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云弋册封为太子后愈加繁忙,宵衣旰食,夙夜不懈,小鸾提了盏琉璃绣屏宫灯守在东宫外门,明月高悬,东宫外的御桥少有宫人过路来往,宫苑深深,长街幽暗,夜阑人静之夕,视线所及之处,太子所乘的虎爪螭首金木步舆自长街那头的宣政殿缓缓往东宫而行,小鸾苦等多时,忍不住上前几步去迎,宣云弋拉开轿帘,扶起拜倒在地的小鸾,相依入了宫门。
“再有两个月就该出生了。”宣云弋温柔地爱抚她高高隆起的腹部,命符苌取来一只锦匣,亲自打开呈到小鸾面前。灰蓝锦缎上静静躺着一只赤金发钗,钗上缀以翡翠珠玉为托底镶嵌着朵藕粉色串珠宫花,室内烛火通明,映衬珠钗熠熠生辉,流光溢彩。
女孩欣喜地拿起盒中的珠钗,讶然道:“这是......这是珍珠?怎么可能?竟有这种颜色的珍珠。”
“不错,是粉珍珠,咱们大昱朝境内不产这个,番邦进贡给父亲的,统共就得了那么一小盒,父亲赏了我,我想着你最爱吃石榴,便命宫中匠人为你打造了这支石榴珠钗。”
宣云弋自她手中拿过发钗为她簪在发间,女孩通常在他回宫前沐浴净身,以待侍寝,她今日午后刚洗过这一头乌黑浓密的青丝,宣云弋凑近为她簪钗,鼻尖隐隐有花果幽香,不禁心神荡漾,就势在她面上轻嘬一下,调笑道:“石榴多籽,给你戴再合适不过。”小鸾如被烫了一下般,两颊浮上两片红云。
“孩子都为我生过两个了,还这般爱羞。”宣云弋促狭地拍拍她埋首于他前胸的脑袋。
小鸾不肯抬头,瓮声瓮气道:“殿下,你知道妾身儿时的愿望吗?”
宣云弋听她讲过许多次,哑然失笑道:“你小时候不就是天天思春,日日盼着赶紧入府做我的侍妾吗?”
女孩听了他这话更羞了,说不跟他要好了。
“好好好,你说罢。”宣云弋在她肉滚滚的翘臀上又掐又揉下手不轻,女孩不依地扭着身子要躲,反被他牢牢箍在怀中不得动弹。
“你听了可不许笑话人家哦。”
“不笑,绝对不笑,你且说来我听听。”宣云弋保证道。
“妾身......妾身......姨母要把我送给殿下,还说陛下已经答应了。我问姨母能不能看看殿下长得什么样子,姨母就叫我躲起来,不许出声。”小鸾满面桃花,深思悠远,似乎回到了广德十年的那个午后。
贞睿皇后沈氏面带病容,神色憔悴,深秋未过,未央宫内就烧起了地龙,皇后召弟媳梁国公府沈夫人杨氏带着小鸾入宫侍疾,小鸾年方十岁,懵懂无知,只觉得寝殿内热得厉害。
“姨母,鸾儿出汗了。”
沈皇后叫她来软塌前,亲自帮她脱了秋衣外袍,用丝绢给她擦了擦汗,温柔地问她是否凉快了些。
“姨母,你热不热呀?鸾儿给姨母扇扇凉!”
“小鸾乖。”杨氏夫人拉过圆圆胖胖的小鸾,“皇后娘娘病了,不能受寒。”
“咳咳......”沈皇后猛地咳嗽起来,杨氏夫人急忙捧起一盏热茶,坐到她身侧,给她拍着后背,服侍皇后饮茶。
“呃,咳咳,无妨。”
“娘娘,您的身子,怎么吃了这么久的药都不见好呢?”
“崩漏之症,本就难解,我自己的身子,自己清楚。”
“娘娘,容妾身说句大不敬的僭越话,您真是太傻了!当初妾身就劝您......这又是何必呢?”杨氏夫人举帕拭泪。
“好啦,当着孩子的面不要说这些。”沈皇后朝小鸾招招手,让她坐到自己怀里,“小鸾,你过来!”
沈皇后缠绵病榻多时,体虚无力——小鸾生了孩子以后才知道原来当初姨母是因为长期下漏出血才会那般苍白瘦弱,她虽然已时日无多,但仍试图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尽力保全妹妹沈容留下的这小小遗孤一生安稳顺遂。沈皇后怜爱又悲悯地注视着年幼的外甥女——她是妹妹的生命在世上的延续。“小鸾,你要牢牢记住姨母接下来对你说的话。”
小鸾点头,依偎在她怀里,她能闻到姨母身上浓重的药味。
“姨母已经替你寻好了夫君,就是昭王......咳咳咳。”
“昭王?娘娘之前不是属意......”
“云明太子死了。”沈皇后微侧臻首对杨氏夫人解释道:“储君之位定会落到昭王头上。”
“可昭王殿下整整比小鸾年长二十五岁!他又是思宗皇帝的嫡亲表兄,以血缘来论是小鸾的叔父。再说了,他和......娘娘也是知道的。”
“无妨,又不是亲叔叔,年岁大一些也不打紧。至于那件事......”沈皇后看看小鸾,语气微顿,“正是因为如此,我才把小鸾托付于他,若他还顾念旧情,自会庇佑小鸾。”
“昭王的世子比小鸾年长五岁,是否更合适呢?”杨氏夫人迟疑道。
“你说宣磐?那孩子昏懦有余,胆智不足,比他父亲真是云泥之别,况且昭王又不止他一个儿子,他正值壮年,以后的事情还很难说,昭王嫌恶他这世子人尽皆知,若把小鸾许给宣磐兴许反会害了她。我已派人去传昭王入宫,与他商量小鸾的终身大事。”
沈皇后复又垂首对小鸾叮嘱道:“等鸾儿来过初潮以后,就要住到昭王家里去了,他是你姑奶奶上仙公主的儿子,你的表叔,鸾儿住到他家以后要听他的话,讨他欢心,让他喜欢你,知道吗?”
“鸾儿不想住到昭王家里去。”小鸾听见以后要离开家,红着眼眶张嘴要哭,“我不要和舅舅姆妈,哥哥姐姐,还有嬷嬷分开。呜呜呜......”
“不成,你舅舅保护不了你啊。”沈皇后心疼地给她擦眼泪,“姨母假如不在了,以后这个世上,能保护你的只有昭王了。”
小鸾哭得更厉害了:“姨母为什么会不在了?我不要姨母不在。”
无知孩童的稚语一出,殿内左右侍奉的宦侍宫女皆闻言垂泪,杨氏夫人亦忍不住轻轻啜泣起来。寝殿外有侍女高声禀报说昭王殿下到了,杨氏夫人忙牵着小鸾,要从侧门出去避到偏殿。
小鸾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忽来了勇气,壮着胆子回头问道:“姨母,我能不能看看昭王殿下长得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