并没有明确的指代对象。不过,既然此时郑致和主动提起,意思就是要李逸澜出来澄清一下。

从动员民众进攻粮行的事件开始,到正式在济州举义之后,李逸澜始终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这样一个准则:把朋友弄得多多的,把敌人弄得少少的。

虽然此时郑致和是督师,率领的南征军矛头直接对准的是自己,但更多是出于服从王令,而不是有意识地针对。

这一点,李逸澜从坐在郑致和下首的洪宇亮的表情中,也能看得出来。

至于真正的敌人虽然还在隐藏,但是从动机上推断,其实也不难猜测了。

“当初所指,便是刑曹判书李庆亿!”虽然内心还没有完全肯定,但是表面上李逸澜还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不管李庆亿究竟是不是指使朴孝民和张万尹的幕后黑手,就冲着他是粮行掌柜李祥的叔父,以及汉党领袖这个身份,李逸澜也得把他推出去。

郑致和带来的两名士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虽然有些吃惊,但内心也不算意外。或许是郑致和有意为之,此次安排的士人一个是全罗道本地的,一个是从忠清道来的亲山党士人,而并没有汉党背景的。

得到了李逸澜明确的答复之后,郑致和总算是长出了一口气,自己受到的误解被澄清,对于郑致和来说,这次会谈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已经完成了。

其实在郑致和内心里,根本就没指望通过这样一次面对面的会谈,就能够让李逸澜回心转意,同意去汉城与国王相见。

毕竟将心比心,换作是郑致和在李逸澜的位置上,他也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去开玩笑。

.......

虽然郑致和内心的期望已经达到了,但是会谈还是要继续的。

接下来,郑致和带来的两名士人开始问一些有关大明的事情,虽然在国内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但是人们还是希望听到当事人亲自说出来。

李逸澜本来就希望事件能够耗费得再久一点,此时也是逐一解答,还特意拿出来准备好的永历版本《大统历,给对面看。

在这个过程中,全罗道士人与济州本地士人之间的交流,右议政郑致和、全州大都护府使郑熙和柳馨远的交流,以及李逸澜和洪宇亮两人久别重逢之后的谈话,如果抛开战争背景不谈,仿佛就是一次朋友之间的聚会。

除了刚开始例行公事般讨论了明使前往汉城的可行性之外,之后的谈话里,众人都有意抛开公事不谈。

谈判的两方都清楚,在李逸澜明确否定了前往汉城的可能性之后,除非南征军公然反抗李棩的旨意,否则接下来就只有一战了。

.......

两个时辰之后,黄昏已至,两方这才作别。

这次会谈什么事情都没有谈成,但两方却又都是满意而归。

郑致和通过这次会谈,洗清了自己的名声;郑熙和另外几名士人,则成功在这种大事件中留下来自己的名字;柳馨远在参加破虏军之后,第一次系统整理了自己对济州目前状况以及国内局势的看法,很快这些看法就会被传达给全国的士人们。

李逸澜此时内心也没有遗憾,虽然仍然没有来自林寅观和长崎方面的消息,但在这几天的时间里,他已经和曾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防务精细地布置了一遍。

会谈过程中最多感慨,而结束时最依依不舍的便是洪宇亮了。

这名曾经在济州府担任了五年牧使,饥荒爆发前选择开仓放粮的官员,对于济州岛有着充沛的感情。然而,洪宇亮也知道,今天一别之后,再与李逸澜和济州百姓相见,那就是在战场之上了。

满腔感慨,却又无法宣泄,洪宇亮的脸涨得通红。最终,在下船之前,洪宇亮特意走在了最后,想了想,低声问道:“李使者,不知道崔镇南现在如何了”

李逸澜没想到他竟然问的这事,微微一愣,随后笑道:“崔同知也加入了破虏军。这段时间在府城忙着准备战争物资呢。”

洪宇亮眼中闪过复杂的情绪,惊讶、担忧、释然,张口欲言,但最终只是默默点头。这名前任的济州牧使,最终朝李逸澜郑重行了一礼,转身下船了。

......

“李提督。”

“李提督!”

“参加提督。”

回到兵营之后,李逸澜换上一身戎装,开始巡视各镇。

战争一触即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