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九章 程成(1 / 1)柠檬加石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晚课没有了回家的后顾之忧,在多元文化中心的兼职也一切顺利,除了一个人住有些孤单,欣阳对现在的生活也没啥不满意的了。

一大早去到上班的地方,欣阳就把房子外面墙上挂着的“多元文化中心”牌子给擦得亮亮的,然后回到屋内,开始为下午的活动布置场地。

门被推开了,一个跟她年纪相仿的女子走了进来,她梳着马尾,个子适中,骨肉停匀,穿着牛仔裤,有着精心搭配过的素净,眉眼间有几分锐利,一望而知描过的眉和画过的唇,又让她不失雅致,像是个并不算很美貌,但却吸引人的复合体。

欣阳直觉她是中国人,但并不确定,还是用英语打了声招呼:“Hello!”

女子闻声看过来,眉毛一挑,将欣阳上下打量一番,直接用中文说:“你好!中国人吧?”

欣阳笑笑,说:“是。”

女子继续盯着欣阳的脸看,直到欣阳明显地不自在了才移开目光,转而看着欣阳手上还没贴的海报,笑说:“我觉得你特别面熟,应该在哪见过你。你在这里兼职?”

欣阳经她提醒,却想不起来之前有何可能的缘由。她点头:“是啊。”

女子走过来,向欣阳伸出手,说:“你好,我是程成,程序的程加成功的成。”

欣阳把海报放下,握住程成的手,同样的自我介绍了一番。程成的手凉凉的,没有什么肉而骨节坚硬,但却很有力度。

程成周围张望了一下,直白地问:“这里的工作收入怎么样?”

欣阳说:“会有奖学金,免掉一部分学费,还会有一些按小时计的工资,不算很多。”

程成听了欣阳说的数字,又眉毛一扬,说:“那不如去好一点的餐厅打工呢,小费多。”

欣阳不置可否地笑笑,说:“我觉得还行呢,挺满意了。”

程成说:“对了,能帮个忙吗?我想换个房子住,最好能租到离研究生院近一点的地方,合租也行。”

欣阳一下子想到了自己刚租的房子,迟疑了片刻,还是没有马上说出来,只说:“好的,我帮你留意。”

欣阳跟程成交换了电话号码,心中隐隐觉得自己跟她会有更多的缘分。

程成又反复看了看欣阳,神情俏皮地说:“我一定在哪见过你。好吧,我先走了,你好好工作。”

程成爽快地甩了甩马尾,转身离去。欣阳看着程成的背影,涌动起莫名的好奇心。

晚上时辉又打来了电话,大约是欣阳刚搬了家,他难得地勤快。

时辉腻歪着说:“昨晚我半夜醒了就睡不着了,很想你。”

欣阳故意拿写信说事:“那你也不多给我写信,我给你写几封你才给我回一封。”

时辉没兴致地说:“我不愿意在信里婆婆妈妈的,看不见摸不着,写那么些字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欣阳忍住笑,责怪他:“你就只有这些不老实的想法。”

时辉说:“想就会完整地想,没有只想一颗心和一张脸的,那些都是好听的假话。”

“对了,你现在一个人住,要注意安全。”时辉不失良心地提醒了欣阳一句,不知是真担心安全还是担心别的。

欣阳想起了白天见到的程成,说:“我今天认识了一个中国来的女生,有点想找她做室友,但是不太了解,有点犹豫。”

时辉说:“那就约她了解了解嘛,多简单啊。”

就是啊,其实多简单。欣阳还没约程成,程成倒先打了电话,约欣阳去她家坐坐。

去坐坐是客气的话,去了才知道,程成用一顿自制大餐盛情款待她。程成围着炉子忙活,欣阳不善烹饪,一向只是把食物煮熟加点盐就吃,此时全然插不上手帮忙,只能负责跟程成聊天,兼摆碗筷。

程成熄了火,摘掉围裙,说:”我觉得我俩挺适合住一块儿的,我爱做,你负责吃。不然我一个人也没兴致炒菜吃。”

欣阳环视着房子,是不算宽敞的三房一厅。程成说另外两位室友今天出去玩了,难得可以大张旗鼓地独占厨房。

欣阳问:“你这地方去上课也很近,干嘛要搬呢?”

程成说:“是很近,同屋是个韩国姑娘,人特别好。后来多了一个同屋,两个韩国姑娘总在一起说韩语,她们还有几个同乡常在一起聊天。我觉得自己像是来美国进修韩语了。开始还让她们翻译给我听听,后来自己也觉得没趣。”

欣阳听着好笑,想起自己也貌似学了一段时间的印度语,说:“和我住一起,你的英语要退步的。”

“那有什么关系。”程成一边上菜一边报着菜名:“木须肉,烧羊排,三杯鸡,蚂蚁上树,美极虾,紫菜虾皮肉末汤。材料太有限,还有这电炉和平锅不行,没有明火,怎么也烧不出我二级厨师的水平,大火翻锅的感觉都没有。”

欣阳坐下闻着菜香,说:“好久没有吃过这么一桌子中餐了,我简直要热泪盈眶。”

程成不屑地说:“你的泪点也太低了,快吃快吃。“

欣阳一边吃着程成给自己夹的菜,一边说:“这真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她想起件得意的事情,说:“昨天会计老师发完试卷,语重心长地跟全班同学说:‘这次小测,咱们班有考98.5的,有考40多分的。父母花了好多美元让你们读书,希望你们学有所成,而不是来混日子。’

“原来那些美国学生的学费也要靠父母。来美国之前,我还以为美国学生的学费都是自己勤工俭学在麦当劳打工或是从小卖东西挣来的呢。看来传言不能全信,我们总习惯用美国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的例子来说明美国人都是如何如何的。“欣阳停顿了一下,忍不住跟程成炫耀:“你知道嘛,我就是那个考98.5的。”

程成喝了口汤,不以为然地说:“考98.5,这也就是在为国争光方面有点意义。我给你分析一下:来美国读书无非三种目的:第一种,是找份工作或者嫁个人,以后留在美国;第二种,是打工赚笔美元回去换成人民币好用;第三种,是镀金,有个像样的金字招牌和美国工作经历,回国可以直接混个什么高管之类的。”

“咱们读的不是常春藤,进不了华尔街或者什么如雷贯耳的大公司,第三条路反正可能性是不大了,只能想前面两条路。你刚才说你以后是要回国的,又不在这工作,又不在这找人嫁,那你要那么高的GPA做什么?每个学期门门课GPA都是4对于你有多大意义?”

欣阳很有自知之明,说:“你说得很对,当然我也代表不了中国,我只能代表我自己。不过,即使找个实习,可能还是需要好看点的成绩单吧。“

“你这样白天去酒店干活,晚上做代购,累吗?”欣阳反问道。

程成说:“当然也累的。不过,有些钱在手,做什么我都可以更有底气。我的目标,是2年在美国挣够10万美元就回去。”

欣阳第一次听程成说她的宏图大志,惊得要从椅子上跳起来:“10万?还有学费生活费,你得累死。”

10万美元,80多万人民币,可以在国内大城市买套不小的房子了。

这金额并不足以吓着欣阳,毕竟来美国的学费加生活费也是5位数字的美元,不过那是通过母亲常年积累的资金,和程成所说的要在美国短时间里挣到,感官上不是一回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