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二十五章 杨六郎杨延昭(1 / 1)贼章鱼大肘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末了,寇准又指出,两军对垒,打的就是士气,现如今尚未接战,切不可提迁都之事!

陛下您若南去,北地的人心可就崩溃了!

辽人乘势而入,兵无战心,士无归属,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呀!”

寇凖的意见终于阻止了宋真宗想要逃跑避敌的主张。

但是,寇准也深深的知道,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而在战术上,必须得重视重视再重视!

因此,他多管齐下,连各州府的大牢里边,也不愿意放过!

这才有了,丁昊在崇安府大牢之中被人留意之事。

本就不是穷凶极恶之徒,犯的也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再加上,现如今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妥妥的,一颗好苗子呀!

寇准闻报之后,立即便命人前来提人了。

当然啦!到了东京汴梁城之后,少不得肯定还得再甄别、考较一番。

明白了这一切的丁昊,那真是相当的庆幸啊!

还真应了那句话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依啊!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谁能想得到?一场牢狱之灾,他竟然能够得到如茨机遇?

甄别与考较,丁昊当然不担心!

以他现如今的才学,无论是文的还是武的,只要有机会,必定能脱颖而出!

从崇安府到东京汴梁,路途着实不远。

带人前去东京汴梁,可不比飞鸽传书,快马加鞭也走了十多。

到了东京汴梁城之后,丁昊被安顿在了禁军殿前司辖下的一处军营。

宰相寇准也并没有第一时间出现。

正当丁昊郁闷见不到名臣寇准之时,他却见到了另外一个历史名人。

杨延昭,杨家将中金刀杨令公的六子,也就是杨六郎!

只不过这终究不是演义,当丁昊与杨延昭混熟了之后才知道,杨延昭并非如杨家将中所描写的那般,乃是杨继业的六公子。

在这里,他乃是金刀杨令公的大公子。

也确实有个儿子叫杨文广,但却没有杨宗保,既然没有杨宗保,当然了,就更不会有穆桂英了。

此时,是公元1003年,也就是宋真宗景德元年。

杨延昭现如今官居殿前司副都指挥使。

至于,杨延昭的手底下到底有没有一个雷死人不偿命的金枪班?丁昊还真是不得而知!

之所以将丁昊带来此处,应该是寇准交代过的。

无非就是想测试一下他的真实实力。

有了霸王项羽,以及江东霸王孙策的人生经历,现如今的丁昊骑马冲阵,自然是不在话下。

再加上,他自身力量加持已经达到了80,即便就是在这京中禁军殿前司,那也妥妥的是一员猛将。

实力是硬梆梆的!

自然就犹如锥在囊中,没几便脱颖而出了。

丁昊的脱颖而出,碰巧就被杨延昭注意到了!

英雄惜英雄!杨延昭是一员猛将,对表现如此抢眼的丁昊他立即就有了兴趣!

手痒之下,两人少不了一番切磋。

杨延昭的杨家枪法果然名不虚传!

然而,丁昊自身武力值加持到了80之后的蛮力,已经足以弥补他在武艺之上的劣势。

如今三十多岁,正当壮年的杨延昭犹,如发现了一块未经雕琢过的璞玉,一下子就将杨家枪法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禁忌,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死活也要将杨家枪法传给丁昊。

至于师徒名分,怕丁昊有为难情绪,杨延昭压根连提都未提!

两人一见如故,丁昊素来敬重忠义之人,对杨家将自然是极为推崇的!

此时的他,尚未搞清楚这杨家将到底是不是正史?

不过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个人投缘,且惺惺相惜。

几日之后,从杨延昭的口中,丁昊知道了朝中的一些变动,以及宋辽两国的一些军事部署。

寇准,自从力主宋真宗南迁之后,为了消除王钦若对宋真宗的影响,使了个手段把王钦若从宋真宗身边赶到了雄军,令其到前线去直面辽军了。

用心良苦啊!寇老西估计是想练练王钦若的胆!

与此同时,寇凖还派探子到前线去侦察敌情。

根据对敌情的分析,老寇制定了一套抗敌方略。

他指出:“目前敌人已至深州、祁州以东,我方大军在定州及威虏等地,东路别无驻军。

应一面调雄军步骑万人,驻守贝州,派孙全照指挥。

另一方面应招募民兵,深入敌后,袭击敌人据点,兼以打探敌情。

这样就可以振奋军威,安定人心,打乱敌饶军事部署,并可与刑州和沼州的军事据点构成犄角之势,以便攻守。

万一敌骑南下攻入贝州,应立即增援定州,向东北进攻,牵制敌人后方,使敌兵不敢纵深作战。”

同时,寇凖再一次提出,宋真宗必须御驾亲征!

他直言不讳地对宋真宗讲:“为了鼓舞士气,争取这一场战争获胜,陛下您,必须渡过黄河,亲自率军指挥。”

寇凖一方面同妥协派斗争,一方面积极备战。

他派冉河北把农民中的青壮组织起来,加以训练,发展厢兵队伍。

并规定:河北厢兵杀敌,所在官军应给以声援。

厢军中有杀敌立功者,同样应给予奖赏。

另外,寇凖还派人携带钱物慰劳河北驻军,并出银三十万两交给河北转运使,用来收购军粮,充实军资。

得知这一切之后,丁昊对寇准的佩服更甚。

丁昊当然知道,以战促和的檀渊之盟,乃是寇准一力促成的。

这一盟约奠定了北宋此后三十余年的和平稳定。

虽然北宋后来在军事上越来越孱弱,但这与寇准无关。

寇准的出发点是好的,和平共处,休养生息,或者是卧薪尝胆,以图有了压倒性的优势之后再战。

怪只怪,此后几任皇帝实在是太过于窝囊!

若是王安石变法,庆历新政能够得以贯彻,北宋绝对不会那么快就灭亡!

徽钦二宗也绝对不会落得个双双被俘,坐井观的下场!

也许是终于忙完了战前的一切部署,寇准寇大宰相,终于有时间前来鉴定他所命人在各州府大牢之中发掘出来的这些人才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