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二章 重出江湖(1 / 1)沐岚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逸澜亲自披挂上阵,虽然没有到第一线和朝鲜禁军作战,但也出现在了第二防线后面,将破虏军的将旗插在了自己身边。

开战一个月来,这是李逸澜第一次将自己的将旗插在这么靠前的位置,这既显示了这次战斗的形势之严峻,同时也展现了李逸澜与阵地同在的决心。

柳馨远、方治和其他的将领,此时也都走出了中军大帐,亲自到了阵地上。这是一次不能再退的战斗,将领们非但不能退,还要走出自己平时坐镇指挥的军帐,来到战场中。

原本因为敌军兵力庞大而难免有些惊慌的破虏军士卒们,此时看到提督和其他高级将领都来到接近前线的地方,做好了和敌军进行白刃战的准备,即使心中还有些害怕,但也只能硬着头皮留下来了。

在破虏军上下的军心稍微稳定之后,原先阵地上的战术布置开始逐渐显现出了作用。

.......因为战船刚进港时受到的连续炮击,再联想起之前南征军其他部队这么多次进攻都以失败告终,白昊宪原本心中还担心破虏军阵地会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

但是随着战事的推进,前锋士卒的进展之快,又让白昊宪心中的担忧逐渐消退。

金太应此时站在白昊宪身边,也是笑着说道:“我知道地方军队疲弱不堪,但没想到竟然已经沦落到了这种地步。”

“破虏军虽然阵地布置得颇有章法,但是我们的前锋冲刺的时候,只需要稍稍分开便可以避开对方绝大多数的炮击,看上去并没有申方洋、赵俊博所说的那样可怕啊。”

白昊宪点点头,这也是他感觉到疑惑的地方。忠清道的军队在划水,白昊宪心知肚明,但是难道申方洋和赵俊博也一直在给破虏军放水?

按理来说是没有理由的,申方洋身为全罗道兵马节制使,对济州失守负有重大责任,收复济州应该是他将功补过的最好机会;而赵俊博背后站着的是庆尚道的南人党,更没有理由在这里跟李逸澜放水才对。

照这么说,看来真的是申方洋和赵俊博两人麾下的地方军疲弱不堪了?

白昊宪叹了口气:这次的济州举义,彻底暴露了朝鲜地方守备的不堪一击。要是没有禁军的话,恐怕还真的让破虏军给逃过一劫了。

所幸这次白昊宪和金太应主动请战,让禁军加入其中,否则恐怕还是拿不下来。

白昊宪和金太应两人站在位于队列后排的船只中,处于破虏军火炮的打击死角中,此时无需担心受到打击。

不过这同样也有弊端,比如说他们看战场的视线就受到一定的阻挡了。正当两人看着禁军前锋迅速接近敌军阵地,并为此而感到欣慰的时候,前方船只上传来了士卒们的惊呼:

“敌军第一防线后还布有壕沟,我方前锋有不少都陷进去了!”

白昊宪吃了一惊,刚想要命令船只靠近一点,以便他清晰看到战场的全貌,还没等他命令说出口,半山腰上的破虏军阵地又轰来了几发炮弹。

虽然这几发炮最终都没能命中白昊宪和金太应所在的主船,但是几乎都命中了主船前方的几艘板屋船。

好在板屋船“皮糙肉厚”,没有被这几发炮弹直接给轰趴下,但是甲板上的士卒们还是有不少因为躲闪不及而遭殃的。

如果不是主船和半山腰上破虏军火炮阵地的距离够远,恐怕这个时候遭殃的就可能是白昊宪和金太应了。

更重要的是,这是破虏军的一个警告,或者说是威胁:想要靠近战场,就得承受火炮攻击的风险。

“这就是他们手中的红夷大炮?”白昊宪喃喃道,“射程竟恐怖如斯。”

即使是之前一直不把破虏军放在眼里的金太应,此时神情也变得严肃起来。三十年前,南汉山城下红夷大炮之威,两人都未曾忘记。

通过申方洋的报告,两人也早已经知道破虏军书中有红夷大炮这个事实。只是在后来的战报中,红夷大炮出现的频率就越来越少,以至于最后消失了。

当时南征军的众将做出的猜测,基本上倾向于两种可能,其一是红夷大炮已经在此前的某次战斗中被摧毁了,其二则是红夷大炮的炮弹不足,故而在此后的战斗中绝少使用。

久而久之,南征军几乎也不再重视破虏军的这门红夷大炮了。直到此时,红夷大炮重出江湖,这才引起了白昊宪和金太应两人的关注。

“从炮弹坠落的地点和距离,以及时间上看,恐怕破虏军还不止一门红夷大炮!”白昊宪判断道。

金太应面色凝重,点点头,下达了新的命令:“继续支援岸上先锋,同时船上火炮对准敌方火炮阵地,靠近给我轰!”

专职传令的士卒有些愕然地看向金太应,又看看白昊宪,没有第一时间传令。

白昊宪瞪了他一眼,斥道:“愣着干嘛,赶紧传令啊!”

士卒被吼得吓了一跳,连忙去大声传令,同时让同伴挥动将旗,锤响战鼓。很快,一艘船接着一艘船上,都是传令兵此起彼伏的声音。

战鼓擂响,原本大部分靠得比较后的板屋船,在金太应的命令下开始继续前进,并同时将火炮尝试瞄准半山腰上的敌军火炮阵地。

趁着四下无人,白昊宪这才提出了自己的异议:“对方火炮的射程要比我们的远,除了已经靠岸的几艘船是没有办法外,其余战船现在靠近和敌军对轰,损失肯定比较大。”

金太应紧皱着眉头说道:“确实,这样做的损失比较大,但这是我们能够最快速解决对方火炮威胁的办法了。”

其实让白昊宪感觉到不满的,不仅是金太应这道命令本身,还有金太应没有征求自己意见就发令的行为。

虽然从品级上看,这两人互不统属,但是按照朝野默认顺序,以及此时督师郑致和每次点将时的顺序,都把白昊宪放在金太应的前面。

这时金太应直接发令,最终还是令白昊宪心中留了一个疙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