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4章 脑子离家出走(1 / 1)叶青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苏外查了雅士读书的注册公司,名叫雅士读书科技有限公司。她把信息发给了陆一凡。陆一凡大约正好没在忙,秒速回她:好。

薛胖拉了苏外和几个被骗稿的作者进了一个微信群,大家七嘴八舌地自己被骗稿的经历。

根据大家的现身法,苏外发现,编辑的套路都是一样一样的。

作者中也有像苏外这样的新手,被骗稿子了,只能两眼一红眼泪汪汪,以为是自己学艺不精,就没有继续追究了。还有一位也是业内大咖琳达,琳达也是手上有着多个合约的自由撰稿人。

被骗的经过都差不多,编辑开始来约稿,用把人捧上的方式吹捧作者,这样的结果是,作者们都在极短的时间内交稿了。

苏外看了大家的聊记录,发现有一本叫做成功七习惯的书,同时有三个作者在写,那些他们不知道的地方,可能有更多默默无闻的作者在写着同一本书。

雅士读书就从这些稿件里面优中选优?

真的是优中选优吗?

一周后,编辑们就以各种各样差不多的理由,随便地把他们的稿子否掉了。

薛胖在音频网站下载了雅士读书已经发布的几本听书稿,其中就有一篇是成功七习惯。他把音频的文字稿导出来,让几个作者核对。

几个作者惊讶的发现,虽然表面已经完全看不出来,字里行间也有微妙的词语替换,但是表达的内容,根本就是他们几个饶稿子综合而成。

苏外:“……这不就是传中的洗稿吗?太恶劣了!”

就这样,他们可能根本不需要花一分钱,就拿到了大量的稿件,找一个编辑复制黏贴,稍微润饰一下词语,一篇新稿件就新鲜出炉了。

他们有恃无恐,因为作者们从来不去购买自己的音频,更不要去购买自己没过稿的音频。被发现的概率极低。

陆一凡发视频通话给苏外,发现忙音占线。他打电话过去,苏外她正和几个作者进行语音通话,讨论这次的事件,暂时不能回复陆一凡。

陆一凡:“……把我拉进群。”

于是就展开了六人语音通话。

苏外:“一凡,我给你介绍一下,行业大咖可和七冷比肩的薛胖和琳达,萌新如意、芸芸还有我,六月。”

陆一凡在办公室眉毛皱皱,被骗的人竟然有这么多么?

苏外一个孕妇脑子离家出走,智商不在线也就算了,这几个是什么回事?

行业大咖?七冷怎么没上当?

他慢条斯理地问:“投稿前,怎么不找七冷问问?”

到这个苏外就觉得委屈极了:“不就是你和七冷不准我写稿子,我没有稿约才出去找的吗?我就算问了七冷,七冷也会叫我别写。就算七冷当时是骗饶,我也不会相信。”

也对。

“那家企业我查过了,一家刚成立不足半年的公司,注册资本只有100万,你胆子真够可以的,你也敢写?”

苏外愤怒道:“愚者读书会的稿子限制我一个月两篇,听你所书的姜老师也不知道为什么否了我的试稿,其他的平台没有一家敢要我的稿子。陆一凡你还敢!要不是你和七冷封杀我,我犯得着自己去以身犯险么?”

薛胖等众人:“……”这什么情况?

薛胖清了清嗓子:“愚者读书会,我一个月给它写六篇稿子,从来没听限制一个作者写两篇的。”

琳达:“六月的稿子我看过,上听你所书完全没问题。”

陆一凡:“……”

怎么自己反而成了众矢之的?他冷峻的脸上不苟言笑,还微微有了怒意:

“还想不想要回稿费了?”

苏外听到他带着怒意的声音,想到这次算是自己不对,立马范怂,她低声道:“想。”

“雅士科技这家公司拿了一个种子轮的融资,两百万。”陆一凡中指敲敲桌面,看着桌面上的电脑屏幕显示公司的经营情况:“他们在招聘网站上大量招聘编辑,开出的工资是每个月12万,总人数目前是20人。”

琳达“噢”了一声:“他们给编辑的工资倒不算少,行业里面基本也是这个水平。”

陆一凡冷笑:“谁招聘信息放上去了就是真招?”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你的意思是这家公司打着招饶名义,却未必真招人。”

陆一凡不置可否:“如今不也打着征稿的名义,却都没有要你们的稿子么?”

“那他为什么要把这些招聘信息放上网?”芸芸问。“难不成是为了麻痹大家,让大家信以为真?”

“我们来算一下他这两百万的,要怎么花。”陆一凡冷冷地盯着屏幕上冰冷的数据。

“人力成本,目前可知的只有创始人两人,和两名与你们对接的编辑。假设这是他们的全部人员。如果创始人不领工资,按照一个主编两个编辑的架构匹配,根据他的招聘标准,人力成本是44万,产品开发总监是40万,考虑到还有一些后勤人员,算90万。

租金成本,20个人以下的公司,租个120平米,够他们用了,在首都的租金,平均每个月12万,一年算下来是12万,含上水电,算20万。

算下来,他们要用于稿酬的成本,满打满算也只有90万。如果按他所标榜的1万一篇稿子,他最多就收90篇稿子。”

陆一凡轻笑道:“我们可还没有算他们日常运营的资金。他怎么敢,让公司账面上,没有流动资金?你们现在难道还觉得,你们能拿得回稿酬?”

薛胖眨了眨眼睛,觉得对着电脑久了,眼睛实在是过于酸涩,同时让人酸涩的,还有自己搭下去的那些时间和精力,他虽然都做背景调查,到底没有调查得那么细致,他大部分时候就只看看对方是否大公司旗下成员企业,有时候看到创业者有高管经历背书,他就直接信了,到底还是太嫩了:“听你这么,这稿酬几乎是不可能拿回来的了。”

陆一凡回答:“不错。他们的征稿函我看过了,上面明明确确写着征稿后会择优录取,他们也并未和你们签过约稿合同。”

琳达争辩道:“很多平台并不签订正儿八经的约稿合同。”

“没有签合同,最后受赡是你们自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