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章 出海(1 / 1)走吧皮皮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烈和杨大郎卯时(5点)便出海了,暖宝染了风寒的事情还不知道。

海域分大海和小海,其中的差别大着呢。

大海顾名思义,浪大水深,往深海里去容易出海难,沿海夏季多台风,风平浪静时方可出船捕捞,也有海浪冲上沙滩的小鱼小虾或者贝类,通常都是让大一点的孩子去捡,俗称赶海。

出海最好趁早,因为要早上岸去集市卖,不然东西就卖不掉,集市巳时(9点)就开始热闹了。

渔船出海要多往返几次才行,否则东西不够分,最后一趟都要午时了,东西一上岸便一批一批装上推车运往集市。

普通人家可造不起一条渔船,一条渔船要一百两起,一户人家一年能富余五两银子下来那是相当的不错了,都是几户人家一起造一条船,一条村子才几条船,更何况划船拉网都需要不少人手,往深水处去,网一撒下去拉上来便能满载而归。

当然也有小船出海,只是不敢往深海里去,拉网时摇晃厉害,遇上风暴容易翻船,大船相对安全一些。

划船,打渔拉网,卸货哪一件不是体力活,渔网湿了水,里面又装着活蹦乱跳的海物,需要十来人一起抬上岸。

正午太阳又毒辣容易中暑,要早点收网上岸,下午还得接着清网补网,可不得闲,即使闲着也要砍麻织新网。

渔民看似收获很多,每家都拿海产品去集市上卖,但供大于求,货多价贱。

沿海地区能种粮食的地少,每年秋收的赋税便要去了三成之多,若是碰上灾害,剩下的粮食都不够吃半年的,人口多的人家就更难了,碰上粮价贵的时候购买力下降,海产品价格更贱了。

总之一句话,靠打渔为生的几个村子很穷,凑不出钱买渔船的人家则是越过越穷。

越往内陆海产品越是稀罕物,价格奇贵,只有富贵人家才吃得起,偶尔才能买到好货,干货倒是便宜,但是跟新鲜的没法比。

这些钱都是往来经过港口的商船赚的,运输成本确实高居不下,途中耗损更是严重,好在进货成本低,又是顺路停歇补给,采购一两的货物,运回内陆能卖百两,简直暴利。

小海的作业方式又不一样。

小海退潮后类似于水田,可下地赶海劳作,在小海可圈地养殖,比如蚝。

蚝极易生长,但是要依附在坚硬的东西上,比如石块,还可以把大大的蚝壳敲出个小孔,拉开点距离串连起来,拉直两头的绳子固定在插进海泥里的木棍上,随着潮汐涨退,如此半年就能收获。

有些海物是埋在海泥里面的,不刨开上面一层海泥抓不了,比如沙虫,竹蛏子,各种蚌。

钻进海泥里面的海物有固定的生活习性,要呼吸就要钻孔,不同的种类留下的痕迹也不一样,这就要看经验了,可以用耙翻开海泥让其无处遁形。

另外一种抓捕需要特制的网笼,用竹片做多个大圈和两个小圈,大圈在中间小圈放两头,再用细网围起来固定好,一头的小圈绑紧做出口,一串长长的网笼中间需要六到八个大圈撑住,只留下一个小圈作为入口,跟大碗口一般大。

涨潮时小鱼,虾和蟹等海物被冲上来的潮水挟带进了网笼,一浪接一浪就进了最里面出不来,渔民算准了退潮的时间去赶海,拆了网笼,从出口倒出来,绑回去再查看修补网笼。

此法获得的海物跟渔船出海的收获没法比,但是安全且不辛苦,买不起渔船的通常都赶海去,最多的时候可收获二十多斤的海物,留下小的自家吃,大一点的拿去卖,也有人在村里收了拿去集市卖。

蚝和蚌带壳是没有人买的,处理起来很麻烦,必须得拿特制得铁片撬开壳取肉,取出来放入清水里泡着,一边取肉一边卖,很是新鲜,夏冬季节的蚝肉最是肥美,价格比鱼海便宜点,鱼能卖十文钱一斤,蚝肉就只能卖七文钱一斤,蚌肉八文钱一斤。

杨烈跟大哥和关系好的几户一起买的渔船,今天轮到杨烈和大郎拉网,所以清网补网的工作要回头接着干,拉网的几家把网分了一下就扛回去吃午食了。

午食不需要特意做,做早食的时候煮了一大锅粥,还在灶头温着呢,沿海的饮食习惯都一样,早食和午食喝粥,晚食吃饭,肉食就只有鸡鸭猪肉和海物,每顿都有鱼,二郎每天没卖掉的鱼就用盐腌了带回来自家吃。

二郎和其他几家的郎君取了第一批捕捞上来的海物就去镇上赶集了,午食也自己带着,从杨家村到镇子的集市要走差不多一个时辰,有些海物还是在路上就死了,赶到集市巳时(9点)过一点,刚开始热闹,赶紧把海物分类放进木盆里。

镇子叫沙湾镇,在集市摆摊卖货要交税,小摊位交两文钱,大摊位则要收五文钱,几家合在一起卖,卖得的钱回来再分,可以省二十文呢。

不用在海滩上分货省了不少时间,轮流推车赶路也不累,而且本来也要三四个人才能看住那么大的摊位。

今天运气不错,除了鱼虾蟹之外,有两只水母和十几斤大鱿鱼,还有一只大鲎,鲎估计是卖不出去了只能碰碰运气,既没什么肉也不好杀,关键还不好吃,二郎很嫌弃地看着这只鲎,估计它的命运就是暖宝玩腻了之后被老爹给宰了,鲎可不好杀,杀不好吃了会中毒。

鱼堆里有赵氏喜欢吃的带鱼,二郎想着如果卖不完带回去给娘吃就好了,可惜没有如果,带鱼一向好卖,肉不厚又只有大刺,腌一个时辰左右洗净,无论是煎,炸还是焖都好吃。

赵氏也是下学后回家吃午食的,顺便把暖宝和小志领回来,今天杨烈比妻子早到家。

赵氏便同杨烈说起早上的事情,看着丈夫吃惊的表情,杨烈蹬了女儿一眼,女儿才三岁就这么惊世骇俗,以后可怎么办,管狠了舍不得,管轻了管不住。

村子里重男轻女的风气盛行,有些人家生了女儿便溺死,人丁税交不起,出海要靠强壮的男子,因为赵氏的缘故,老杨家并没有轻视女儿,老来得女夫妻俩疼都还来不及,而且暖宝专挑两夫妻的优点长,样貌比赵氏还甜美,杨烈自然更疼爱她一些,就是已出嫁的杨柳在老杨家也是受宠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