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章 老杨家(1 / 1)走吧皮皮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没有了 目录 下一章

“呜呜……娘,怎么办,孩子还那么小,他爹怎么舍得抛下我们母子俩就这么走了,连尸骨都找不回。”

杨柳哭得肝肠寸断,两只眼睛肿得跟核桃似的,四岁的儿子小志跪在身旁跟着哭,四岁的孩子已经懂得死意味着什么了。

杨家村是一个小渔村,三面环海,村子里大部分人都姓杨,杨柳她爹叫杨烈,是杨家村的村长。

方圆十里的小村子都是靠打渔为生,夏季出海打渔能捕捞很多海货,但台风也多。这次渔船去得远,海上突然起风,渔船被打翻了,杨柳的丈夫和公公葬身大海。

“儿呀,娘知道你苦心里苦,可你还有个重病卧床得婆母要照顾,你小叔还要靠你张罗,孩子还小,你可千万要撑住了。”

“姐,我们会帮你的,小外甥我们兄弟几个也会帮你养大。”杨大郎说着,看了眼老二和老三,兄弟几个忙点头。

三岁的小暖宝拉着大姐的手说道,“还有我呀,大姐,我会帮你照顾外甥的。”

杨柳嫁在同村,娘家在村头,夫家在村尾,回娘家一趟不过就是一刻钟的功夫。

孙家挺穷的,但是孙家人口简单,婆母也好,杨柳嫁过去的时候小叔才十二岁。

杨柳她娘赵蔚蓝,是私塾的女先生,里长说赵氏是村子里最有学问的人,附近几个村子的孩子都是在杨家村上私塾。

读书是很费钱的,一般人家供不起,除此之外,上京赶考路途太遥远,光在路上都要三四个月。

贫困点的家庭,孩子五六岁入学,学完《三字经》、《论语》、《千字文》,再会算筹就让孩子结业了,束脩是按年交的,一年一两银子,中途退学不退束脩。

家境殷实一点的就让孩子一直读到结业,再想继续求学的就要去镇子上的私塾了。

赵蔚蓝是杨烈在海边救回来的,醒了之后不记事,不知道自己是谁,身上佩戴的玉佩上面刻着名字,据村里人猜测是大户人家的落难小姐,至今无人得知她娘家在哪。

杨烈年轻的时候可俊了,又勤快,村里的姑娘和外村的姑娘都眼馋着呢,是抢手货,谁想到砸在了突然出现的赵氏手里。

赵氏是看着孙坚长大的,那会孙家日子不像现在这么艰难,孙家交得起束脩,念了三年私塾,直到他弟弟孙强入学才结业回家,赵氏是他的先生,也是那会跟杨柳玩在一起的。

女儿肖母,杨柳长得像赵氏,从小就是村里最漂亮的小姑娘。

别的小女孩欺负杨柳的时候,孙坚就会冒出来拦着,还时不时的给杨柳弄些小玩意。

赵氏干不了农活,农忙的时候孙坚也会过来帮把手,长大后两人也是情投意合,杨柳嫁给了孙坚。

一年后,两人生了儿子孙承志,跟他小姨暖宝差不多大。

杨柳的婆母前年生了重病,一直卧病在床,家里的银子都是紧着给她买药治病用,如今家里一贫如洗,公爹和丈夫下葬需要花费不少银子,两幅棺材就要花三两银子,还要办葬礼。

好在娘家日子没那么艰难,兄弟们也舍得出钱,前前后后花了八两银子才把后事办完了,婆婆钱氏也很感激。

办完葬礼后,杨柳就把儿子送到娘家,让他跟着小姨一起上学堂念书。

虽然孙承志比暖宝大一岁,实际算起来也就大三个月。

暖宝是个很有主意的小丫头,赵氏三十好几才怀上的,老杨头老年得女,疼到骨子里去了。

可不,宠成了村子里的小霸王,振臂一呼,全村一般大的孩子都跟着响应,让人哭笑不得。

小孩的情绪来的快去得也快,跟着暖宝没几天,小志也就忘了伤心。

每天一下学,小志跟着暖宝上窜下跳,爬树抓鸟,不把精力耗光都不着家。

杨柳回娘家近,时不时回来看看儿子,几乎找不着人。

自从杨柳出嫁后,家里的饭食就由杨三郎做,家里老老小小坚决不让赵氏进厨房,实在是难吃。

杨柳出嫁的时候三郎才八岁,按理说不该是三郎做饭食。

说三郎是杨柳带大的也不过分,三郎从小就跟姐姐亲近,上学堂都背着,他也不哭不闹。

再大一点就跟着杨柳做饭食,烧火打下手。

杨家这些孩子里面就只有杨柳做饭有些天赋,孩子都小的时候是杨烈做饭食。

刚成亲那会,村里人都说老杨头娶了个祖宗,不会烧饭不会下地干活,后来赵氏开了私塾,当了先生村子里的人才改观了。

老杨头宠媳妇在十里八村是出了名的,乡亲们就喜欢打趣他,也没有恶意。

三郎今年都十二了,大嫂李氏也进了家门,饭食便由李氏和三郎轮流来做。

大郎成亲后不久,李氏就怀上了,孩子今年一岁半,小名海哥儿,正是闹腾的年纪,一眼没看住就闯祸。

海哥儿也喜欢跟着小姑姑闹腾,还不太会说话,一个字一个字的往外吐,除了爹和娘,叫的最多的就是姑,奈何太小了,总是被小姑姑嫌弃,暖宝带着外甥出门都要悄悄的偷溜,不让他跟着。

大郎的娘子李氏是外村的,娘家靠近镇里,走路要一个多个时辰。

李氏娘家分家后分了田地,没有水田只有山地,种了很多菜蔬和黄豆,靠卖豆腐为生,除了用钱买,也能粮食换豆腐,一斤换一斤,一斤黄豆能做三斤豆腐。

南方的气候不适合种小麦,家家户户都在水田里种水稻,一年两季,早稻二月育苗最迟三月种植,六月收割了水稻育苗种晚稻,没有天灾人祸的年景够养活一家老小,家里人口多的丁税重一点。

小渔村周边都是海,祖祖辈辈都是男人出海打渔,女人在家务农,家家户户门前都晾晒着渔网,各家婶子都喜欢三三两两坐在大树下一块清网补网。

暖宝家不是,清网补网都是她爹和大哥干的,二哥每天拿海货到镇子上去卖,二哥喜欢做生意,跟赵氏学了算学之后就不肯念书了,小时候可调皮了,跟暖宝一个调调。

赵氏教书,老杨头跟大郎出海打渔,二郎赶集摆摊,三郎和大嫂做饭食和下地种田,暖宝带着外甥念书和闯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没有了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