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馨是个很直接的人:“你长为宁家长孙,外祖母为何不让你继续上学?你是有赋的,就算宁家不能入仕,可有功名在身,那完全不一样啊?”
宁耀抿了一嘴:“因为,她是我的继祖母、你的继外婆。”
“你啥?”
宁耀苦涩一笑:“不敢相信吧?当年我们的亲祖母亲外婆去世时,你娘、我大姑才八个月大,我爹才三岁多。”
“那时候,祖父已离开家乡到了外地做官,继祖母就是他在林州做知青时另娶的大妇,后来身边的人都换掉了。”
宁老爷子做官,一步步从低往高到入京,认识他们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这继室的事也没人知道。
这时代信息极不通,从江南到京城那是千里之遥,加上有意隐瞒,就是宁氏自己都不知道!
留下了两人,其余的人吃了饭还打发了礼品,也高高兴心离开了。
有了陈杞与宁耀的帮忙,秀才爷也轻松了许多,三后准备就绪。
因孩子太多,学堂放在了村祠。
这一日杏花村比过年还热闹,不仅放了礼炮,而且还请狮子灯,甚至连镇长都来了……
周三叔作为村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二重,想让日子好过起来,读书认识很有必要。今日秀才叔给了你们这群孩子读书的机会,今后一定要努力!”
“我作为一个村正,为了让大家放心学习,决定捐赚十两银子的笔墨,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
他这一宣布,赵重也:“我捐赠二十亩良田作为学子们免费午餐,并每年给学堂捐赠所用宣纸!”
“哗”的一声,这话一落,村民的眼光齐涮涮的投向了赵重:要知道这么多桌椅都是赵重所出,二十亩良田就是一百六十两银子,一年的用纸没得二三十两银子这行吗?
就在众人议论之时,周大宝、陈二毛、赵刚、陈奶奶、张桃、赵三叔几个也每人捐了五两银子,后来有的捐二两、有的一两、有的三百、有的一百,顿时桌上堆满了银子。
不仅如此,还有人捐粮、捐菜、捐油……
李镇长看到这个局面,挑起了大姆指:“周三郎,你不错!”
周三叔谦虚的:“镇长您太夸奖了!这一切功劳都是我侄女婿赵重的,我除了跑腿什么也没做!”
到这,李镇长的眼光投向了赵重,他就知道这个年轻人铁定是个人物……
学堂一开学,村里到处乱跑的孩子都没有了。
等三月一到,张桃与陈奶奶、赵三叔负责收笋做笋丝的事,而云馨带着周大宝、周三叔开始了铁观音的制作……
这一日,春光明媚。
“新,那里的黑土我都移来了,现在地都平整好了,你看可以种什么。”
看着赵刚满头的汗珠,云馨扔了条帕子给他,并倒了一杯冷茶:“先喝了再。哥,那几棵红果子树都移来了没有?”
赵刚喝了口水:“移来了,都种好了,你放心。”
“嗯,那可是值老钱的东西,沈家了,这东西不管有多少他们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