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蛊虫在体内不知是个什么状态,只过了会儿,大概是盆中蛊虫全部钻进了体内,那种瘙痒之感减缓了不少。
他这边忍受着,却觉得这药液越来越热,隐隐有沸腾之势。这种高温,让他愈发晕眩。
隐约间,只觉得有什么黏稠的液体加到了木盆里,血腥气极重,却有很好的降温之效。
然后就是种他根本无法抵抗的奇痒,整个人就像是泄了气的皮球,肿胀的身躯,瞬息之间变得较之原来的单薄还要不堪,骨瘦如柴,眼窝深陷,气息奄奄。
浮云子挥手之间,将方尘提出,放在床榻上,连忙塞颗丹药进韩修口中,任那蛊虫在盆内沸腾。
方尘皮肤表面布满蛛网似的青紫色脉纹,看起来颇为疹人。
“你体内火毒寒毒尽祛,这蛊毒过段日子便会瓦解,这段时间,你还得稍作忍耐。”
师尊的话,方尘听得见,却无力做出回应,显然浮云子也知道他此时的状况,没再多言。
他最后加入的液体,正是千百毒虫的一身毒血,这血极阴极寒,正是蛊虫所爱,这才有了蛊虫从方尘体内钻出的情况,使他整个人瞬间干瘦下来。
可蛊虫离开,不代表就没事了,被蛊虫吞噬的可不仅仅是火毒虫毒,还有人的精血元气,如果不想办法填补回来的话,后患无穷!
关于这些,方尘并不需要知道,浮云子已经想好了对策,调转法力,火气蒸腾,本就有沸腾之势的药液立时翻涌起来。
不过片刻功夫,那盆里吞吃了火毒虫毒以及方尘精血元气的蛊虫就混着药液被炼成了粘稠的药膏。
浮云子将这些药膏敷在方尘体表,覆盖周身,再用浸润了药液的绷带将他裏成个“粽子”,浑身上下严严实实,就连耳目口鼻都没有露出分毫。
如今的他体内几乎没有什么杂质,待到药力由表及里,深入腑脏,不仅元气恢复,后患尽解,还可强筋健骨,增益体魄。
至于维持生命体征所需要的能量,只需要浮云子时不时给他渡一些灵气就够了。
随后的一个多月,浮云子给他讲解了不少修真的粗浅常识,这都让方尘心中极为感动。
方尘因为幼年的一些遭遇,心中其实更为敏感,旁人的善意与照拂,产生的温暖会在心里数倍放大,何况是这样天大的恩情!他是真正的感激师父!
按照师父的说法,涉足了这个圈子,就得知道这个圈子的规矩,免得犯了忌讳,得罪了别人。
他也怕因为自己无意中犯了忌讳,连累到师父,所以听的也还算认真。
通过师父的介绍,他也知道了修真和武学的根本区别——他们的力量本质就是不同的!
武学修炼出来的是内力,它来自众生元气,每个拥有生命的物体天生具备元气这一根本属性!
而修真者所拥有的法力,归于自然灵气,所以有修真者夺天地造化一说!
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究其根本,元气为众生体内精元之气,份属生;灵气为天地日月钟灵之华,份属死。所谓生之力,伴万物生灵而长在,身死元灭则道消;所谓死之力,与天地并立,合大道不陨,固存世间,无根本,少源头。
所以通俗来说,元气是武者自己的身体产生的,而武者吃肉,服用人参、灵芝等大补之物,也是因为这些都是原本有生命的东西,它们蕴含元气,武者食之可以得到滋补!元气丰沛,武者就可以通过修炼将最初的元气转化为可以运用的内力,这就是武者的修炼过程!
而灵力却是来源于外界的,它们就好像是某种微量元素,可以存在于一些矿物,也可以依附于各种东西上面。修真者可以通过摄取这些天地之间的灵气,加以炼化之后,变为自己可以使用的法力!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精气神三宝乃是一个人先天之基,出生时,这三方面的天赋本来就有差异!
神是意识的提现,修真者统称之为神识,一般人是不会运用神识的,但有些人天资聪颖,有过目不忘之能,或者思维跳脱,举一反三,这些都是天生神识强大之人。
神识也是修真者摄取外界灵气的主要手段,修真的一些功法,多是对神识的运用之法,而术法则是对法力的运用之法,至于强大神识的方法只能说是秘法了。当今修真界,可以强大神识的方法,就只有境界突破时的天道锤炼,否则都只能是一时机缘。
而三宝之气便是元气,是一个人体魄的体现,一个人天生力大无穷,便是天生元气超群!与神识不同,元气是可以通过修炼武学,或者通过肉食药膳进补不断强大的——这是一种根本上的强大!
