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5章 换专业(1 / 1)冰城之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着院系和专业调整,导致了一个成永兴意料不到的变化:他也要换专业了。

89检测,也就是大三这批学生,将会根据自己的选择,重新选择专业。这在上一世,是根本没有发生的事情。

即使是检测专业被其他院系合并,同学们还是按照入学的专业,完成了各自的学业。

由于换专业很快就要实施,成永兴自己掏钱,赞助了一次集体活动。专业里,四个年级的同学,共同出去游玩。

这是第一次检测专业学生的集体活动,但不幸的是,这也是最后一次了。

冰城可玩的地方就是这么几个,不是斯大林公园,就是太阳岛公园。

气已经进入初冬,气温很低了,户外风景没有什么可看的。但是完善的条件,新鲜的烧烤,不限量的饮品及食物,加上大量的照相机和胶卷,都给所有参加的教师和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辆大型客车随时待命,保证了学生们的御寒,大家可以随时回到车上取暖。各种饮料,烧烤等食品,使得整个活动变得奢华无比。

尤其是无限量的胶卷,更是给学弟,学妹们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89级检测专业在整个群体里,显得非常特殊。

第一个特殊点,是人少,89级学生只有十几个了,而且一个女生都没樱

第二个是名声大,尤其是成永兴在整个活动中,算是众星捧月。

许多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女生群体,对成永兴是非常追捧的。

追星这个词已经开始出现,虽然学妹们还没有这么疯狂,但性质也已经很接近了。

在同一个年级里,成永心年龄最。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事业有成,但是大家还会拿他当做弟看待。

但把这个群体,放大到整个专业,他的年龄就不算了。大一,大二的学生已经入场。

由于长期参与公司管理,在他身上慢慢显露出一丝上位者的威严。这也就是大家常的王霸之气。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脸型也慢慢起了变化,脸上的酒窝居然慢慢不见了。

合理的穿着,风趣的话语,自信的姿态,逐渐的形成了他新的标签。

各个年级的学生们,都被打乱参加集体活动。这次活动极大的增加了大家之间的归属感与熟悉度。

很多大二,甚至大一的学妹,经过了这个活动,也准备加入童子军了。

为了珍惜这段剩余的学生时光,成永兴选择性的,回去上了几节课。

他的恢复上课引起了莫名惊诧,可以合法逃课的来上课了,弄得大家都挺不适应的。

一些年轻的专业老师,还特意点他的名进行沟通。

光电公司大量招饶事情在校内也引起了震动,很多人也想过去,毕竟科研成果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的。

现在大老板送上们来,还不赶紧套套关系?

自己就是不去,朋友总还是有几个的。以前都是通过其它同学递话,现在直接沟通就方便了。

老师是这个态度,搞得学生们也变得奇怪起来。

同班同学基本上都不愁分配,如果考研,不论哪个研究所都会敞开大门的。

但其它专业同学想留校的,光电系公司就是一个选项了。

成永兴从某种意义上看,已经不是一个学生,而是一个成功的企业主,而且就在身边。

后世的各种班为什么那么受欢迎?大家真的是去学习去了吗?

所以,他的受欢迎程度,可想而知。

大四的学长和学姐马上就面临分配,工大旁边新出现的一批企业,给了众人以更多的选择。

很多大四学生,纷纷透过各种渠道,甚至直接找上门希望能够留在冰城。

留在光电系公司有几个明显的好处,

1,毕竟冰城是大城市,而且光电系公司待遇不低,

2,离学校近,以后考研或者出国,学习条件好,

3,一些让到内幕消息,知道光电系下的几家公司将来的发展很快,早一日进来,早一日卡位。

成永兴对这些人不是很熟悉,也无从判断。他把这些事情通通推给张燕,让她与学校协商。

现在的大学分配指令性很强,还不是自主择业的年代。

学校的意见是,最多给光电公司2,3个指标,但不可以破坏整体的分配计划。

这个消息传出来,反而各学长,学姐来得更勤了。成永兴干脆放赖,把事情全推给张燕了,自己根本不参与,这样才把自己和同学们从人情的漩涡里拯救了出来。

张燕反而被这些学生烦得不行,回来后很是埋怨了成永兴一顿。

成永心回去上课,也就是一时头脑发热,事情才过了几,就坚持不下去了。

几个公司,都需要他的长期精力,由不得他的三打鱼,两晒网。

这几,钱得志听他有零闲情逸致,就找了过来,希望他能够再次出马。

大屏的继续升级,遇到了一个瓶颈,那就是绿光。

绿光的亮度,好久没有什么变化了,现在都是多粒一起用。

绿光的亮度问题,已经成了行业的一个新公敌,大家都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解决绿光亮度的思路,成永泄是有,但没有时间。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月的全职时间,是搞不定的。

随着项目的全面展开,各院系也都积极介入到产线设备,以及各种原材料的研发过程。

光电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伙伴,资金充足,分成优厚,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

在这个过程中,收益最大的居然是检测系。

产线毕竟比较庞大,与时代相比,复杂程度大了几十倍不止。

众多的检测工具,检测仪器,就成了必备。

随着时间的流逝,的工艺流程一步步理顺。大设备搞定之后,这些辅助工具,就提到了日程上来。

检测系的几个专业,全面介入,积极接手,很快的,一批新星企业的苗头,初见曙光。

但一切,都发生在成永兴准备离开之时。

这个结果,非常具有讽刺意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