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件事,唐渊终于选择了站队。
他有一种感觉,如果唐振去世以后,唐氏门阀可能出现一次分裂,这次分裂,会彻底瓦解唐氏门阀。
从唐潇安排钱香橼这件事,唐渊确定这位七公子并不是一个成大事的人,虽然他二十岁担任征桑腊先锋,三十岁当征荆州大帅,三十一岁当征汉中大帅,但这三个军旅经历并不足以表明他是大器之人。
而且两次当大帅的经历,都体现出他的急功近利和无能,打荆州的时候,真正掌控大局的是大柱国闵悦,一开始闵悦并没发力,只是暗中观察唐潇的表现,可是唐潇表现得很崩溃,所以闵悦才软夺军权,当闵悦获得军权之后,形势立刻扭转,张之魁引兵投降,大柱国功不可没。
攻打汉中的时候,唐潇再次担任大帅,一开始他命令林崇阳猛攻凤阳城,损失两万人拿不下来,他也不考虑转换战术,而是让张潘接替林崇阳继续打凤阳,结果把战争推向狭路僵持,双方打起了一场极其惨烈的消耗战。
这也是导致后来新兵总督马不方提出烧毁汉中粮田的导火索之一,随后曹圣立刻附议,紧接着张之魁附议,张云龙虽然没有表态,可他去默许了。唐潇成了被架空的大帅,后期实际掌权者其实是曹圣。
在普通人眼里,两帅一先锋这样的经历已经很了不起了,但唐渊认为,七公子想跟曹太后斗,还差了一大截。
另外唐氏五公子唐溯,其实是一个支持皇帝人,他并没有像他父亲唐振想象的那样,成为一个和皇权制衡的第二皇帝,根据两个儿子的表现,唐振已经做出了妥协,他只想着让唐潇把持兵权,这样就可以保证唐溯在朝中的八千岁地位,希望双子星互相扶持,让唐氏门阀永远占据大梁朝的半壁江山。而不想着把朝廷推翻,唐家来做皇帝。
唐振的退而求其次,已经表明他对两个儿子的失望。
在这个时候,如果唐渊还抱着唐氏门阀的大腿,那就不太明智了,还不如向皇后靠拢,这才有可能杀出一条血路来。在离开洛阳之前,唐琪就让扈兰花跟他说过,不久后会调他回京城,当时唐渊虽然没搞懂唐琪的目的,可是要想把唐渊调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现在他在长安搞到了典梼,得罪了唐潇,或许这就是一次离开长安的契机,既然已经得到了唐琪密信,就说明皇后已经知道这件事了,下一步应该就是带兵回洛阳,等候新的安排。
“咱们现在明显脱离唐家,向皇后靠拢,这恐怕有些冒险吧?”纳兰信皱眉道:“皇后娘娘还没跟唐氏门阀撕破脸皮,也就是说,她跟皇帝还不一定是一条心,而咱们先撕破脸皮,这样做太冒险了些。”
唐渊道:“胆小不得将军做,如果什么事儿都让大家看明白了,我们再去做,你觉得还有意思吗?你不必担心,我已经看穿了唐琪的心思。”
“她能有什么心思?”纳兰信道:“她还是唐振送去的义女呢。”
“他爹祁东阳,早就投靠太后了。”唐渊道:“唐振是否知道这件事,我猜他知道,他已经知道了,为什么还要把唐琪送进去?因为他拦不住,太后已经点名让唐琪进宫,这时候唐振索性认祁琪当义女,这样一来,将来唐琪掌权的话,对唐家也不至于太绝情。”
“你这个推断我觉得不合理。”纳兰信道:“太后才多大年纪,她怎么能考虑让唐琪接替她呢?”
“太后是女人,而且她不想走武则天那条路。”唐渊道:“如果她想的话,现在即使推翻赵策的绝佳时机。曹太后这个女人,其实是一个可爱的女人,殚精竭虑为赵氏考虑,从来不为私欲。”
“可是她还是把舅舅和叔叔拉了进来。”纳兰信苦笑。
“除了闵悦和曹圣,她还能信任谁呢?皇家赵氏那帮饭桶?除了赵光达之外,还哪有一个靠谱的人了?即便是赵光达,其实也是赶鸭子上架,只不过他个人魅力不俗,在军中威望很高,可他毕竟不是一个能带兵打仗的人。”唐渊道:“赵光礼,赵光旭,这两个人连他哥的一半都不如,其实就是两个纨绔子弟。不过他们对太后的忠心倒是不必怀疑。其实皇室还有几个能重用的,可是太后又不放心,所以她只能重用外戚。”
纳兰信点了点头:“看来你已经深入考虑过这个问题,如果是这样,那我们就坚定地干下去。如果继续讨论,讨论到明天也不会有一个确定到底结果来,因为没人能预测未来到底是怎么样的。而且我也觉得,在这个时候向皇帝靠拢,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如果曹太后没有废皇帝自信,那么我们的靠拢,算是正确的选择,但是现在还不能大意,最起码不能让太后觉得,我们是完全支持皇帝,甚至可以威胁到太后安全的人。”
“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了,我们还是去莫州吧。”唐渊道:“萧寒是太后挖过来的人,也是他信任的人。”
“为什么不是接替曹定国成为镇江大将呢?我可是听说,曹定国这个人每年都上表请辞,这真的有些奇怪。”纳兰信道。
“现在太后身边有一个女人,大家都叫她卢氏,卢氏是岑参的夫人,据说她在太后面前很得宠,即便是曹定国辞官,那个为师恐怕也是岑参的。”唐渊道。
“你觉得岑参那个人靠谱吗?”
“有勇无谋,自私自利。”唐渊道:“太后宁愿用这样的人,也不想用一个有统治力的人。”
“我看太后未必同意你去莫州。”纳兰信道。
“是的,我也考虑过。”唐渊有些苦恼:“如果莫州去不成,我想我只能去荆州了。”。
“荆州有什么不好?”纳兰信笑了:“其实我早就想去荆州看一看,据说那里很不错。”
“呵呵,去了荆州,将来肯定躲不过与蜀汉、南晋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