至于三宝之精,乃是生命的体现,并不曾听说过有修炼之法,但它无论对修真还是习武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修真第一境——炼气期,便是炼精化气的过程,因为炼气期的修士在生命层次上与普通人并没有什么差别,神识也没有强大到从外界摄取灵气的程度!
对他们来说人体唯一可以产生灵气的地方,就是精气,精乃生命之源,炼精化气的过程可以牵引一部分外界灵气,壮大己身,等有了一定基础,才可以真正踏上修炼道路。
所以老牌修真家族都有筑基之后再寻找双休道侣的传统,这也就是修真之人子嗣不多的原因了。
而对习武而言,精气依然重要!童子功大多会更加强大,因为精气不虚,元气的自然恢复会更加迅速!
这就是精元、精神,以精为前驱的理由!
修真和习武的修炼体系不同,修炼方式也不同,所以一个可以闭关打坐,一个却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也正因如此,能量的本源决定了力量的展现形态。
元气无法脱离生物体单独存在,离体之后会很快逸散消无,因此由元气转化而来的内力,不到大成,很难离体。就算修到大成之境,武者内力也只能离体一时,却不能长期存在!
而法力则不然,相比之下,以灵气为原型的法力,可以绘制符篆,可以布置阵法,可以祭炼法器,可以炼制丹药,还可以以术法形式施展出来。因为就本质而言,不过是将灵气依附在法器、丹药上,换了一种形式存在而已!
这是修真的优势,但也正是修真的掣肘所在。
武者的内力,是由自身提供,每次消耗后,便如体力、精力一般,稍做休息,便可自然恢复,精元丰沛,内力也自然深厚。
而修真者的法力一经使用,必须再次转化外界灵气来恢复法力。虽然修为高深,转化速度也会加快,但这方面与武者相比,还是远远不如。
如果没有外界补给的情况下,武者具有绝对的优势!
而在这一纪元,天地灵韵枯竭,这一弊端就更加凸显出来。所以修真之人鲜少会在外界斗法较技,毕竟法力珍贵,有灵气的地方却难寻,补充殊为不易。
在这种情况下,一块灵气充裕的地盘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稍微有些能量的修真家族都会抢占一些依然有灵脉的山川,然后设立阵法,建造内山。
内山的建立不仅可以隔绝外世,还可以防止灵气外泄,易于灵物生长。
说到灵物,他吃下的那朵火莲就是其中珍品,生长在火山岩浆之中的,五行属火,药性暴烈。可淬炼血髓,开拓心脉,方尘身体只是肉体凡胎,根基太差,加之身体稚嫩,才会造成火气逸散,结成火毒,十多年深受其害。
说起这朵火莲,当时出世,也是轰动一时,毕竟放眼当今,能上千年的灵药,都是凤毛麟角。
而这火莲,乃是地火之精得天地造化,三千年化为实形而成,对于修士而言,那就是可以借之脱胎换骨的神物!
可惜最后被那浑人抢去,想起那人突然展现的实力也实是恐怖,纵观儒释道武青年一辈,无出其右!
自那日起,修行之人都记住了赵凤声这个名字。
当然,关于火莲和赵凤声的事浮云子也只是心头回想,并没有将这些说与方尘知晓。
这一个多月除了照料和教导方尘,浮云子还忙着建立浮云道场。
那些大宗大府,占据着洞天福地,能够妖兽灵植繁盛,所产生汇聚的天地灵气,足以供养宗府子弟修炼,但一入筑基想在洞天福地修炼就必须得有相应贡献方可。
但并非所有地方都可以与那些洞天福地相比,有些地界,连满足一个修士修炼所需都不足够,所以外界修士基本都是各找山水灵秀、受天地所钟的宝地来建下道场。
但这么多年过去,凡是叫的上名号的名山大川,皆是有主之地,纵使无人设立道场,也是宗府大家的后花园。
浮云子离开家族,落脚此地,凭着度过金丹天劫,这片血枫林受到了些许天地灵气的灌溉,才有了建立道场的些许资本,不过单论修行环境而言,这里与洞天福地依然是云壤之别。
若是方尘日后筑基了,此地也是无法满足他和浮云子修炼所需的。
若是强行修炼,只会如诸多曾经的福地一样,灵气枯竭,损伤根基,灵植妖兽都无法生长!
浮云观也有不少道门后学帮衬,尤其是附近的一些散修或者是小家族贡献颇多,短短一月便建成。
观分四处,前方是道场庭院,正中一座丈高方鼎,三柱长香,烧出青烟不断。
中间是道观大殿,地方不大,但供着三清道祖,庄严肃穆,其下有蒲团一个,是供平时打坐静修之处。
殿后有雅舍三间,方尘在其中一间养过伤。至于另外两间,其一是丹房,放有丹炉药橱,其二是书房,置有道藏手札。
第四处,便是九华观后院的一片药田,足有十亩地可方便浮云子种植灵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